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安市委黨校課題組
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大西安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意義重大,責任重大。西安位于中國西北部,地處內陸,經濟發展水平同國際大都市相比,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處在“定位超一線,經濟是二線”的尷尬境地。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發展,需要解決大西安在“一帶一路”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本文在分析大西安建設所面臨困難的前提下,著力于九大突破口、確保大西安在“一帶一路”發展中應當具備的地位以及如何發揮其應有作用的問題,為大西安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提供參考。
一、“一帶一路”發展大背景下,大西安建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一)思想觀念保守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西安有夜郎自大,盲目樂觀的現象。20世紀80年代,市場化的腳步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拂神州大地,但地處西北內陸的西安人卻沉浸在歷史的輝煌中不能自拔,因循守舊,保持計劃經濟吃“大鍋飯”的思想,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工廠設備更新緩慢,管理制度落后,無法沖破“城墻思維”的壁壘。缺乏宏觀視野,沒有跟上市場化的腳步,喪失了經濟發展的絕佳機遇,經濟總量排位逐年下滑。
(二)傳統地緣優勢減弱
當今社會,城市的優勢注重區域合作與發展,單純的傳統地緣優勢不再是城市發展的首要因素。古長安在周、秦、漢、唐時期,農業文明十分發達,在唐代城市發展到達頂峰,成為古絲綢之路的發源地。滄海桑田,時代變換,曾經令人自豪的地緣優勢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洼地。西安地處西北內陸,四面環山,具有很強的封閉性,這種軍事上的“易守難攻”在封建社會是建都立業的首選之地,但在今天來說,秦嶺使西安與南方形成天然的屏障,阻礙陸路的發展。此外,西安雖有“八水繞長安”之說,但轄區內河流的規模太小,黃河又有天險,水運很難施展開來,水陸交通的不便,嚴重影響了西安的開放程度。
(三)西安工業尚待振興
西安原有的制造業優勢風光不再。“一五計劃”“二五計劃”“三五計劃”時期,國家在西安重點布局了大量的先進性工業企業,奠定了西安在全國重要的工業基礎地位。但改革開放后,隨著信息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崛起,西安傳統的制造業優勢,已風光不再。曾經繁榮的紡織業,也只剩破舊的廠房,一步步走向凋零。引以為傲的軍工企業,因為企業的特殊性,造成軍工壟斷,市場相對封閉,軍地協調、供需機制不完善,“軍轉民”“民參軍”的融合度不夠,軍工利用率較低,軍工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還有待發揮。
(四)高校優勢資源對外輻射帶動作用不大
西安的高校資源呈現內循環狀態,對西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大。
西安的高校數量在全國位例前茅,但富集的科教資源優勢并沒有完全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與全國其他科技實力較發達的城市相比,西安的經濟總量還是相形見絀。這是由于科教資源分屬于不同部門,中央和地方、軍用和民用,不同管理部門,形成制度的壁壘,致使科教資源內循環,利用分散,不能充分分享,綜合配置能力低,輻射帶動作用不大,難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制約了區域整體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找準突破口,著力打造“內陸新高地”,確保大西安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地位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機會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一帶一路”發展對于大西安建設而言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如何正視困難、抓住機遇,加快大西安建設,確保大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橋頭堡”的戰略地位?我們認為應著力打造“九大高地”,具體如下:
(一)打造“政策高地”“交通高地”“醫療衛生基礎教育高地”,夯實大西安發展的穩固根基
首先,要搶抓“一帶一路”、國家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歷史發展機遇,利用政策的疊加優勢,加快政策的落地,做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政策高地”。
其次,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門戶樞紐建設,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鐵路物流集散中心,推進重點區域的鐵路改造,構建輻射四面八方的現代立體交通網。
再次,加大在醫療衛生和基礎教育方面的投資,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西安,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西安,全身心投入到大西安的建設中來。
(二)打造“對外開放高地”“制造業高地”“現代金融高地”,助力大西安經濟的追趕超越
首先,要立足國家對西安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戰略定位,堅持制度創新為核心,轉變政府職能,加快自貿區建設,積極搭建國際交易合作平臺,實現投資方式從吸引外資為主逐步過渡到“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開放。
其次,認識和遵循工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引導工業的轉型升級、結構優化,引導企業用先進科學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在制造業中的比重,利用西安軍民融合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消除軍民融合的制度性障礙,促進制造業軍民融合項目的發展,奠定“制造業高地”的扎實基礎。
再次,金融是實體經濟的命脈,也是西安發展的短板之一,應該重點發展能源金融、互聯網金融、綠色金融、金融類資本運營、融資租賃保險等新型業態,提升金融創新服務功能,構筑“現代金融高地”。
(三)打造“科技創新高地”“人文歷史高地”“文化旅游高地”,釋放大西安蘊含的潛在動能
首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加強省市和各大科研院所的溝通交流,努力破除體制和機制障礙,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發展。通過破解制約體制機制障礙,催生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支撐和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繼續做好科技資源統籌共享平臺,為企業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士搭建溝通的橋梁,通過技術交易、設備共享、減免稅收等扶持設施,讓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相應的產業優勢,成為西部“科技創新高地”。endprint
其次,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要樹立大遺址保護的理念,制定大遺址保護規劃,整體連片保護歷史文化遺址。用文化的、歷史的眼光去建設西安,加強西安的文化整合,打造西安本土的文化名家,文化品牌,宣傳西安的文化研究和文藝創作。
