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琴
摘 要: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主要體現在關注文體、凸顯語用。語用在語境的作用下才能顯示其妙用。因此,在作文教學的語用訓練中應結合文體的語境,從對文體的理解、體驗、學法幾個方面著手,并將三方面進行相互融合,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用視角;小學作文;教學研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即語用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捕捉語用訓練點,滲透語用教學,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寫作文時發揮語用之“用”,逐步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
一、閱讀內容,探索語用奧秘
我國唐代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的閱讀可以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汲取語用營養,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加強閱讀訓練是提高語用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課內外的廣泛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為積累作文的語言、材料、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多讀、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開展與課文同題材的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學積淀能力。
例如:在指導寫作《自然景觀》中,可以將《觀潮》《火燒云》《鳥的天堂》《火燒云》《繁星 春水》《神奇的大自然》《名勝古跡》《山水奇觀》《神奇的自然景觀》等課文作為參考。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可以從大自然中感受美、發現美、熱愛美,從而學會捕捉美。大多數寫作水平高的學生的寫作興趣都是從閱讀文學作品中開始萌發的。學生在閱讀中能夠體會那些深刻透徹的人生領悟,無論是生動形象的文學描寫、具有文采的修辭語句,還是精巧新穎的個性化創作,都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正確、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對寫作的濃厚興趣,從而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明白作文是精神層面的文字描述。寫作文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煥發新的創意,并能充分展示出自身與眾不同的個性風格。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就像是一幅瑰麗壯美的圖畫,學生在閱讀中欣賞,在閱讀中體會語用之奇,在閱讀中自然回憶起自己見過的美麗自然景觀,有利于學生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在生動有趣的語用中借景抒情。
二、情感陶冶,感悟語用精髓
語用作文教學是指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可以運用學過的字、詞、句、篇等內容,根據語境的需要準確、生動、合理地進行表達。情感在作文寫作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帶著情感認識世界就是用心靈來感知一切。情感可以觸動心靈、撥動學生寫作的筆頭。以語用為目的語境是在情感中帶動內容、語言應用為主線,可以通過心與理會、披文入情、體驗情感、感悟語用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寫作能力會隨之提高。白居易說:“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說明了情感調動的重要作用。
例如:寫《愛惜糧食》。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2)初步學會仔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并在行動上落實。教學重點是: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學會仔細觀察,并展開合理的想象。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將收集的資料展示給學生,如勤勞耕作(耕田、除草、施肥、收割、打谷、軋米)的農民的視頻、古詩動畫《鋤禾》、兒歌《白米飯和花衣裳》等,讓學生了解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糧食是人民生活與國家建設必不可少的資源,是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因此要愛惜糧食的道理。學生深有感觸,為寫好作文提供了良好的語境,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結合生活,提升語用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主張“知行合一”,巧妙地點出了生活與作文的密切聯系。文學是生活的提煉,生活是文學的源泉。生活中的山清水秀、花紅柳綠、陽光燦爛等都是得天獨厚的美好語境,指導學生勤于觀察、認真思索、善于積累、記錄點滴生活,在身邊的事物中發現精彩,言之有物,寫出精彩。語文教師一方面鼓勵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作文題材,另一方面應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多媒體制作出適合學生寫作的課件,播放一段視頻、展示幾組畫面、聆聽一段錄音等,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課堂教學結合生活場景,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結合生活的寫作應由簡單到復雜,開始可以寫自己熟悉的一件物品、一個小動物、一種植物等,接著可以描寫一個場景,最后練習寫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一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寫的內容,在進行多媒體播放時,可以定格畫面創設主題語境。如寫助人為樂的作文,多媒體可以播放扶助老人過馬路、救援災區、幫助同學等事例。伴隨著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配音解說,學生深受感染,腦海里聯想出自己身邊的事情,更能寫出真實感人的作文來。“語用型”作文訓練是借助生活中的語言運用來設計寫作練習,訓練寫作技能的作文教學法,讓學生走上了“從生活需要出發而創作”的寫作之路。
綜上所述,語用作文的教學方法應增強課內外閱讀,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體驗文學作品的真情實感,從生活中選取感興趣的事物,多加練習語用在作文中的運用,才能有豐富的作文材料,才能在寫作中文思才涌、胸有成竹、一揮而就。
參考文獻:
[1]曹明海.語用性: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J].語文建設,2015(1).
[2]潘涌.積極語用教育觀對“聽說讀寫”論的超越[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
[3]曹明海.真語文:以語用為目標[J].語文建設,2014(4).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