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夢瑤
摘 要 隨著英語教學的不斷深入,其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和提高。提升教學質量,加強英語交流氛圍,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是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最有效的措施。他不僅推動了外語教學的發展,拓展了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視野,而且從理論上充實了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本文簡單小結了常用的英語教學法,簡述每種教學法的優缺點,因材施教,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有效開展英語教學,并根據實際情況,探析適合我國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英語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質量 科學教學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nglish teaching, its teaching methods are also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improv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strengthen the atmosphere of English communic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eachers to carry out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He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xpanded the horizon of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but also enriched the guiding role of English teaching theoretically. In this paper, a simple summary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 to carry out effective use of exis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Keywords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英語是世界最主要的交流語言之一。關于如何進行英語教學與改革的探討一直不斷。[1]英語的許多教學法也應運而生,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以及在此過程所涉及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探索、研究和完善英語教學法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1 常見的英語教學法
1.1 翻譯法
翻譯法最早出現于18世紀晚期的歐洲,是外語教學中最古老且影響最深遠的方法。[1]
翻譯法實際上是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其內涵是首先分析句子語法,第二把句子翻譯母語,利用兩種語言,進行語義的對比和意義直譯,在學習過程中,把用母語翻譯作為實際教學的目的,也是其重要手段。翻譯法非常重視閱讀、強調翻譯,重視語法和結構,忽略外語的聽說交流能力,在語音、語調、詞組、結構和語法方面與課本內容脫節。
翻譯法的特點是:用母語去教授外語,將語法定位為學習重點和教學中心,把翻譯和書寫訓練作為基礎教學環節,不重視視聽、交流等技能培養。
翻譯法的優點:第一,有利于認識母語與外語之間的基本聯系,在母語的基礎上,將外語語法和結構等特點,作為攻克外語的核心以及重點內容。通過大量的例句和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外語語法知識。在學習母語與外語的訓練、對比以及掌握過程中,對外語的詞組、語句、語法、篇幅、結構和內涵的學習,循序漸進深入走向嚴謹和精準,進而奠定了扎實的外語語法基礎。其次,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比較復雜結構和抽象概念,借助母語理解和學習,易于掌握和理解。第三,翻譯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該法以閱讀為目的,在翻譯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從單詞漸進學習開始,結合語法例句分析,最后進行通篇的完整翻譯。在長期大量的翻譯訓練過程中,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法和文章結構的能力。
翻譯法的缺點:學生只是死記語法規則和背詞匯及例句,對于聽說交流能力培養欠缺,使得學生不善于交流,不能順利運用口語交流溝通。只會讀寫不會聽說,不利于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不能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其另一不足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沒有較強烈的學習興趣。
1.2 直接法
直接法采用口語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強調模仿,強化自說、學說的教學訓練方法,教學中以聽說、模擬、反復聽力練習,增強說話和聽力的能力。[2]
直接法的特點:在培養口語和聽力方面有顯著成效,可進行有效的交流。
直接法的優點:采納直接的教具,在引起學生興趣、新鮮感及創造力的基礎上,讓實際情景和抽象內容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效率。
直接法的缺點:教學方法簡單化,對深層次的文學修養的重視和理解不夠,對教材的抽象復雜概念了解不深,內容單一且詞匯量少,幾乎不強調語法功能,沒有母語與外語之間的有機結合,對于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理解能力的培養有限。
1.3 視聽教學法
視聽教學法是綜合了直接法及聽說教學法的優點,大幅度地使用聲、光、電、圖、音響、情景再現這種現代化的設備、手段和措施,將具體語言、語句、內容與現實的形象、情景結合,在外語的環境和氣氛中,感知、學習和掌握外語的聲音、語氣、語調和語言結構特征。endprint
