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數(shù)事實告訴人們,模仿非但不是創(chuàng)新的絆腳石,反而是創(chuàng)新的墊腳石,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chǔ),善于模仿才會深入創(chuàng)新。小學生學寫作文從模仿起步,才能進一步創(chuàng)新作文、自由作文。當然,模仿也需講究一定的策略方法,如模仿的范本多元化,模仿的目標層次化,模仿的評價個性化。
關(guān)鍵詞:模仿;范本多元化;目標層次化;評價個性化
一說起模仿,許多教師不是談虎色變,就是敬而遠之。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現(xiàn)實是:數(shù)學課上,學生通過例題模仿學會了公式定律;科學課上,學生通過實驗?zāi)7聦W會了觀察操作;美術(shù)課上,學生通過模仿學會了素描水彩……可到了語文課上的作文,為什么不能模仿呢?尤其是面對剛起步學習寫作的小學生,為什么要拒絕模仿,甚至排斥模仿呢?近幾年來我一直在嘗試小學作文“模仿”教學的實踐,在此愿拋磚引玉。
一、力求模仿的范文多元化
模仿的多元化要求教師在作文課前,應(yīng)精心準備好三篇以上不同風格特點的范文,這些范文或選材獨特,或構(gòu)思精巧,或描寫生動,或感受細膩……總之是風格迥異,各有千秋,但始終圍繞本次習作的主題而呈現(xiàn),旨在給學生打開思維的匣子,給學生提供模仿的多種范本。
如新教材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自由作文,在引導學生明確本次作文要求后,我隨即和學生一起賞析不同風格的五篇習作:有想象奇特的《2025年的我》、有感人肺腑的《夢碎了》、有奇思妙想的《成語蟠桃會》、有詼諧幽默的《歡喜冤家同桌》和一首兒童詩《暖是什么》。這五篇不同題材的習作,皆來源于班級中幾位學生平時的周記,敘事寫人都發(fā)生在自己身邊。在賞析過程中,學生時而靜靜回味,時而竊竊私語,時而發(fā)出會心的笑聲,很顯然學生是感同身受,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本次作文的主題——自由,即內(nèi)容自由、題材自由、表達自由。在這些多元化范文的引領(lǐng)下,學生的想象思維被有效地激發(fā),嘗試寫作的熱情噴涌而出。從結(jié)果也可印證:《唐僧四徒——我的一家》《夜來了》《回家歷險記》《我班的“四大金剛”》《我心目中的“嚴”老師》……一個個吸引眼球的題目,一篇篇個性靈動的作文,無一不是在模仿范文,無一不是模仿范文后的喜人成果。如果說這是創(chuàng)新,那也是模仿后的創(chuàng)新。
二、力求模仿的目標層次化
綜觀一個班級的學生作文能力,有的擅長敘事,有的善于描寫,有的精于構(gòu)思,有的卻詞不達意,文思混亂,連最基本的“文從字順”都不達標,真可謂參差不齊,相差懸殊。實踐中,我在每月初要求學生擬訂好自己的模仿目標,確有困難的教師幫其制定,如有的學生詞不達意,可引導其模仿范文的優(yōu)美生動語言;有的學生窮于構(gòu)思,可引導其模仿范文精妙的構(gòu)思;有的學生描寫平淡乏味,可引導其模仿范文生動形象的描寫;有的學生不注意開頭結(jié)尾的寫法,可引導其模仿范文的“鳳頭豹尾”……總之,讓學生從自身特點出發(fā),“缺什么補什么”“跳一跳摘果子”,教師不作硬性規(guī)定,以寬容、包容的姿態(tài),積極鼓勵學生的不同目標層次的習作模仿行為。每月一次的模仿目標明確后,要求學生每周一次的隨筆習作和課內(nèi)作文嚴格遵循,平時教師相機展開跟蹤指導。一學期下來,學生就能通過模仿而逐步領(lǐng)悟四五方面的寫作技能,直至純熟運用;幾個學期之后,學生的寫作水準便會出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三、力求模仿的評價個性化
書面評價,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式之一,教師應(yīng)注意評語的人性化、情感化,重在激勵,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如激勵性的評語旨在肯定學生習作的優(yōu)點,強化其寫作優(yōu)勢的發(fā)揮:“你的觀察細致,感受真切,字里行間充盈著你真摯深沉的情感,模仿抒情已深得要領(lǐng)?!逼诖缘脑u語在于撥開云霧,為學生指引作文努力的目標:“假如你能將自己的聯(lián)想、感受融入敘事中去,那文章就更生動感人了。夾敘夾議的表達方法要多加體會模仿?!斌w會式的評語往往能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樂于接受你的建議或意見:“從你的內(nèi)心獨白中,讓老師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你——心地善良,富有正義感。然而,如何用委婉的語言表達意見而說服別人,值得你好好琢磨?!?/p>
附加激勵,是在學生的作文評價等級上,再加上幾顆星或畫個笑臉等類似的做法,作為對學生精彩習作的額外獎勵。可別忽視了這小小的幾顆星,在學生的心里不知會掀起多大的情感漣漪呢!有一位學生在周記中曾寫道:“老師,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文竟然比優(yōu)等生多一顆星的時候,我頓時覺得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平時忙碌緊張的學習生活是多么有意義!感謝老師的鼓勵……”
習作展示,其做法是在學習園地上開辟專欄,將一些作文模仿有進步、有特色及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附上老師的點評后,張貼在專欄中,供學生鑒賞,或裝訂成冊在各班級內(nèi)傳閱,其用意在于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自豪感與幸福感。
記得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睂W生作文的評價,我們也應(yīng)遵循該心理特點,而且有理由相信,在充滿人性的個性化習作評價下,一篇篇文思飛揚、個性靈動的作文會不斷涌現(xiàn)。
作者簡介:李國夫,出生于1973年2月,男,漢族,紹興市越城區(qū)人,漢語言大學本科,小學高級教師,長期從事中高段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