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怎樣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是亟要解決的問題。而課堂上的情境教學,倡導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通過自身觀察體會來獲取知識,這本身就符合學生少年時期的身心特點,可以更加有效地構建和諧課堂和高效課堂。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情境教學
何謂情境教學法呢?其實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運用自身的專業素質,結合一些外在條件創設能夠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到要掌握的知識。這種方法在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頗為廣泛。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情境教學。
一、創設懸念情境
懸念如同一只魔力棒,能夠激發起學生探究答案的強烈欲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懸念情境,以期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增強對知識的記憶。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時,筆者創設了這樣的懸念情境:“同學們,老師知道一個神算秘笈,把你的年齡乘以2減5的數告訴我,我就能算出你幾歲。誰來試試?老師馬上給你算出來!”學生十分好奇,紛紛舉手,筆者連續給五個同學算出了年齡,學生都感到很震驚,筆者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妙呢?”他們爭先恐后的回答:“想!”……在這個懸念情境下,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通過細心的聽講終于明白了老師的“秘笈”,感受到了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快樂。
二、創設多媒體情境
目前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已經廣泛滲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它以極具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的圖像、文字、聲音于一體,已成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數學老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將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化、直觀化。
例如:在講授“圓”的相關概念和定理時,可利用PPT做出動態的圖形變化,然后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的變化情況,從而讓學生自己得出實驗結果。在講解“三角形的應用”時。可播放一些實際生活中三角形的應用例子,如城市高樓的頂層、晾曬衣服的衣架、高壓電線桿的支架等等,之后再提出相應的問題,如生活中的門邊為什么要設計成三個固定的位置?建筑工地上的支架為什么是三角形的形狀?再指導學生觀看一下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圓形等之間的區別,使學生們在直觀的圖形演示中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的特點,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特性的掌握程度,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在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勇于實踐。
三、創設生活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要設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生活情境,營造一種實際應用知識的氛圍。數學如果脫離了生活實際,就會變得十分抽象,而且枯燥無味,但如果把數學同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數學就會變得十分有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這一點,有意設計一些和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解決,把學生引入到有趣的教學情境中來,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和探究數學問題的熱情。
如在進行“相似三角形性質”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生活情境:“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里,一位畢業生想利用教鞭與卷尺測量操場旗桿的高度,該如何進行測量?”這時,部分同學表現出了驚訝的神情,而部分同學陷入了思考。教師再給予適當的提示:“在晴朗的日子里,在旗桿下會有什么?”學生立即回答:“影子。”教師繼續問到:“除了旗桿的影子外還有其他影子嗎?教鞭立在地上是不是也有影子?”這時,部分同學想出了辦法。最后,教師再將教鞭、旗桿以及投影形成的直接三角形示意圖繪出,進而引出了本堂課的重點內容。除此之外,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還能通過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來解決多種數學教學問題,如創設土木施工生活情境解決直角三角形性質的問題、創設尋找寶物的情境解決一次或二次函數的問題等。
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教學就是一個對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注意創設問題情境的同時,還應關注到問題的多元性、開放性,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掌握一個數學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基于此,我們可以運用一題多變式的形式,通過對題中的一系列條件的合理變化,讓學生在各種變化了的條件下,從多種角度理清問題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層層變化深入,既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同時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了綜合性的練習,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正方形ABCD中,M是AB邊上任意一點,MN垂直MD,MN=MD。①求證:BN平分∠CBE;②如果MN=MD變成結論,而BN平分∠CBE變為條件可以成立嗎?③如果MN垂直MD變成結論,而BN平分∠CBE變為條件還能成立嗎?
通過這種練習方式,既充分揭示數學問題的層次性,另一方面又充分表現學生自身的思維水平,使學生從中盡情汲取數學知識的養料。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建立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新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李加歡.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10):95-95.
[2]宋金生.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創設[J].新課程導學,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