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俊霞
(許昌市建安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奶牛作為一種恒溫動物,當外界環境為5~20 ℃時,其生產性能和健康處于正常水平,其后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奶牛生產性能逐漸下降,外界溫度超過奶牛本身的適應能力時,奶牛的生理及內分泌功能出現一系列的異常,繼而影響奶牛的生產及繁殖性能,其總的臨床表現被稱為“奶牛熱應激”[1,2]。近年來,隨著夏秋季高溫氣候出現頻率逐漸升高,奶牛出現熱應激的幾率也相應增大,同時臨床癥狀愈加嚴重,甚至導致死亡,給我國奶牛場,特別是南方地區奶牛場(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提高奶牛場(戶)對該病的防控意識,筆者對奶牛熱應激危害及預防措施進行闡述。
夏秋季高溫是導致奶牛出現熱應激的主要原因。奶牛作為恒溫動物,皮下脂肪層較厚,導致奶牛在高溫環境下機體內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排出,熱量在體內蓄積而觸發熱應激的發生。奶牛熱應激的發生可導致奶牛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營養攝入不足,進而引發奶牛泌乳量下降、體質下降,免疫機能降低,而導致其它疾病的發生,嚴重時死亡。此外,熱應激的持續發生也可導致奶牛乳汁中部分營養成分比例下降,如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等,降低牛奶品質。
鑒于熱應激對奶牛生產性能所產生巨大的危害,在奶牛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奶牛場(戶)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預防奶牛熱應激的發生,其有效的防控措施主要分為環境改善措施和營養調控措施。
2.1.1 物理降溫
在奶牛運動場安裝遮陽棚,或將屋頂升高,降低陽光對屋頂的輻射,促進熱空氣的流通;在奶牛舍墻外壁刷白粉,對陽光進行反射,或在牛舍外部墻面種植爬山虎等綠化植物;在墻面上安裝水簾和通風扇等,可有效降低牛舍內的溫度。
2.1.2 充足飲水
夏秋季高溫的天氣奶牛飲水量是平時的1.2~2.0 倍,因此,在高熱環境下,應盡量給奶牛提供充足的干凈、衛生的飲用水。
2.1.3 調整飼喂時間
高溫氣候可導致奶牛食欲變差,采食性能下降。為了盡可能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對奶牛的飼喂時間應隨著當日氣溫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可以選擇氣溫較低的早上05:00~06:00和晚上21:00~22:00對奶牛進行飼喂,且勤添少喂,將奶牛未采食的日糧及時清除,防止日糧變質。
2.1.4 加強日常管理
高溫環境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奶牛場(戶)應及時對奶牛產生的排泄物進行清除,同時對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殺滅排泄物中的細菌和病毒;此外,應定期對奶牛舍進行消毒,在奶牛舍內放置滅蚊蟲的裝置,防止蚊蟲過多而使奶牛感染蟲媒病。
2.2.1 調整日糧結構
高溫環境下應盡量調整日糧結構,降低日糧中的青貯使用比例,同時提高能量飼料的比例,由于能量飼料的適口性一般較差,奶牛場(戶)應提高能量飼料的適口性;此外,適當提高新鮮果類或莖葉的飼喂量,以此有效降低奶牛的產熱量,同時提高奶牛的采食量,使奶牛獲得充足的營養。
2.2.2 使用添加劑
在日糧中適量添加添加劑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熱應激發生的幾率,如維生素、硫酸鉀和煙酸等,其中維生素C可有效抑制奶牛腎上腺激素的分泌,降低能量的產生,同時也可以提高奶牛的機體免疫力,降低其它疾病發生的幾率;硫酸鉀可以有效維持奶牛機體酸堿平衡,同時提高產奶量等。此外,在日糧中添加一定含量的礦物質(如氯化鉀或乙酸鈉)也可以有效降低奶牛熱應激發生的幾率。
2.2.3 添加中草藥
某些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向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草藥,如野菊花和金銀花等,可以提高奶牛抗高溫的性能,降低熱應激發生的幾率;同時可以向日糧中添加少量山楂和陳皮,有利于提高奶牛的食欲,繼而有效提高采食量。
夏秋季炎熱的氣候環境容易導致奶牛出現熱應激,該病的發生給我國奶牛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奶牛場(戶)必須提高熱應激的防控意識,具體從兩個方面進行實施:一是改善奶牛所處的外界環境,如對奶牛進行物理降溫、供給充足的飲水,調整飼喂時間段和提高衛生管理水平等;二是對奶牛進行營養調控,如調整日糧結構,提高能量飼料和青綠飼料的供給率,在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草藥或緩解應激添加劑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