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近幾年我國高校田徑比賽成績的變化規律及高校田徑綜合實力的發展布局,本文將第14—16屆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甲A組獎牌榜前20名的高校進行對比分析,旨在為各省各高校的教練員及運動員設定目標,安排任務,合理制定訓練及科學的參加比賽提供參考依據。
從表1可以看出:北京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這三所高校位列近三屆全國大田賽甲A組總獎牌榜的前三甲,均獲得了20枚以上的獎牌,其中位于獎牌榜第一名的北京大學在14屆、15屆大田賽上各獲得了9枚獎牌,并第16屆取得了10枚獎牌,進一步鞏固了榜首的地位,湖南大學在14、15屆大田賽甲A組比賽中上保持了較強的綜合實力,同樣各獲得了9枚金牌,但在第16屆全國大田賽上只獲得了3枚獎牌,沖擊獎牌的實力大幅度下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有些優秀運動員參加第14、第15屆全國大田賽比賽獲得了好成績之后注冊成了甲B組運動員,使得第16屆甲A組的綜合競技水平下滑較為明顯,位列總獎牌榜第三名的中南大學在14屆全國大田賽顯示出強勁的實力,獲得當屆最多的13枚獎牌,但在隨后的兩屆全國大田賽上整體實力大幅度下降,整體水平退步較明顯的狀況應當引起該高校的帶隊訓練教練員應高度重視,并運用更為先進的訓練手段進一步提高具備較強沖擊獎牌項目的成績。
位于第14—16屆全國大田賽甲A組總獎牌榜第4名~6名的高校分別是獲得17枚獎牌的哈工大、獲得16獎牌的西安交大及獲得14枚獎牌的華北電大,雖然這三所學校在3屆全國大田賽上所獲得的總獎牌數量比較接近,但是在第14—16各屆全國大田賽上所獲得的獎牌數量出現了不同的變化趨勢,其中,哈工大的獎牌數連續三屆減少但減少幅度不大,華北電大獎牌數連續三屆有著小幅度的增加,說明華北電大的整體競技實力正處在穩步上升的階段,西安交大的獎牌數變化則呈現出v字型,先是在15屆大幅度下降,接著在16屆提高到14屆的水平,整體實力不穩定,波動幅度比較大。位于第14—16屆全國大田賽甲A組總獎牌榜第7位的浙江理工大、第8位的華中科大、第9位的湖南師大都獲得了11枚獎牌,其中,浙江理工大及華中科技大在14—16屆全國田賽上獲得獎牌數的變化趨勢不大,近三屆的整體競技實力較為均衡,而湖南師大在第15屆全國大田賽上收獲了9枚獎牌,相比第14屆的2枚獎牌有了很大幅度了提升,但在第16屆并沒有獎牌入賬,導致這種狀況的出現原因極有可能是參加第15屆全國大田賽的運動員大多是優秀的大四學生,參加第15屆后就畢業了,而第16屆全國大田賽又缺少具備沖擊獎牌實力的運動員的補充。
第14—16屆全國大田賽甲A組總獎牌榜排名第10名~第20名的高校爭奪獎牌的實力差距并不大,在第14—16各屆全國大田賽上除了北京科大、內科技大以及河南財經大的奪獎牌實力變化比較大之外,其余7所高校的奪牌實力并沒出現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總體上趨于穩定發展的態勢。
通過表1并結合以上分析得知,河南省和北京市各有3所高校進入了全國大田賽甲A組總獎牌榜的前20名,北京市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國內知名學府的聚集地,吸引了國內大部分優秀高水平運動員,參賽成績非常優異,但湖南省的3所高校在近三屆的全國大田賽甲A組總獎牌數上的總體排名明顯優于北京市的3所高校,說明該省高校的體育專業大學生的田徑競技水平正在快速崛起。近三屆的全國大田賽甲A組總獎牌數前20名基本已被國重點大學所占據,但值得一提的是,河池學院作為非重點院校已經進軍前20名,通過參賽,進一步擴大了高校的知名度,為后續的學校發展以及改善生源質量做了較好的鋪墊。
作者簡介:
蔡海韻(1991.10—),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廣東湛江;單位:廣西師范大學;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徑訓練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