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
摘 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能磨煉人性”,審美素質是人素質結構的重要組織部分。為了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支撐,以我園地域環境條件為基點,著力打造幼兒園生活化美育特色。旨在充分利用生活化材料開展幼兒美術活動,并以美術活動為載體,發展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提升師幼的審美素養,以期達到“以美怡情、以美啟智、以美激趣、以美養德、以美育人”的活動目標。
關鍵詞:特色定位;特色課程;特色環境
一、以幼兒為本談特色定位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五條指出:“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說明”第2條明確表述了研制的目的:“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體、智、德、美各方面協調發展為核心。”可以說,對幼兒進行美育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小學,會提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幼兒園也提倡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開展全人教育,但現實中,體、智、德、美四育中,美育往往會被忽略、淡化,或被誤解、曲解。美育是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明了,當然也就談不上深入、高效地開展美育了。
美育是什么?幼兒美育是什么?怎么進行幼兒美育?這是我們需要弄清楚和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美的熏陶,幼兒階段接受審美教育對于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質和智商、情商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對自然界、社會生活和藝術作品中的美好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加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創造性才能的教育。
因此,將美育定位于幼兒園的特色教育進行打造,凸顯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以生活為核談特色路徑
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里處處是教育。根據幼兒特點,敏銳捕捉生活資源,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以幼兒喜歡的美術活動為載體,開展幼兒美育活動。
1.美術教學內容生活化
首先,我們對正在使用的《幼兒園綜合課程》中的美術活動進行了完善,確立了“材料生活化”的活動思路,廣泛收集生活中的材料,開展美術活動。如,在小班主題《秋葉飄》系列活動中,幼兒已較為熟練地掌握了拓印這一技能,也有了拓印的興趣,于是,我們就與幼兒一起到“百寶箱”中尋找拓印材料,經過孩子們的奇思妙想,我們欣喜地看到一片片美麗的樹葉躍然于河蚌殼上、木塊上、瓶子上。多樣的繪畫呈現方式,既激活了幼兒的思維,也激發了活動的興趣,更讓他們了解了生活中美的元素。
其次,嘗試著在主題背景下生成新的教學內容,如,在大班《動物王國》這一主題活動中,生成一節新的美術教學活動《石頭想象畫》。活動中每位幼兒能根據已有經驗,結合石頭的形狀,展開大膽的暢想,積極探索,不斷塑造出不同的動物造型,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提升了經驗,更體驗著大膽表現所帶來的樂趣。
2.美工區域材料生活化
為了給幼兒提供美術創想的天地,讓他們在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做一做中提升審美力、創造力,我園對美工區也進行了重點打造,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大量的來源于生活的操作材料,如,自然類的:木頭、樹枝、蘆葦、蒼耳、松果、石頭、樹葉;生活類的:毛線、電線、鉛絲、吸管、紙袋、紙盒、光盤;水產類的:螺絲殼、河蚌殼、螃蟹殼、花蛤;布匹類的:藍印花布、牛仔布、手工織布等。讓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借助不同的操作材料,感受著形式多樣的繪畫方式,體驗著異彩紛呈的創意之美。很多孩子在操作中發現缺少材料,就能在生活中主動尋找。
除此之外,生活化材料在其他區域也能充分地利用,如:建構區中的彩筆、架子、瓶蓋、紙杯、玩偶等。益智區內用雪花片制作“游戲棋”、PVC水管制作“游戲規則提示架、包裝盒制作的游戲材料”等。
3.以節日為切入點(節日活動生活化)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其悠久的歷史、風俗人情,蘊藏著大量的教育契機。結合各節日,我園會開展相關節日教育活動。以“重陽”節活動為例,大、中、小班以年級組為單位商討形式多樣的節日活動,有潸然淚下的“真心話”環節,鼓勵那些平時交流甚少、不善言辭的女兒、媳婦們說出對媽媽、婆婆的心里話;有輕松活潑的舞蹈表演,孩子們精心準備、現場表演,看得老人們眉開眼笑;還有激動人心的歌曲PK、化裝舞會等。活動后,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說說自己聽到的、畫畫自己看到的,一幅幅由幼兒真實體驗后的“情感之作”,讓人回味良多,也為實現“以美養德”的活動目標奠定了基礎。
我們還開展了《夾子創意畫》《鉛絲變變變》《橙子想象畫》等創意美術活動,這一次次的活動提升了教師的能力。
三、以環境為源談特色的滲透與呈現
環境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就是課程。在環境創設上,我們遵循自然、藝術、童趣的創設理念。在色彩、造型、功能上,我們都力求達到美化、教育化、特色化。在大環境創設上,我們基于園所本身的色彩,選擇了藍色、橙色、黃色作為主體色,因為藍色能夠給人一種潔凈、美麗、清新與冷靜之感,通常也作為一種希望之色;橙色是一種激進的色彩,能夠給人帶來快樂、興奮之感;黃色明度較高,能夠給人帶來溫暖、燦爛、明朗與愉快之感。一樓用藍色與鄰近色青色圍邊,將多彩的環境圍成一個整體,猶如一片浩瀚的大海,家園欄裝飾成的可愛娃娃魚,猶如在寬闊的海洋里自由遨游。這些色彩讓幼兒園形成了柔和、美麗、清新的視覺效果,讓幼兒置身于美的世界中。
總之,我們在努力踐行《指南》和《綱要》精神,回歸教育原點,體現以幼兒為本,以生活為本,師幼一起追尋真、善、美的人生。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