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祥
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教師與學生及教師之間的關系是最基本的人際關系,這些關系處理得是否得當將影響到學校、教師之間的關系。
一、教師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首要條件
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很多教師在工作中滿腹牢騷,不知道該怎樣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算是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是仔細想想帶著這種對自己職業的抱怨心理如何能做好工作呢?教師懷有大愛的胸懷,才有利于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
二、對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正確的定位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重要前提
教師、家長、同事和學生之間出現矛盾時,作為一名教師,自己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角色定位。
作為同事來講,大家的工作關系是平等的,在教育平臺上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合作者。產生問題時就應該認真、虛心聽取同事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而不能獨斷專行,使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教師是班級的管理者、領導者。有的教師當聽到對班里學生的一些批評時,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偏袒。這就沒有體現教師的管理作用,這將是極度危險的。
三、正確處理好教師、家長和學生的關系的關鍵在于適時和適當
不管學生、教師,還是家長都有著獨特的個性,而教師是成人,思想已經成熟,對問題的看法、認識、態度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學生的個性剛剛開始形成,雖然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但思想不夠成熟,有明顯的情緒化傾向,可塑性很強。如果適當適時地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會促進學生的進步、班級的發展。
通常所說的適時就是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時機。所說的適當,就是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方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暫時的矛盾激化現象,另一種是長期的情緒上的不和。
當教師和學生都有情緒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冷靜處理。有的時候由于教師和教師意見不統一,吵得沒完沒了。可是,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加劇教師與學生的敵對和教師對教師的不滿。想一想受到教師的充滿情緒的“訓話”,學生的內心肯定是排斥的。認真傾聽、耐心交流,教師應留給學生更多的是微笑。對于情緒激動中的學生來說,應該采用冷處理,或個別談話,或者集體談話,等到學生心平氣和了,學生的思想工作便會水到渠成。
要明白對于長期形成的不和情緒,不能一味地去說教,要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教育,這樣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學生也會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
每次舉辦的活動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重要契機。譬如,教師節到了,學生自發組織聯歡,熱情地邀請任教教師參加,不言而喻在活動中師生增進了理解,加強了溝通,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利用所教的學科優勢,搭建起師生溝通的橋梁。
四、要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立場考慮和處理問題。也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類似這樣的情況:平時和善的人突然莫名其妙地遷怒于人。作為青年教師就要好好體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是不是他的家庭出了大的變故?是不是工作學習中遇到了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是不是工作中與學校領導發生了矛盾?假如自己遇到類似無助的情況怎么辦?認真了解、分析情況后,如果有辦法、有能力就盡力去幫助他們。久而久之在教師群體中就會慢慢地創造出一種更加理想、和諧的人際環境。
五、要重視個性差異與互補
人都有不同的特點,取其之長,補己之短,遵循優勢最大化。時常保持性格熱情開朗,善于與他人交際,改變比較急躁的性格,常與穩重、善于深思熟慮的同事一起共事,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潛移默化,自己的粗心大意等毛病或許就能改掉。妥善處理好教師之間的矛盾、教育教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際矛盾,對于教育教學工作來講極其重要。
一般來說,處理矛盾、消除沖突的方法有多種。可以立即處理。對目前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不耽擱、不拖延,但在處理整件事的過程中也要講究以理服人。可以延緩對矛盾的處理。有些同事之間相處過程中發生的矛盾不能立即處理,避免事情更加惡化。這是因為很多人際沖突事件往往是因一時沖動而導致的,處理不當會使矛盾更加激化,造成同事間關系越來越僵。也可以是淡化矛盾的處理。有閱歷、有經驗的人對待某些無足輕重的問題時都會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淡化。因為有些問題不處理要比處理更好。假如與同事偶爾發生小小口角和爭論,如果始終堅持“理論理論”的思想,定會導致不歡而散的結局。若是不去處理,過幾天事情自然也就會煙消云散。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