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20日報道顯示,中國加速躍入數字化,從消費者角度看,中國已是全球領軍者,但其產業數字化仍落后于美國。然而,中國正奮起直追,另一波強大的產業數字化浪潮正開始席卷其整個經濟。
在面對消費者的領域,坐擁世界上最龐大電商市場的中國——占全球電商交易總額的40%以上——已是公認的數字巨人。中國仍有巨大上升空間:擁有龐大且相對“年輕”的國內消費市場,其消費者迫切并樂于接受所有實現數字化的事物。不妨以互聯汽車為例。麥肯錫對中德美三國的3000多名受訪者調查后發現,超過60%的中國受訪者愿意為獲得互聯功能而更換汽車品牌,而德國受訪者的該比例僅為20%。
報道稱,中國的許多行業都已處于實施數字化的合適時機,因為它們極其分散且效率低下。例如在貨運領域,中國約有數百萬家公路運輸企業,但其中約95%都是個體戶或小公司。缺乏透明的實時行程信息意味著中國公路運輸的平均空載率約為40%。相比之下,德美兩國的該平均比率僅為10%至15%。與運輸不同的是,中國電商正引領世界,而該行業正應用數字化技術來提高效率。
數字化措施的這種巨大增效作用能應用于所有行業。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新研究發現,到2030年時數字化或將轉變(并創造)中國10%至45%的產業收入,并在此過程中將其經濟提升到新的全球競爭力水平。最大的轉變或將發生在醫療領域。在城鄉醫療資源極其失衡且幅員如此遼闊的中國,受到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助推,并通過遠程和數字化措施提供,的醫療服務具有巨大潛力。中國醫療實行大數據革命的時機已然成熟。
上述創新只是中國充滿活力且正在擴大的數字化經濟生態系統的一小部分。充滿激情的消費者、日益健全的生態系統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所有這些正在確保中國在全球數字化版圖中占據越來越突出的地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