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更要注重教學的藝術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教育方式下發展智力。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了簡要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愉快教育”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和諧教育語文教學
在課堂上,我們每天都在運用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和諧的課堂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引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讓他們享受進步和成功的快樂。
一、關愛、幽默的和諧關系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
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用,的目光,尊重的話語,真誠的期待,溫馨的微笑去關愛每一個生命個體,呵護學生心靈的成長。如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讓一名學生朗讀描寫漓江水靜、清、綠的一段。他剛讀完,我便說:“聽你朗讀,真是一種美的享受,我仿佛看到了漓江水中的粒粒沙石,真想抓一把上來玩玩,讓我仿佛看到那藍瑩瑩、清亮亮的江水,真想喝上一口。謝謝你帶給我這么一段美好的享受,我陶醉了!”然后老師與學生真誠握手。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對自己的夸獎和贊美。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激勵,一個人自身的潛力只能發揮20%-30%,而采用正確與充分的激勵則能使人發揮其自身潛力的80%-90%,因此和諧的課堂,是每個學生期待的,因為它充滿真誠、充滿關愛、使學生有種親切感,讓他們如沐春風,產生一種不斷向上的動力。
教師如何在語文課堂中設施和諧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及時獲取并有效處理各種信息,合理運用各種有效信息資源,讓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以應對課堂學生中隨時可能發生的情況。
二、讓生活經驗走進和諧的語文課堂
一位教師執教《長征》時,將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作為教學的核心。圍繞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滾,烏蒙磅礴走泥丸”為突破口。首先,教師結合實物投影展示并介紹五嶺山脈、烏蒙山。接著,教師解釋:“逶迤”,彎彎曲曲延綿不絕的樣子;“磅礴”,形容氣勢盛大;“泥丸”,泥球。至此,筆者以為這些教學步驟和教學內容沒有什么獨特之處,但接下來的教學細節讓人難忘。
師:同學們想想,生活中被稱作“丸”的東西有哪些?用手勢比給老師看。
生:肉丸、藥丸、魚丸。(學生用手比劃著,樣子有大有小)
師:(模仿一個同學的手勢)你比劃的是什么?
生:肉丸
師:你們吃的肉丸有這么大嗎?這該叫什么?該叫肉“團”或叫“球”了。“丸”是球形的小東西。(教師邊說邊比劃著)大家吃過的藥丸有多大?(學生比劃著)
師:除肉丸、藥丸,還有彈丸,有一個詞語“彈丸之地”用來形容土地面積之小。
師: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細浪“滾動的小小泥丸”呢?作者要表現什么?
經驗是認識的門徑,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泥丸”是個陌生的,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簡單地向學生解釋為“泥丸、泥球”,學生未必能在頭腦中產生具體的表象,當然也就無法深刻地理解、體會作者在所表現的文學形象,將學生的生活認識引入教學,不僅使學生對“丸”“團”“球”等字詞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表象積累更重要的是去形象的對比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紅軍戰士英勇無畏、不怕艱險、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教師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密切聯系現實生活,自然而然地在語文教學中注入現實的生活內容,這樣既能讓學生更深切地理解、認識語文學習的內容,加強了生活經驗走進和諧的語言課堂,同時又能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
三、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師生之間和諧合作,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所謂和諧的師生關系,即教育的主客體之間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處。這就要求師生之間要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如何構建這種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呢?
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道觀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絕對權威與尊嚴,以教師為中心,扼殺學生的個性,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溝通對話,師生關系必然存在隔閡。現在這種靠壓制、奴役學生的個性而實施教育的傳統觀念已不適應當今教育。現代的課堂教學更需要教師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尊重和信任。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師生之間應該確立朋友一樣的和諧關系。教師要構建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把學生當作朋友一樣對待,需要從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嚴做起。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尊重。當學生有了進步時,心里總是希望老師給予表揚;當學生有了錯誤時,一般害怕老師批評;特別是不希望老師在同學們面前批評。這些都反映了學生的自尊心理。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老師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而發展自尊、自重,才會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當師生之間實現了平等對話,我們就會發現師生之間也是可以彈奏出和諧的音符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和諧教育的實施中,教師要時時不忘培養學生的情感,用人文的力量滋養他們的人格,為他們鋪墊生命的底色,讓他們年少的心靈充滿真情,去傳播“和諧”的芬芳!
參考文獻:
[1]孫麗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賞識教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11):139.
[2]喻越.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6(08):82-83.
[3]戴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禮儀教育[J].語文學刊,2013(11):125-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