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也被寫入《黨章》。
新理念開啟新征程,綠色發展成為新時代的最強音,成為引領國家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主旋律。而這一重要理念落實在建筑業上,就是要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實現建筑業的高質量發展。
總體而言,我國建筑業的生產方式仍較為粗放,與工業、交通并列為三大“能耗大戶”之一。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建筑能耗占總能源消耗量的近三成。因此,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發展,是踐行綠色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成為共識。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相關強制政策和激勵措施相繼出臺,建筑業綠色之風吹遍神州大地。“十二五”期間新建綠建10億平方米的目標圓滿完成,現在我們正朝著“2020年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比重超過50%”的目標不斷邁進。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綠色建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在發展中也存在諸多不足。首要問題就是體量增長快但質量還不高,絕大多數綠色建筑項目拿到的是設計標識,而真正體現綠色建筑實際效果的運行標識項目太少(僅占總量的6%左右),并且三星的項目比例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目前綠色建筑快速發展更多依賴的是行政干預和政策推動,以消費者為主體的綠色建筑市場環境尚未形成,使得綠色建筑深層次的綜合效益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這對綠色建筑產業鏈條的形成,以及可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除此之外,還存在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地區發展不平衡、咨詢服務機構的水平有待提升等弊端。因此,必須進一步健全法律制度、完善保障體系、培育市場主體、強化綠色運營,使綠色建筑發展由量變走向質變,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建設美麗中國,就必須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堅定走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高能耗產業,建筑業必須擔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緊跟綠色發展步伐,推動全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