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忙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因此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中,如何科學有效地貫徹《綱要》精神,落實科學教育目標,讓幼兒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讓幼兒真正地“做科學”,教師指導策略的把握尤為重要。
一、正確定位教育目標,明確指導方向
在科學活動目標定位上,一方面要以科學領域目標為指導,另一方面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相對適宜的活動目標。因此,我在目標的定位上改變了過去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忽視幼兒的興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轉向關注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情感和態度的培養,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和“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確定相對適宜的具體活動目標。在《有趣的雞蛋》活動中,我改變了過去通過自己扮演“獨角戲”,“讓幼兒知道雞蛋放在鹽水里會浮起來”作為活動目標的做法,而是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幼兒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去探索、去觀察、去發現。當然,在實際教學中,我除了考慮整個教育目標的制定外,我盡力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個體差異,對幼兒進行指導,盡量改變自己原有的“統治教學”,盡量不強調孩子走進我預設的“模式”里,給孩子留有發展的空間,力求使科學教育活動滿足每一位幼兒的需要和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發展。
二、巧妙引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獲得經驗的先決條件。如果教師能巧妙設計,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就能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和主動性。在活動《有趣的雞蛋》中,我直接出示兩杯等量的清水、鹽水和雞蛋,讓幼兒猜想把雞蛋分別放入這兩杯水里會怎么樣呢?然而幼兒的猜想都是會沉下去。我沒有直接告訴幼兒放在鹽水里的雞蛋會浮上來,而是緊追幼兒的猜想,調動幼兒的興趣:“兩個雞蛋真的都會沉下去嗎?你們想試一試嗎?”此時幼兒的興趣就激發起來了。接下來的活動,幼兒就是在濃厚學習興趣的推動下,積極地投入到觀察和操作活動之中。
三、適時適度地介入指導,培養幼兒自主學習
可能有人認為:我們鼓勵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探索,那教師在活動中就可以“輕松”了嗎?不,我不這么認為,反倒覺得教師的任務更重了,要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還要了解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配合幼兒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應真正從觀察中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以便為指導幼兒做好充分準備。當然,教師的指導要適時適度,如《一切都在變》的指導做法就過度了,不利于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發展,適時適度的指導應在幼兒遇到困難、希望得到幫助時,教師應做到點破就好,善于等待,盡量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探索,從而找到自己的答案。
四、巧設問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人的思維是后天培養的,是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發展起來的。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幼兒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啟發、指導。教師要適當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科學活動的指導中,要善于運用提問的形式,巧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如:科學活動《有趣的坡道》中老師巧設問題:“為什么小汽車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你動腦筋想一想,再試一試。”另外,教師的指導語應該從封閉式的指令性指導轉變為能夠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開放性指導。教師要讓幼兒在多次設置的思維空間里穿越動腦筋,不斷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變被動為主動,這樣幼兒不僅愛學習、渴望學習,而且能在學習中不斷掌握新方法。
五、重視教育評價,提升經驗
恰當的評價能激發幼兒再參與的愿望,能促進活動的開展。對于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要鼓勵,對于有不同想法、不同發現的幼兒要給予及時表揚。在活動《有趣的雞蛋》操作過程中,圳×小朋友跑來高興地告訴我:“葉老師,我加了三勺鹽,然后不停地攪拌,雞蛋有一點點浮起來了。”我笑著對他點點頭說:“圳×,你真能干,你再試試,怎樣讓杯子里的雞蛋浮得更高呢?”圳×開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又開始操作起來。我知道一定是我的話促使他再進行新的探索。
當然,在這次實踐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自身的科學素質對于引導幼兒正確理解科學、探索科學是至關重要的。科學活動不同于一般的游戲活動,它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規律,采取認真細致的態度進行,要求教師向幼兒傳授的知識技能應該是正確的。今后,我將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用自己對科學的正確理解、對科學濃厚的興趣來感染幼兒。同時,我也將進一步學習、領會科學教育領域中提出的許多新理念;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嘗試科學教育的實踐策略,不斷總結經驗,讓我們的孩子擁有更多科學探索的機會,為農村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