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儀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龍華中心小學,廣東 深圳 518000)
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而音樂最為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器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運用口風琴,不僅能夠有助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在促進學生音樂理解能力提升的同時,使學生的音樂表達力和音樂創造能力得到培養。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結合口風琴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對音樂課堂進行豐富。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除了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予以重視之外,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自然而然的實現既定教學目標。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能夠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小學音樂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相較于其他樂器而言,口風琴能夠較易把握其音準,雖然說學生難以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準確把握其節奏,但是可以有助于學生音準概念的形成,為學生日后的唱譜奠定扎實的基礎。比如說在學習《美麗的黃昏》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采用接龍的形式與學生共同完成此作品,也就是說,學生運用口風琴吹走教師所唱樂句。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有效激發,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生也能夠跟隨教師的演唱對其曲譜節奏進行更好的把握,學生能夠在自主參與過程中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音樂學習的魅力,從而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口風琴學習效率的提升。
歌曲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傳統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往往是采用教師單一灌輸式教學模式,而作為簡單樂器的口風琴,它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氣氛的活躍,還能夠有助于學生對樂理知識進行更好的學習和理解,促進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調動小學階段學生的口風琴學習熱情,教師需要注重豐富口風琴課堂教學模式。比如說在教授《西風的話》這一樂曲時,通過口風琴教學,學生既能夠在學習這首旋律較為簡單的慢速歌曲中體驗到音樂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又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看譜技巧,又能夠使學生在口風琴的吹奏中對其歌曲進行更好的學習,使學生快樂的享受音樂學習,這對于學生想象力的鍛煉和培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有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口風琴伴奏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欣賞,使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樣既能夠有利于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教學過程進行調整和優化,又能夠有助于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教授音樂知識的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探索音樂的內涵,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音響,從而促進學生樂理知識的增加,使學生的情操得到有效陶冶。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難以做到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倘若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特點適當的設計游戲教學模式,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成為具有趣味性的游戲題目,并以此為導向對其教學情境進行構建,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還能夠切實落實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比如說教授學生吹奏《閃爍的小星》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采用“鸚鵡學舌”的游戲形式,教師扮演鸚鵡的角色,輪唱學生所唱的旋律,以此引導學生對其演奏規律進行把握,接著教師可以延用此方法引導學生與同學之間分組輪奏樂曲。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提高音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夠使學生在訓練中更好的掌握口風琴的演奏技巧。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學生喜愛游戲的這一特點,以此為導向對其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啟智性,還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從而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自由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口風琴學習中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成就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口風琴,既能夠使其教學內容得以豐富,促進學生音樂文化視野的拓展,也能夠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促進音樂教學吸引力的增強。除此之外,小學階段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也能夠在口風琴的演奏學習中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對其教學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以此為導向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良好培養,從而為學生身心的健康、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胡馬丹.探析口風琴教學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作用[J]新課程,2017.
[2]徐蕾.讓音樂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淺談口風琴的教學實踐[J].新教師,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