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耳聞大名鼎鼎、久負盛名的黃柏塬,并一直期盼著有朝一日能一睹黃柏塬之芳容。雖在太白縣參加過幾次會議,卻因路途較遠,始終與之無緣,只知其名,未見其形,未觀其貌,未聽其聲。
2016年7月中旬,有幸隨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會一行到太白縣采風,終于驅車來到夢寐以求,聞名遐邇的黃柏塬,圓夢太白,如愿以償!
我們來到黃柏塬后,恰巧住在黃柏塬鎮鎮政府正對面的一戶農家。據陪同我們采風的太白縣一位年輕干部介紹,黃柏塬坐落在兩河交匯口,發源于佛坪光頭山的湑水河和發源于鰲山南側的紅水河在一座臺塬下匯合,因為臺塬上長滿黃柏樹,故曰“黃柏塬”。黃柏塬地處秦嶺南麓腹地,太白山西南腳,太白縣東南方,距縣城71公里,與周至、佛坪、洋縣、留壩等縣接壤。這里海拔在800——13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1°C,年降水630—1030毫米。黃柏塬的初春,冰雪初融,金絲猴下山覓食,山花爛漫;夏季,日照充足,一片涼意,酷暑如秋;初秋,峰頂落雪,山間紅葉絢爛;寒冬,七彩瀑布群日漸冰封,夜間漲凌,雪落峰頂,羚牛溪畔漫步,大熊貓偶入農家小院。
據介紹,黃柏塬歷史悠久,西周漢唐從四川、漢中通往長安的驛道共有四條,唯有儻駱道開發最早、路途最近,黃柏塬就是儻駱道上的重要驛站,人口最盛時多達數萬人。周幽王討伐有褒國,迎娶美女褒姒經過黃柏塬,留下了“烽火戲諸侯”的千古笑話。蜀魏交鋒,姜維領兵伐魏在青龍寨安營,與魏軍長期對峙、反復爭奪長安戍。唐代大詩人李白從儻駱道至長安,寫下了“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的千古絕句。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馬嵬坡“桃代李僵”,由儻駱道經黃柏塬出往漢中、最后東渡日本。中國工農紅25軍長征時經過這里,留下了紅軍洞、紅軍標語等歷史遺跡。
7月20日上午7時許,我們乘坐的大轎車,從黃柏塬街道南行不到1公里便看見一座大橋,路邊格外醒目的大牌子顯示,過橋后向左手方向是核桃坪。我們向右順利地進入了如夢似幻朝思暮想的大箭溝,開始了大箭溝的探奇之旅。
在駛往大箭溝生態風景區途中,活潑開朗的女導游告訴我們,黃柏塬生態風景區面積896平方公里。境內崇山峻嶺,層巒疊嶂,碧流穿梭,山清水秀,群山攬翠,四季常青,空氣清新,植被豐富;又地處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牛尾河大熊貓保護區、陜西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核心區域,有珍稀野生動植物2000余種,是秦嶺之中最具原始生態的地區之一,被譽為“天然氧吧”和“秦嶺的九寨溝”,2010年被命名為“全國首批環境優美鄉鎮”,黃柏塬村被評為“寶雞十大最美鄉村”。
與我們同行的高居田先生介紹說,黃柏塬境內大部分面積被劃為“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陜西省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是全球同緯度最具原生態地區之一,這里氣溫濕潤,長冬無夏,春秋相連,夏季涼爽如秋,素有“天然空調”之稱,是休閑避暑的最佳去處。享有“第四季冰川地質公園”、“生物基因庫”、“天然藥物庫”、“天然氧吧”、“關中后花園”等美譽。
大箭溝位于黃柏塬鎮南部,距黃柏塬鎮鎮政府所在地大約14公里。大箭溝是黃柏塬生態風景區中以神秘、奇幻而著稱的獨特景區。只見景區關口銅墻鐵壁,太白潑墨,三壁鎖關。大家相隨而行,移步進溝,首先來到著名的竹林幽谷“熊貓走廊”。我們沿著湑水河岸邊的小道,一邊走一邊欣賞著兩邊茂密的箭竹林和豐盛的草木,一個個竭力地向竹林深處翹望,期盼能有幸看到野生的國寶大熊貓。接著,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木質親水棧道順流而下,展現在眼前的是古樸的鐵索橋、原生態的陜南風格農家茅舍,美妙的人文景觀,令人浮想聯翩,思緒萬千。