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素質教育的推行,語文活動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新熱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認清語文活動課的重要意義、顯著優勢、理論依據,搞清應該注意的問題,才能使語文活動課發揮其最大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活動課;語文教學
培養知識能力,提高語文素質,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研究課題之一。國內外大量資料表明,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培養語文的知識能力,一方面要靠課堂教學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要靠課外閱讀的啟迪,第三方面靠語文課外活動的鍛煉。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語文活動課的重要意義
作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成果——語文活動課,是語文學科課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舉措,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手段。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受到各種批評,原因是非常復雜的,但其中主要癥結我覺得應該是教學內容的封閉和教學方法的陳舊。正是由于語文教學內容陳舊,導致教學與學生生活有一定的脫節,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正是由于教學方法老套,只是注重知識的注入,學生缺乏自主的參與,無法調動課堂氣瘋,導致語文教學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語文教學質量適應不了迅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
語文活動課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途徑。但是,由于語文課外活動處于一個摸索階段,沒有統一的課標、內容和評價機制,導致很多學校只是把它當作課堂教學的補充,甚至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外衣”,華而不實。只有把語文活動列入語文課程,制定一個教學目標、內容和進度,學校給予時間和空間的保證,才能保證其質量和預期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活動課應注意的問題
1.活動內容要有趣味性。
如果兒童的活動沒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動沒有提供給兒童發揮精力的余地,兒童就不會感到有意思。因此,活動課必須有學生自己的獨立活動,這參與本身,就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有了興趣,還看是由哪一類的目的和行為來支持興趣。如練習表演,是為了好奇,是為了學習表演參加演出比賽,還是為了學習表演的本領而充實自己,將來有志做一名演員?興趣是暫時的,還是持久的?興趣是一種興奮,還是蘊藏著理智活動?教師應認真觀察及時指導。對某一項活動內容,要指導學生由暫時興趣變為持久的興趣,由一時的興奮變為理智參與的興趣。
2.活動內容要具有內在價值。
要引導兒童具有持久的興趣,目的明確的興趣,有理智參與的興趣,活動內容必須具有內在價值。所謂內在價值,即知識本身的價值,也就是知識的實用價值,知識的教育價值,知識的智力價值。不在于活動的表面性、形式化。要使活動內容既富于兒童情趣,同時更要貼近兒童的生活,使之感到學習活動是生活中所需要的。
3.活動內容要突出“新”字。
一項活動如果不把兒童的思想引向一個新境界,無論兒童多么愉快,也無多大教育價值。要把兒童的思想引入到以前沒有探究過的問題上去,通過觀察、閱讀、寫作、搜集或與專家接觸,使兒童獲得新知識、新認識,把兒童帶進一個新領域。
三、實施活動課的策略
1.選好內容,使學生“可以動”。
語文活動課作為一門課程,它有自己設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須著眼于以獲取直接經驗。即時信息為內容,以實踐性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活動課比起學科課程有較好的靈活性,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很好地體現“可動性”。
(1)實踐性內容。實踐性是語文活動課的主要特性,它改變了學科教學中教給學生結論性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在參與觀察、動腦、動口、動手能實踐活動中拓展知識,發展能力。一次語文活動課,我組織學生到市場調查采訪,然后寫一篇小通訊。很多同學對市場的一些問題作了如實記述。如“吃啥有啥”、“亂擺亂賣沒人管”“菜價低菜農愁”等。這次活動課,同學們表現活躍,不但學會了調查,練習了寫作,還明白了“寫作處處有材料,只要做個有心人”。
(2)需要性內容。根據學生當前的需要或學生正關心的話題來選內容,可以激起學生的熱情。如很多同學們都互寫留言。這時開展一個《贈你一言》活動課,讓學生收集和撰寫一些富有人生意義、積極向上的格言妙語。結果,這節活動課學生肯定熱情高漲,交流創作活躍,不但可賞析格言妙語的深刻含義、結構、修辭,還可以讓學生受到激勵和教育,提高了學生寫留言的品位。
(3)競爭性內容。魏書生說:“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的確是這樣的,在競賽中,不喜歡的事情也喜歡,枯燥的事情也變得有趣。
2.讓學生擔任仿聲角色,以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課教學好些時候還應注重一個“聽”字,即聲音的真實表現問題。聲音有極佳的表現功能,新穎、生動、感染力強的聲音,可以解決活動課教學中音難辨、口頭難表達、內容難分析的問題。讓學生仿摹其聲,讓人有如聞其聲之感。如上活動課“參觀運物園,了解動物奇妙之聲”(筆者自擬活動課)可先向學生介紹某些動物的生活習性,聲音特點及其作用,然后讓學生親自聆聽,最后仿摹。如到水族館參觀,小學生們不難發現,海底動物能發出各種聲音,有的聲音細微、有的粗獷、有的聲音清脆、有的沉悶。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音細微),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音清脆),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音尖歷),有的好像肥豬在打鼾(音沉悶)。學生仿摹其音,著重品其味,重在聞其聲,領其情,反復咀嚼、玩味,這樣能使他們對事物理解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1]呂麗.小學語文活動課教學的調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