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永強
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臺。為更好地向社會培養出優秀的職業技術人才,加大職業人才對企業的貢獻,文章以企業的實際需求和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素質為出發點,探討如何改革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減少人才培養質量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以此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社會發展及企業效益增加。
關鍵詞 生產性實訓 高職院校 人文素質教育 企業需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04
Promot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Means of Enterprise Demand
LI Yongqiang
(Gansu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Nongken Hexi Branch
(Jiuquan Nongken technical school), Jiuquan, Gansu 735000)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high - quality and highly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better to the community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crease the contribu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o the enterprise, the article to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as their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how to reform the prod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redu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market demand out of touch,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efficiency.
Keywords productive training; vocational colleg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enterprise demand
2014年6月,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克強總理也表示,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可見,國家對職業教育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充分重視。高職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建設高水平技能隊伍的基礎,要想使他們滿足社會的需求,不僅要保證系統的專業實訓,也要合理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這與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要以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為指導,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也是相符合的。
1 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背景
1.1 用人單位需要高素質人才
隨著科技手段的逐步提高,數字化管理的普及,基層工人的需求量趨近于飽和,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市場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高要求逐漸凸顯。就對高職院校學生主要就業單位的102名基層領導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最看重的高職學生的素質排名依次為:團隊合作能力、責任心、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道德誠信、創新能力、承受壓力的能力。可見,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必須得到充分重視。
1.2 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素質欠佳
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由于培養的目標不同,學生的表現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做事情韌性和毅力不足,價值觀念偏向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持之以恒的決心;缺乏心理承受力,依賴性強,自制力差,情緒波動大,信心不足。從綜合素質方面看,高職院校學生的“三觀”存在較大的偏頗、缺陷,亟需正確的引導和培養。
1.3 大力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由于產業集約化的發展趨勢和高職院校教學現狀的限制,學生較難全部長時間進入企業進行一線的考察和學習,掌握實踐技能和適應基層工作環境。因此,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應運而生,它不僅彰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選擇。在滿足校內工學結合培養、教學做一體教學實施的同時,實現與企業工作環境高度仿真化、操作實際化。
2 人文素質教育創新方案
2.1 完善基礎設施、營造人文化環境
作為高職院校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大力購置普通車床、立式升降臺銑床、交流弧焊機、機用平口鉗、臺式鉆床等常規設備和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等先進的數控設備以及刀具、工具、卡具、量具、輔具等教學用具,規劃建設高仿企業真實生產場景,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注重文化引領,營造適合自身特點的文化氛圍。在基地的入口或長廊掛設校徽校標、基地的logo、基地的發展史、安全提示標語、行業的名家名言、文化交流、校企合作單位介紹、各實訓室簡介等圖片,配以陳列的基地開發研制的產品。合理分配各實訓室,在實訓室內掛設實訓指導教師簡介圖片、安全操作規程圖片、實訓室管理制度圖片、安全警示標志、宣傳標語條幅、相關拓展知識圖片等。積極打造網絡教學環境體系完整、教學資源豐富、學習內容新穎、可供參訓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以及其他人員學習參考的生產性實訓課程精品課網站。努力充分運用人機工程學、心理學知識和裝飾藝術等營造中心的人文環境,力求通過完善的人性化設施、整潔優雅的環境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養成積極向上的思想。endprint
2.2 豐富教師隊伍人文素養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也是學生精神上的“食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組建自身人文素養豐富,思想作風過硬,治學態度嚴謹,業務水平高超的年輕化、高學歷指導教師團隊,快速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嚴格執行“導師制”,督導青年教師過教學關、技能關,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先進教學經驗,提高精神文化境界和理論水平,創新人文素質教育方式。借鑒國內外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課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勤以治學、慎以立身、公以對人、忠以處事”的思想政治素養。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標,對學生的人格和需求給予充分的尊重,鼓勵女性同學、少數民族同學等特殊學生積極參與實訓,滿足每位同學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堅持以“三愛”:愛學校、愛崗位、愛學生;“三比”:比態度、比水平、比業績;“三創”:創和諧、創品牌、創文明的精神風貌培養高水平技能學生,將實訓育人和人文素質教育高度結合。
2.3 實訓過程注重人文素質教育
生產性實訓是指通過生產產品、研發技術、服務社會等生產性過程,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實訓之前,刻意營造人文氛圍,以新鮮的學習內容和嶄新的學習方式激發參訓學生積極的內在動力,形成強烈的學習興趣,并正確引導這種積極性,輔以賞識教育,幫助參訓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在實訓課堂上,教師針對不同的實訓內容,進行情景模擬教學或項目化教學六步法等,規范參訓學生實踐操作和行為舉止,傳遞人文關懷,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鍛煉人際溝通能力,努力開發參訓學生的潛質、強化參訓學生的自信心。實行人文化實訓考核,在考核中增添應聘面試式答辯環節,模擬無領導小組討論,要求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總結點評并對組內優秀學生給予加分,激發參訓學生團結競爭意識,培養批判性思維、承受挫折、調適自我情緒和信息素質等人文素質,找到自我的價值與滿足感。
2.4 拓展素質教育課堂,定期舉辦技能展示
“普教看高考,職教看大賽”已成為職業教育最鮮明的特點,國家和各省市地區每年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技能競賽。生產性實訓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環節,擁有種類齊全的配套設施,學識淵博、技藝高超的實訓指導教師。為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促進人文素質教育、技能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活躍校園人文氛圍,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生產性實訓基地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將“實操技能+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定期舉辦以 “三維實體造型設計大賽”、“車工、鉗工技能大賽”、“數控大賽”和“3D設計與打印大賽”以及行業類生產技術大賽等為主題的技能展示活動。通過技能展示,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挑選各類競賽的種子選手,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和人文素質潛能,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素養,拓展未來的就業思路,同時也有助于拉近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進一步培養大家嚴以治學的態度。
總之,生產性實訓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堅持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根本,以實訓教學為重點,促進技能培養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接軌,切實解決高職就業難困境,培養出高水平技能隊伍。
參考文獻
[1] 袁鏡.XX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實訓項目建設與管理研究.西南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2] 田野,高永生,山紅偉,等.發揮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學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4):67-70.
[3] 陳建松,張滿東.“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在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中的實踐研究[J].高教學刊,2015(24):213-214.
[4] 葉鑒銘,賈文勝,許淑燕,章甌雁,鄭小飛,梁寧森,林平.基于校企共同體的服裝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1):57-61.
[5] 劉易.構建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新模式[J].計算機時代,2015(10):59-61.
[6] 許琦.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建設機制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2(9):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