再次,傳承弘揚大西安悠久的歷史文化,用大旅游的思維整合西安的旅游資源,合理開發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形成大旅游產業鏈,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特色旅游品牌,開啟歷史文化傳承的新篇章。
三、大膽創新,充分發揮大西安在“一帶一路”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為了打造“九大高地”,確保實現“一帶一路”賦予大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橋頭堡”的時代使命,實現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目標,應趨利避害、發揮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大西安在“一帶一路”中應有的作用。
(一)大西安要發揮全域先行先試的作用
作為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先試先行是大西安的重要使命,制度創新是大西安建設的核心要務。發揮自貿區建設的倒逼效應,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提高行政效能,對接國際貿易規則,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綜合改革區。實踐告訴我們,改革是把雙刃劍,會影響部分人的利益,也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紅利。要忍痛下刀,率先改革才能贏得先機,走在前列才能走向未來。因此,在改革的問題上,西安要堅定信心,勇于擔當;要不畏困苦,攻堅克難;要勇往直前,敢為人先。要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尊重市場規律,發揮政府作用,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才能闖過“深水區”,走過“攻堅期”,實現國家賦予西安的責任。
(二)大西安要發揮全域大開放的作用
按照中央對西安的定位,實施雙向開放戰略。由于地理環境因素,西安的開放程度遠低于東部沿海地區,也加大了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所以要重點做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通”,持續辦好絲博會暨西洽會,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溝通協商平臺,全面提升開放水平,發展外向型經濟,對接國際貿易合作標準,整合傳統資源要素,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拓展國際經貿合作,搭建國際交流平臺,提高城市競爭力,縮短與東部沿海地區差距,真正發揮“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作用,承擔起提高內陸開放水平的重要使命。
(三)大西安要發揮全域大合作的作用
從國家發展戰略來看,西安作為西部地區的增長極,應進一步強化其發展“極核”作用,從而更有力地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因此,西安應聯合省內城市,打造大西安為中心的大關中城市群;同時聯合周邊省市城市,形成區域融合、經濟互補、資源共享的合作發展格局,打造大西安核心城市。要不斷增強西安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帶動西咸新區和關天經濟區地區,乃至整個西北地區共同發展。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地區與國家在基礎設施、能源金融、商貿物流、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現代農業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特別是和中亞、南亞和東歐國家的合作交流,實現西安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共同發展,重現絲綢之路的輝煌。
(四)大西安要發揮全域科技大創新的作用
發揮西安科技教育優勢,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共同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發展經驗,搭建信息化的“網上絲綢之路”,邀請沿線地區和國家的政府部門、有關機構、企業,在西安舉辦高新技術產業年會、峰會、論壇等系列活動,打造高新技術交流、產業合作、投資洽談的對接平臺。
(五)大西安要發揮全域文化交流的作用
絲綢之路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世界人民向往的文化圣地。要傳承西安作為千年歷史古都,絲綢之路起點,華夏文明之源的歷史文化遺產,加強大遺址保護與利用,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促進與沿線地區和國家在歷史遺產保護、科教文化方面的對話和合作,加強文化資源整合,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進文化貿易,文化產品的出口,實施“文化+”“旅游+”戰略,推動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做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六)大西安要發揮互聯網信息金融商貿全域中心的作用
要打造西安區域性金融中心,必須站位要高,站在全域金融中心的角度考慮,才能建設好區域金融中心。要充分利用已有基礎和條件,積極打造新型金融中心、能源金融中心,繼續推進浐灞金融商務區,西咸新區能源金融貿易區等金融中心的建設,爭取建立西部能源金融交易平臺。加強與沿線地區和國家的金融合作,推動金融創新,提高金融區域資源配置,促進國家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
(七)大西安要立足發揮“一帶一路”先進制造業心臟作用
當今世界,一個地區有無競爭力,取決于該地區的戰略性制造業、先進性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的吸引力。西安要積極發揮先進制造業基地在一帶一路中的帶動作用,要在高新技術、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國防科技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要優化產業布局、培育高端產業、升級傳統產業。尤其是重視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產業的培育,農業、紡織業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大力促進軍民融合,重點推進“軍民融合+雙創”,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努力使軍民資源開放共享、軍工科技成果轉化、軍民融合產業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八)大西安要充分發揮政府在一帶一路城市間的協調中心作用
一帶一路建設,匯集了歐亞非沿線眾多國家和城市,民族眾多,文化的差異性較大,政策法律方面也不盡相同,再加之,沿線國家宗教信仰和部分地方民間風俗的差異性,都需要政府間的及時溝通與協調。同時,由于存在社會制度的不同,也需要建立一個區域協調中心。既充分尊重和發揮“市場決定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管理與協調作用”。區域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政府間的協作機制是區域合作與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大西安應積極推進和運用省內外、國內外區域合作協調機制,主動發揮應有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