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放眼大局、結合省情給陜西提出了“追趕超越”的定位,這是總書記對我省做出的科學判斷,更是總書記交給我們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盡管近年來我省的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顯著改善,但我省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西部地區欠發達的省情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制約陜西發展的瓶頸性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正如省委副書記毛萬春所說:“我們與‘標兵的距離越來越大,與‘追兵的距離越來越小,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要趕超‘標兵、甩掉‘追兵,形勢之嚴峻,不容樂觀;困難之巨大,可想而知。”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發展不能是按部就班的發展,必須是追趕型發展、超越型發展。”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給干部營造追趕超越的官場生態。
一、營造追趕超越官場生態的重要價值
生態,是一個自然地理學的名詞。當生態上升到精神層面時,它就是一種文化。政治生態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政治關系以及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與人的政治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出了“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的論斷,并在此后多個場合強調要“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涉及與其相適應的經濟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生態、制度生態、官場生態和倫理生態等。其中,官場生態在整個政治生態系統中具有標本性的地位。通常情況下,人們看政治生態清新還是污濁,往往把視角對準的是官場生態的變化。官場生態良好,好干部就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官場生態惡化,好干部也很可能不得不順應“潛規則”,逐漸變成壞人。一個地方的官場生態是地方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家風、人際關系環境、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核心是領導干部的黨性問題、覺悟問題、作風問題。在我省追趕超越的定位下,凈化和重構官場生態具有重要價值。
首先,凈化和重構官場生態是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政治措施。當前,干部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通過營造良好的官場生態,切實解決干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干部素質和執政本領,“追趕超越”的奮斗目標才能實現;其次,凈化和重構官場生態是建設廉潔政治的必然選擇。全黨只有緊緊圍繞建設廉潔政治這個目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才能堅決維護黨的肌體健康;第三,凈化和重構官場生態是干部干事創業的重要保證。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官場生態也像自然生態一樣,通過言行溝通、行為交流和社會實踐等活動,直接或間接地促成某種普遍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官場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就能凝心聚力、鼓舞士氣。因此,當前強調營造追趕超越的官場生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較強的針對性。
二、基層官場生態的困境與沖突
社會轉型是一次社會結構的大調整,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由于新舊結構的轉換期間有一定的“真空期”,這時的社會既沒有完整的舊結構也沒有完整的新結構;又因為新的社會結構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弊端。因此,處在社會轉型關鍵期的基層官場,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定的困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
(一)社會轉型,權力滋生腐敗。社會轉型時期,政治體制的配套有一定的滯后性,市場發育和權力弱化也都需要一個過程,權力制衡與約束機制還不完善。干部手中的權力有一種自然膨脹的沖動,所以他有一種擴大權力的本能。干部追逐權力最大化會給社會帶來負面的價值。
(二)鐵腕治腐,基層干部不愿為、不敢為。十八大以來,一些干部把反腐倡廉和干事創業對立起來,抱怨“官不聊生”,生怕干事創業給自己帶來麻煩,遇到麻煩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職責范圍之內的事,變著法子繞道走。
(三)價值真空,信仰出現危機。在新舊體制轉軌中出現價值真空,一些干部思想迷茫,行動上沒有遵循,缺乏進取精神,在新的發展思路和新常態下,工作方法調整不及時,不善于創造性開展工作,不敢擔當,不思進取。
(四)官場潛規則,夾縫中生存。長期以來,大量的負面官場文化如同一只看不見的“手”,以強大的滲透力,影響著官場上相當一部分的人員心理層面。如何在官場上生存、升遷,如何在工作中尋找平衡成為干部思考的主要命題。
