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琪+邵聚婷
摘 要 生命教育既是一種安全教育,又是一種生活教育;既是一種生態教育,也是一種價值觀教育。小學生命教育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小學生正確生命觀和生活觀的形成,而且有助于社會和諧發展目標的達成。小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
關鍵詞 小學生 生命教育 意涵 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66
Abstract Life education is both a safety education and a life education. It is both an 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a valu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correct life and outlook of life, but also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and socie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is a "system project" which requires the use of "education synergy" of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mean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h
生命教育思想的提出,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教育思想家華特士在加州創辦的阿南達智慧學校,其后在美國和西方一些中小學校逐漸付諸實施。我國對生命教育的重視,是從2001年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開始的,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本”和“生活化教育理念”,其實就是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經過近20年的實踐,生命教育已經在我國深入人心,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小學生生命教育的意涵
何謂生命教育,目前學者們尚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馮建軍教授認為:“生命教育就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生命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1]閆燕等人則認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關懷為中心,在遵循個體生命生理和心理規律和原則的基礎上,引導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并在個體與天地人之間建立美好和諧關系的教育。”[2]綜合來看,學者們雖然對生命教育認識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其觀點又存在著本質聯系。從小學生這一特定教育對象出發,生命教育應當是一種“深入其意識、顯于其行為”的教育活動,表現出鮮明的生命性與社會性。對生命教育的內涵進行深入追問和探究,可以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解:
1.1 生命教育是一種安全教育
生命教育最根本性的價值目標是“懂得珍愛生命,即教會小學生怎樣在突發危機前保護自己”。[3]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一方面對社會了解不夠,其安全意識普遍不高,容易被不法分子迷惑和利用;另一方面注意力和安全經驗欠缺,不注意交通安全以及防火、防電和防盜,容易造成不可彌補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學生社會責任感缺乏,存在著盲目跟風等不良傾向,對同學中的弱者施加欺凌或暴力,認識不到自身的錯誤行為。開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大力加強安全教育,讓小學生認識生命安全的重要意義,提高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自覺維護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1.2 生命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
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諸多的挑戰與機遇,成功的背后往往蘊藏著預料不到的危機,因而生命教育其實也就是一種生活教育。小學開展生命教育,就是要教會小學生直面困難和耐受挫折,坦然面對人生失意與挑戰。當前我國小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和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往往依賴性很強,缺乏較高的獨立性,一旦遇到問題就習慣于向父母和老師尋求答案。這樣很容易致使他們無論是學習生涯還是人生之路,稍遇困難挫折就容易被打垮。因此,生命教育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幫助小學生培養自己的責任感、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增強承受困難和壓力的信心與勇力,從而促使其健康全面成長。
1.3 生命教育是一種生態教育
生命教育既要關注與人的生命質量,而且也要關注大自然中所有生命體的生命狀態,生命教育必然內蘊著生態教育的價值追求。生命教育倡導學生要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要愛護自然并與之和諧相處,共生共榮;不僅要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而且要重視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命。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人類活動的場域、規模、頻度越來越高,向自然的索取和對自然生態的干預也呈現出日益增強的趨勢,這必然會導致生態危機的頻發。通過生命教育,大力弘揚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就能使小學生從小培養起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思想,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社會成員。
1.4 生命教育是一種價值觀教育
生命教育要始終聚焦于幫助小學生學會欣賞和重視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深切體悟生命的珍貴和偉大,努力爭取自身人生價值的實現。對此,我國有學者就明確指出:“生命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要促進生命的美好,促進個體生命在身、心、靈各個層面都趨于美好并進而實現全人生命的美好。”[4]這也就是說,生命教育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引導個體自我價值的張揚和實現”。通過生命教育的開展,可以有助于小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有助于小學生發現自身潛藏的巨大潛力,并最大程度地激發起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他們追求自身意義價值的實現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幫助。endprint
