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游華玲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童骨科門診接診了好幾例胳膊脫臼的患兒,脫臼大多是家長不經意間對孩子胳膊的不當提拉造成的。該院骨科主任李旭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脫臼,應及時送醫院治療,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甚至會導致習慣性脫臼。
兒童脫臼部位大多為胳膊,發病年齡多在4歲以下,6歲后較少發生,這是因為4歲以下的兒童橈骨頭上段發育還不完全,肘關節囊也相對薄弱和松弛。因此,年齡越小的幼兒越要多加注意,一些看起來很普通的動作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導致兒童脫臼的原因較多,家長與孩子不恰當的牽手方式、為孩子脫衣服時用力過猛、抱孩子的姿勢不正確等,都可能造成孩子脫臼。李旭提醒,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幫孩子穿衣服,還是同孩子做游戲,家長都應盡可能避免猛力提拉孩子的胳膊。
當孩子發生脫臼時,會說話的孩子會指著傷處說痛,而尚未學會說話的孩子只會哭叫。李旭提醒家長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通常脫臼的關節功能會受到限制,孩子沒有辦法自如活動受傷的關節,如不能自如抬舉,不能拿任何東西;比較嚴重的脫臼,甚至肉眼能看出孩子的肢體出現縮短或者延長,關節處有畸形的表現。
發生脫臼后,如果能在兩三小時內讓關節恢復則最好;如果脫臼時間太久,周圍的組織發生腫脹,就比較難復原,甚至可能影響日后的關節功能。所以,及時發現孩子胳膊脫臼并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送醫途中,家長切記不要反復亂動或試圖屈曲孩子的肘關節,以免加重損傷。如果是肘關節脫臼,在脫去上衣時應先脫健康的一側,后脫有傷的一側;或直接剪開衣服。冷敷患處可以減輕疼痛和水腫。家長不要自行復位,以免復位不當加重損傷。
在沒有條件及時送醫救治的情況下,家長可暫時使用橈骨小頭半脫位的固定方法:用大圍巾折成三角形,將孩子的患肢懸吊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