親水棧道多處留有供游客下河觀景的出口,以便游人親近山水,親近景點,體驗和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七彩石”。“七彩石”渾然天成,只見清澈見底的河水里巨大的石岸、石槽,堆紅疊綠,紅如寶石、綠似翡翠、黃的金黃、白如美玉,七色爭輝,美不勝收,目不暇接,大自然頗具匠心造就的天然瑰寶,讓我們贊嘆不已,喜出望外。七彩石其間綠水洄繞奔流,可與九寨溝的五花海媲美。同行者告訴我,在這片七彩石風景區,有時還能看到中華版圖,看到長壽神龜,找到龍鳳呈圖案。大家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感染和吸引,一個個拿起照相機或智能手機留下了一張張美好的瞬間和難忘的回憶。“三疊瀑”又稱“音樂瀑”,瀑水三疊,美若音階。放眼入畫,奇幻迷離,耳聞絲弦,景樂交融,令人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這里猶如一幅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形成一個獨具魅力的瀑布群游覽區。真可謂移步易景,這里景點相連,景色不同,各具特點。隨后,我們觀賞了“仙壺口”。仙壺口兩岸夾山,河道因水流常年沖刷形成一條寬約3米,深約8米的水槽,水從上游傾瀉下來,全被聚集到狹小的河道,因此,這里水流湍急,聲勢浩大,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站在岸邊只聞其聲,不見其形。在約10米遠的下游,終于看見從石槽中噴涌而出的水流,投入深潭。其形如壺沸騰,故名仙壺口。民間傳說是當年太上老君談笑奉茶爐煉孫悟空的仙壺一把,奇石若壺,水噴壺口,天然奇景,奇幻壯觀。西游記里的“水簾洞”,大唐楊貴妃省親沐浴的“貴妃潭”、“金玉墜”,讓游客駐足觀賞,久久不愿離去。最后,我們來到“觀魚臺”,又稱“花魚溪”,是一個不算太大卻清澈見底的水潭,猶如一個大水盆,河水流到這里略帶旋渦。溪里遍生國家二級保護珍稀水生動物細鱗鮭(梅花魚)、娃娃魚。大家依欄而站,俯視潭水,只見成群結隊的魚兒正在水中嬉戲,自由自在,樂哉優哉。沿途我們還游覽觀賞了畫石屏、摩耳崖、綠仙廊、情人樹等等,令我們深感不虛此行,神往而留戀。
百聞不如一見。身臨其境,輕裝穿越,大有如癡如醉、飄飄欲仙之感。不能不讓人感嘆:大箭溝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景色秀麗,風光迷人,既有江南秀色,又有北國風光;既有千峰競秀、萬壑納云之壯觀,又有溪水柔美、斗折蛇行、叮咚吟唱之風韻,更有山水相依,山因水而峻拔,水依山而嫵媚之柔美。我們在大箭溝,被綠色陶醉,被清新洗滌,被美景吸引,被歡快陶冶!
返回黃柏塬鎮的路上,環顧四周,閉目深思:黃柏塬果真名不虛傳,太美太迷人了!有人這么寫道:
“黃柏塬之美在山韻:這里的山層巒疊嶂,延綿起伏。云繞山而縹緲,山納云而出奇。黃柏塬之美在水意:這里的水澗溪蛇行,瀑潭相映。山借水而峻拔,水依山而嫵媚。黃柏塬之美在石奇:這里的奇石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水漫石而染色,石出水而生態。黃柏塬之美在樹茂:這里的數層層疊疊,郁郁蔥蔥,因四季之不同而爭奇斗艷。黃柏塬之美在橋悠:這里的橋悠懸河上,古風依存,行于其上而悠生田園之情。黃柏塬之美在景秀:大領子云海,干涸溝瀑布群,大箭溝彩石、皂角灣稻田,二郎壩吊橋等等,如詩如畫,美不勝收。黃柏塬之美在物豐:大熊貓、細鱗鮭、羚牛、手兒參、板栗、核桃等等,譽滿天下。”
由于時間所限,我們雖然無法去領略黃柏塬大領子云海,干涸溝瀑布群,皂角灣稻田,二郎壩吊橋,紅軍遺址,讜駱古道等等景觀的神秘和風韻,但大箭溝的山山水水、溝溝嶺嶺已讓我們無限陶醉,樂在其中,我們已盡情領略了黃柏塬“小江南”之迷人風采和漢蜀文化之無窮魅力,我們已十分知足和欣慰!
大美黃柏塬,我為你自豪!
作者簡介:容琳,筆名肖斌,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退休干部,陜西省詩詞學會會員,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會會員,寶雞市詩詞學會原副會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