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高娃
摘 要:目前,人們對堅持做好廢舊物品回收再利用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但是由于幼兒閱歷淺顯,加之教育不足,它們可能對此認識還不到位,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有必要結合實際在學科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但是,要想真正地收到教學效果,這還需要幼兒教師回歸到課堂中尋找合適的路徑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從三個方面論述巧妙利用廢舊物品開展幼兒課堂教學。
關鍵詞:廢舊物品;幼兒;課堂教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都丟棄許多垃圾,淘汰一些廢舊物品,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些廢舊物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所以許多看似作用不大的“廢品”,在不同的場所還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就目前幼兒教育而言,從小就讓他們認識到“變廢為寶”的意義,并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一點尤為重要。但是要想真正讓幼兒們認識到這一點,作為幼兒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對他們進行教育,這遠比空洞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在平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搜集有用的廢舊物品,然后進行歸類,最后根據這些物品功能,結合學科的特點對幼兒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利用整理好的廢舊物品美化班級、校園環境,讓它們成為切實可用的教學用具,這樣不僅可以對幼兒進行勤儉教育、環保教育,還可以為創建特色幼兒園搭建平臺。幼兒教師只要能樹立以“幼兒為中心”的思想,在平時的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在課堂上巧用廢舊物品當作教學用具
在平時,教師針對師生搜集來的廢舊物品首先要清理、分類,然后根據不同學科選擇合適的物品來幫助自己教學,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能為自己節省許多時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中班的語言課上,為了訓練幼兒表達能力,教師就可以利用搜集的各種盛水的塑料瓶引導幼兒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教師可以詢問他們夏天天氣熱時,自己喝過哪些瓶子所裝的涼水,幼兒們看到這些瓶子之后,自然就會有話可說。同樣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各種不同形狀的瓶子進行練習分類,延伸開來講,可以按照從高到矮或顏色深淺等順序排列,這樣的“排序活動”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還是用瓶子作教具,在藝術課堂上也有可用之處,比如,可以讓幼兒借鑒各類瓶子上的商標、圖案等內容進行繪畫,有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白色的塑料瓶上畫上山水、人物等內容。而在音樂課上一些飲料瓶子同樣也可以發揮作用,如可以將這些瓶子和一些鋼質的盒子、湯勺結合在一起制作成水杯琴、小鼓等打擊樂器。在科學課上,教師可以將一些細小的塑料瓶子進行簡單改裝當作“傳聲筒”或“量筒”使用……綜上所述,僅僅就是平時搜集到的各類瓶子,在語言、數學、藝術、科學課上都可以發揮出不同的作用,可見只要教師善于開動腦筋,就可以將類似的物品當作教具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可以想象,面對這些簡單而又有意思的教具,幼兒們一定樂于接受老師所教的內容。
二、教師巧妙借助廢舊物品開展游戲教學活動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曾明確指出:幼兒的教學應以游戲為中心。而教師如能將搜集到的廢舊物品融入幼兒游戲教學中,不僅可以對幼兒進行節儉教育、環保教育,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通常地講,教師在體育活動和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中就可以結合廢舊物品開展游戲活動或者一些競賽活動。如,在幼兒園里教師可以搜集和購買一些廢舊的車輛輪胎,這些輪胎可以鑲嵌在道路和操場的周圍,以保護幼兒活動的安全,而更有效的是教師可以在活動課上讓幼兒開展“跳圈圈”“滾輪胎”“建五環”“鉆隧道”等有趣的游戲,這樣一種玩具可以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游戲,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更有利于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合作意識。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同樣是玩跳繩,就可以跳出不同的樣式來,所以只要教師善于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把游戲課上得豐富多彩。
三、教師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玩具,開展特色教學
孩子們喜歡玩,這是他們的天性。而教師要抓好教學,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將這兩點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開展特色活動教學和研究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作為教師,在這一方面首先應分析清楚幼兒的學習情況,以及本幼兒園的具體特色,能在園本課程研究中找出一條新的路徑。
如,目前一些幼兒園通過課堂教學主陣地研發了“剪紙”“盆景藝術”“體育器材庫建設”等項目,這些做法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教師在引導幼兒制作玩具中不是隨機的,也不是為了應付各級各類部門檢查的,而是著眼于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根據幼兒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出來的,這些規劃應該從幼兒的年齡、幼兒園重點研發的課程和游戲內容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教學中就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特色,為幼兒園合理開發利用廢舊物品找出一條合適的研究之路。事實也證明,孩子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只要教師能精心組織設計,他們就一定能玩出花樣來。
總之,只要廣大幼兒教師能樹立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思想,確立了新的價值觀、兒童觀,能切合實際,注重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讓孩子們懂得如何學會求知、如何生活、如何學會創造,從而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提升認知水平,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從而更好地推動幼兒教育向前發展,為幼兒教育事業開拓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幸福新童年編寫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11.
[2]尹堅勤.幼兒園教育活動案例精選[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3]趙寄石.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2.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