2 小學生生命教育的意義
小學生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生命,主體是正處于人生發展關鍵時期的小學生,它充分彰顯“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1 有利于小學生正確生命觀的形成
小學生價值觀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消極影響,對生命的理解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偏差。生命教育的開展可以有效地促使小學生正確生命觀的形成,使小學生在認識生命和了解生命的基礎上能夠珍愛生命和保護生命,在此基礎上進而更進一步地探索實現生命的價值。
2.2 有助于小學生科學生活觀的建立
隨著升學、就業等方面社會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有些學生在充滿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環境中往往會感到壓抑痛苦,甚至會發生以出走、自殺等傷害自己的方式逃避現實。生命教育的開展,恰恰能夠使學生不僅學會防災避險,而且能有效應對挫折,超越困境。通過在小學階段實施生命教育,形成小學生正確的生活觀,對其未來人生的發展至關重要。
2.3 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目標的達成
近年來,我國發生了以危害他人健康而牟取暴利的事,曾一度引起了社會恐慌。這類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經商者道德淪喪和對生命漠視,其實這也正是生命觀念缺乏的突出表現。而通過學校生命教育的開展,正是一條從根本上實現問題解決的最佳方式。小學生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和主人翁,他們的生命狀態和生命質量決定著社會的和諧。
3 小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施路徑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它對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啟蒙作用。因此,小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施必須精心設計,選擇最佳的路徑和策略。
3.1 學校:開設專門生命教育課程,形成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是小學生生命教育實施的主陣地,應抓好三個方面重點工作:第一,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并把它作為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分配和其他必修課一樣的課時,試行一樣的考核評價方法。當然,小學生命教育的內容需要依據不同階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以選編,并注意與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等課程形成有機結合。例如,種植花木,科學課程主要任務是觀察花木的生長變化,而生命教育課程則通過科學課程中所完成的觀察報告,見證生命的完整發展變化過程,使小學生能夠從中了解生命和感悟生命。第二,生命教育的開展可以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方式的作用,加強生命體驗式教學。例如,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臺風、火災、地震、海嘯等,使學生置身其中,身臨其境,親身體驗。這樣更能激發小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小學生參與生命教育的積極性。第三,生命教育還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的形式來開展。在小學校園里,各種課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生命教育納入和包括其中,往往會對小學生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學校可以通過黑板報、櫥窗、校報等形式宣傳生命教育;也可以開展書籍閱讀、影視作品欣賞、音樂作品賞析等生命教育主題活動。
3.2 家庭:家長要與孩子積極溝通,促進孩子生命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最初和最主要的場所,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其在生命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為此,首先,家長要多與孩子陪伴溝通。孩子入學后,家長與孩子直接交往時間往往會減少,孩子由于到了學校這個陌生環境,內心孤獨感就會得以增強。因此,家長需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關心和理解孩子,遇到問題及時幫助他們加以解決。其次,家長要注意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做出良好的榜樣,幫助孩子科學生命觀、生活觀和人生觀形成。最后,家長也要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學校生命教育活動過程之中,經常與教師和學校進行生命教育方面的溝通,鼓勵學校生命教育課程的開展與改革,監督和評價學校生命教育活動的實際效果,及時向學校提出生命教育方面的合理化建議,優化和完善學校生命教育的質量。
3.3 社會:充分利用發揮媒介作用,增強生命教育的力度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他們無時無刻不生活于社會之中。特別是一些社會團體,它們擁有豐富多樣的資源優勢,重視并充分利用往往能增加生命教育的力度和效度。為此,一方面,要在社會上廣泛宣傳和有力號召,匯聚一批在生命教育研究方面較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以及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危機處理經驗的社會工作者,對生命教育的內容及形式方法進行研討,可以共同編寫有關生命教育課程方面的教材,也可以共同商定生命教育實施的有效措施及模式,從而為學校生命教育課程的開始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互聯網、微信、微博、QQ等多種媒介手段,關注小學生生命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活動,如帶領小學生到養老院或敬老院去伺候老年人,到孤兒院體驗孤兒們一天的生活,到流浪動物收容所去照看動物等。
本文為江蘇省2017年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指導項目“蘇北農村小學生命教育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XCX2017069)的階段性成果,指導教師為張典兵教授
參考文獻
[1] 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64.
[2] 閆艷,王秀閣.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8(3):36.
[3] 王井云.生命教育的目標與內容探析[J].教育導刊,2013(6):11.
[4] 汪麗華.身心靈與全人生命教育的目標[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