視聽教學法的優點:對比簡單進行聽覺或視覺的教學中,對于外語內涵的理解、詞匯的記憶、內容的儲存、語言的交流和內容的表達以及知識的掌握方面,較豐富多彩,內涵較深。視頻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聽覺可以使得學生養成純正的語音、語調,習得精準的語句結構、語速節奏和情感等。
視聽教學法的缺點:太強調語言的表面形式,忽略語言的交流能力,注重文章的整體結構,忽視語法及結構分析,較為忽視語法知識,不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
1.4 交際法
交際法的重點:在于通過語言加強交際功能。[3]通過語言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合進行訓練,學生的主觀意念、態度、情感、文化修養、創造性和自由表達能力等得以發揮和提高。[3]
交際法的特征:太強化語言的內在意義,不重視結構和語言功能作用,偏重于交流和交際形式,主張采用真實材料進行教學,過于看重語境環境氛圍;教學過程太交際化;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所起的作用僅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態度。
交際教學法的優點: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強調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
交際法的缺點:首先,學生必須有較多的學習時間。其次,要求有相關的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文化知識背景,在實際學習中需要緊密結合生活和社會,須有較好的訓練環境。
1.5 認知法
認知法的特點:是在學習的同時,既掌握文字詞匯,語言語句和語法,又有聽、說、讀、寫的技能培訓,并使用母語結合翻譯。[4]
認知法的優點:重視理解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思考和理解語言的內在關系。主張在理解的基礎上主動交際練習。在視聽教學方面,教學情景化、交流化、實際化。
1.6 語篇教學法
語篇教學法的特點:按照課文的結構,從宏觀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理解和概括。以課文中心思想為主線,圍繞語法、語句、詞組、詞義等學習,了解各種文體的特點,記住一般文體的邏輯性和組成、內容的結構安排,傳播與課文有關的社會背景、文化知識,使學生在語言語句、文體結構、學習技能、情感語調以及文化傳承上有全面的了解,進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水平。[5]
語篇教學法的主要優點:使學生把握文章、語篇、語義和語句宏觀結構,在語篇的構成方式上熟悉修辭結構,進而了解和掌握各種不同類型語篇的體裁特點,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此法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并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篇教學法的主要缺點:對外語教師提出較高的知識面和語言功底方面的要求。第一,教師須具有語篇分析的基礎知識;第二,教師須具備透徹的語篇理解能力,尤其是不同語篇類型的修辭和篇章組織形式;第三,教師具備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
1.7 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通過豐富多彩的視頻、音頻、圖片和文本語言來開展教學,多媒體手段強調相應的教學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其以語言運用和交流為出發點,采用多方位、多角度、多視野以及多內容的交互界面,使人機溝通、師生溝通和學生之間交互溝通成為可能,學生逐漸奠定了英語思維方式和語言基礎能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法的特點: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采納聲音、歌曲、文字、圖片、視頻以及圖像等多媒體形式,提供生動、真實、直觀的實際材料,在大量的、重復的信息輸入過程中,培養了學生閱讀,聽說等能力,達到了交際溝通的目的。
多媒體教學法的優點:拓展了學習的空間,使學生可以在任何的時間和范圍內進行學習,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并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多媒體教學法的不足:需要配置大量先進的教學設備。[6]
2 結束語
英語教學法的效果是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的。各種教學法各有特點,不能一味地推崇某一種教學方法而忽視其它教學方法,目前沒有哪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因此,對于英語教師來說,沒有所謂最好的教學法。因此要不斷研究最合適的英語教學法,要認識到各種教學法會隨社會發展而不斷進步,因技術創新、環境改變而不斷變化和發展英語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合適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應充分尊重客觀事實,結合實際情況,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地有效地開展英語教學研究并靈活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法。
參考文獻
[1]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研究[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4.
[2] 劉潤青,吳一安.中國英語教育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
[3] 劉潤青,英語教育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3).
[4] 盛炎.語言教學原理[M].重慶出版社,2006.
[5] 李庭芳.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6] 薛中梁.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J].課程·教材·教法,20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