(五)出力不討好,權責不對等。基層干部承擔的任務多,責任無限大,認為工作出力不討好,“既然做不好,還不如不做了”。相對而言,其工作條件差,工資待遇低,任務壓力大,權責不對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基層官場既要嚴格按照上級要求貫徹落實好“追趕超越”的目標,又要結合地方實際積極營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創業環境。
三、適應追趕超越新常態,營造綠色官場生態
適應“追趕超越”的新常態,需要素質優良、敢闖善干、有智慧的干部隊伍。“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在新發展理念下實現追趕超越,就需要營造能最大限度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氣神的綠色官場生態。
(一)營造綠色官場生態基礎
綠色官場生態基礎主要表現為從政環境和官場風氣,良好的官場生態基礎應該是風清氣正,即正氣得到發揚,歪風得到遏制。腐敗的滋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人們對于凡事都要花錢已經習以為常,說明官場生態環境已經受到嚴重污染了,風氣已經嚴重惡化了。 只有鏟除受到污染的土壤,凈化已經敗壞的空氣,才能重新構建綠色的官場生態。其根本是實現從人情社會向法治社會的轉變。如果一切社會活動在法律的框架內“標準化運作”,民眾就會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從而實現從人情社會向法治社會的轉變,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即權力與權力、權力與權利之間形成相互制約和監督的關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二)提高官場生態主體的黨性修養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也是黨的生命所在,也是我們的官場生態應該服從的宗旨。提高干部的黨性修養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要看到,只有實現了人民的利益,官員才會實現自己的利益。提高黨性修養,對于黨員干部來講,“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三個問題是互相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弄清楚“為了誰”,才能更好地理解“依靠誰”,也可以更好地定位“我是誰”。因此,只要建立起以人民的導向性的官場新秩序,官員能真正地以人民為中心進行政府管理,那么,行政體制改革的結構性難題就會得到解決,同時,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形式主義就不會盛行,腐敗問題也就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endprint
(三)規范官場生態運行
加強制度建設與推動工作并重。好的官場生態的制度設計實現了權力的有序運行,是一個的閉合的系統。這些設計和規定是明規則,而且比較原則,但在現實運行中沒有實現,這就給潛規則起作用造成了可能。比如,現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的 “差額對象”和“組織意圖”值得商榷。“組織意圖”,就是對選舉結果的預先人事安排;“差額對象”則是陪選的、必須落選的“候選人”。而選舉又是無記名投票,這就留下了制度的縫隙,使選舉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明規則過于抽象,這就為潛規則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為了規范權力的有序運行,避免隨意和無序,就需要對規則做出清晰、嚴格的設計,減少自由裁量的機會,避免人為操縱。
(四)營造干事創業環境
規范用權和保障激勵并重。采取晉升激勵、交流激勵、培訓激勵的方法,積極為干部堅定信念、提升能力創設條件;實行職務與職級并行的方法,探索創新基層非領導職務晉升方式,對表現優秀、任職達到一定年限的干部,依照規定享受上一職級薪資等有關待遇,使基層晉升職務無望的干部有奔頭;淡化干部身份差異,在干部提拔使用、職務與職級并行、公車改革中,淡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之間的身份差異,促進干部充分流動、同工同酬、福利待遇公平,優化配置干部資源;此外,要體現組織關愛,在生活上、思想上、心理上關心干部,在干部身處順境時經常提醒,在干部遭遇挫折時給予鼓勵,在干部面對困難時伸出援手,為干部干事創業解除后顧之憂。
(五)突破現階段動力欠缺的瓶頸
用活政策,容錯機制既能讓干部敢闖敢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又能讓干部無后顧之憂、“輕裝上陣”。當前,我省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改革攻堅、經濟轉型任務異常繁重,必須依法依規地探索領導干部“容錯免責”機制,有效激發他們創業創新、勇于擔當的激情和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干部”。要大力營造崇尚、尊重、鼓勵、保護改革創新的濃厚氛圍,通過建立容錯免責機制,為改革創新者“開綠燈”,讓全社會每個細胞的活力和能量充分迸發,讓一切創新的源泉競相涌流,讓一切創新的成果得到尊重。
陜西的追趕超越,干部是關鍵因素。特別是在當前我省貫徹落實習總書記“五個扎實”要求、實現追趕超越發展的關鍵時刻,“三項機制”應運而生,就是為了用制度激發追趕超越精氣神,解決大家在新常態下的一些困惑,為各級干部擔當有為、追趕超越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換而言之,只有干部隊伍去干,才可能追趕超越,才能落實好“五個扎實”。營造追趕超越的官場生態為基層干部干事創業樹立導向、搭建平臺,為加快推進陜西追趕超越提供新動能。
作者簡介:張欣,女,陜西寶雞人,中共寶雞市委黨校行政與法學教研室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