張宏全
(蘇州蘇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231)
環境生物技術又稱環境生物工程,指的是利用生物或生物體的某些部分或某些功能,高效凈化環境污染,同時將污染物轉化為有用物質的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與環境治理的有效結合,有利于解決環境污染,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
環境生物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與環境工程融合作用的產物,是未來治理污染的關鍵發展方向,相對于其他污染治理技術,其優勢在于:
第一,環境生物技術利用微生物對污染物進行分解,微生物有較強的適應性,且處理效果徹底、成本低,最重要的用微生物處理污染物無二次污染。第二,生物處理技術的產物或副產品可以快速分解,或者可再利用,有利于降低環境壓力,緩解我國資源緊缺的現狀。第三,環境生物技術適宜大規模處理污染。一些生物曝氣池、生物濾池的容積很大,可以一次性處理大量污染物。第四,環境生物技術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自然的水塘、土壤等進行污染的降解,大大降低了處理成本。
目前,環境生物技術在廢水處理、廢氣處理、廢渣處理、環境監測等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果,環境生物技術具有深遠的發展前景,對于我國治理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生物過濾法是常用的廢氣治理技術。生物過濾法的使用過程為首先在生物濾池內填充活性填料,接著將廢氣加壓預濕,從底部通入生物濾池,最后廢氣中的污染物就會被吸附在生物膜上,最終被降解為水、二氧化碳等無害物質。與其他過濾法相比,該方法具有規模大、操作簡單、成本費用低、去污能力強等優勢。
植物修復即利用植物進行有機污染物的降解,是廢氣治理中的新興的環境友好型技術。其作用原理為利用植物的同化功能修復被污染的環境、降解廢氣中的污染物。植物修復具有技術要求低、成本低、綠色健康等優勢的綠色技術修復方法。較傳統的修復方法而言,它具有成本較低的優勢。
生物凈化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包括包括穩定塘和土地處理系統兩種手段。
一是穩定塘,穩定塘是厭氧塘、兼性塘、好氧塘三塘串連形成的綜合生物凈化系統,相比于正規污水處理廠,更能有效去除有機化合物,同時也是一種較為簡單的污水處理方法,常用于污水的一級、二級處理。其簡單體現在結構簡單、可操作性強,且不需要專業的業務技能就能實現廢水的處理。其缺點在于耗時長,占用土地面積較大。二是土地處理系統,是利用土壤中的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凈化能力處理污水,同時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水分還可以反過來促進土壤中植物的生長。因此土地處理系統兼具生態功能和經濟效益,同時還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易管理等優勢。
微生物絮凝劑是利用生物技術從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中提取而來的污水處理劑,與市面上常見的組合型高分子絮凝劑相相比,其具有降解性能好、安全高效、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等優點。目前,已發現十幾種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微生物絮凝劑已廣泛應用于廢水的處理中,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生物發酵技術是目前較為成熟的廢水處理技術。水解—好氧生物處理法是常用的廢水處理方法,其原理是將厭氧過程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階段,用H/O法處理表面活性劑廢水、焦化廢水和印染廢水等難降解工業廢水,具有去污效果強的特點。
生物反應器技術主要應用于制藥、食品、精細化工等行業。其工作原理為在生物反應器內放置載體,載體要大于反應器的表面積,以利于微生物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與廢水充分接觸反應,從而降解。生物反應器技術具有容量大、自動化控制、操作簡便、管理方便、運行成本低的優勢。目前,我國在積極開發此技術,并致力于應用生產和推廣使用。
該項技術主要適用于我國油田、石化企業中含油污泥、石油廢渣等固體廢棄物的治理,其原理是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對含油污泥中有機物進行降解,使其轉化成無害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質,同時增加土壤腐殖質含量,其處理方式包括堆肥處理法、土壤耕作法、微生物降解等含油污泥高新生物處理技術操作方便、成本低、無二次污染,是有效處理含油污泥的綠色技術。但目前該技術仍存在菌種難覓、處理對象單一等問題。
固體廢棄物在微生物的厭氧發酵作用下可以降解,產生甲烷等氣體,這些氣體可以燃燒被統稱為沼氣。沼氣不僅有照明、取暖等功能,還可建成以沼氣工廠為中心的生態系統,有利于建立生態型、環保型的現代農業模式,在農村地區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城市垃圾多為固體,需要進行篩選分類,進行分層治理,對于有機垃圾,可以再加工為優質的有機肥,還可以將有機垃圾再加工成版材;對于無機垃圾,可進行衛生填埋,將廢棄的無機物埋在在城市專門的衛生填埋場,每天用土壤進行覆蓋。衛生填埋相對焚燒處理而言其成本較低,但后續的管理較為復雜,此外填埋的垃圾可能會生成甲烷、硫化氫等廢氣或粉塵,需要后期處理,以免造成環境污染。
綜上所述,環境生物技術是目前治理環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其具有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在“三廢治理”中得到廣泛的使用。環境生物技術是未來治理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我們需要致力于該技術的應用和完善,使其在我國未來的環境生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