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鳳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小組合作學習是實現上述目標較為有效的學習方式。就化學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具體教學設計思路、實施關鍵及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化學課堂;多元智能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就開始了對合作性學習的系統研究,小組合作學習在國外早已成為一種被人們廣泛認同的學習方法。在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中,經常看到教師采用小組的形式討論問題或進行實驗,但有時并未觀察到這種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發展上的優勢所在。那么,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下幾點是筆者通過理論研究和幾年的教學實踐得出的體會。
1給出適當的問題是教師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經過實踐筆者認為進行合作學習的任務最好是中等難度的、有真實情景的、有挑戰性的以及解決途徑和結論不惟一的問題。例如,在進行金屬鈉一節的教學中,可以探究的問題有很多,比如對Na和H2O的反應以及Na和S的反應實驗中異常現象的探究,對Na與Cu(OH)2溶液,Na與不同酸溶液(稀鹽酸、濃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時,反應速率和現象各異的探究等到底把其中的哪些問題作為提供給小組的合作學習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其中做出選擇。一方面,教師要考慮選擇認知目標的重點和難點,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充分考慮上面提到的對進行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求。最終,筆者在本課時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主要體現在課上學生對Na和水反應的合作實驗,對Na和S反應實驗方案的設計與交流評價,以及課后共同完成小組實驗報告3個教學活動中。這2個問題難度適中,后2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其中Na和H2O的反應是本節課的認知目標的重點。教師提供對小組合作學習技巧的指導學習任務明確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數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還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理的分工與合作。
2教師本身要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并及時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反饋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要善于調控,假如全班共有12個小組,教師要爭取在一節課中讓每個小組至少獲得一次和教師單獨交流分享的機會;教師選擇在哪些活動中與哪些小組交流,用多長時間交流等細節問題,需要教師兼顧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揣摩。在交流評價的環節,如果時間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組獲得發表觀點的機會,應多采用隨機選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組間機會不均等;另外還可以考慮在課外創造機會,比如在課后將小組合作完成的實驗裝置設計圖或實驗報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展示等。在化學課堂中,無論是在學生分組實驗還是設計裝置圖時,作為教師都應當努力融入學生的討論中,作為伙伴分享同學們的發現,和同學們一起想辦法,為同學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幫助,在互動的過程中,師生雙方都能感受到需要與被需要,分享與責任等很多積極和美好的情感體驗。
3采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如何使每一個同學在化學課堂中都能得到發展,是筆者在教學中考慮最多的問題,同學在情感智能的各個方面發展不均衡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事實。一些在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方面表現出出眾的同學在傳統的課堂中始終占有優勢,相對他們便出現了課堂中的弱勢群體。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能可以分為8大類,每個人都可能有某方面的強項,如果我們能讓教學活動設計盡可能地涵蓋其中的多個方面,給每個學生以表現和發展他強項的機會,這樣我們的教育就會成為一種揚長的教育,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信,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樂趣至關重要。在這方面筆者的體會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給出一個相對大的問題,有助于他們發揮各自優勢智能和團隊精神,使每個成員都獲得自信心和成功感。例如,在同學們進行鈉和水反應的小組合作實驗時,你可以觀察到他們自然的分工,肢體運動型的學生愿意動手實驗,邏輯思維型的學生愿意解釋推理,而語言型的學生愿意最后陳述,一些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異常敏銳,總是能夠觀察到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
4將研究性學習內容引入小組合作學習中
通過平時的一些摸索,筆者尋找到了一些將研究性學習內容引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
[途徑1]通過對課堂實驗過程中一些異常現象的探究,引發研究性學習。例如,“乙烯”一節中,在制備乙烯的實驗中會產生出明顯的刺激性氣味,而乙烯本身是無色接近無味的氣體,如果抓住這一問題探究下去,讓學生分組討論原因,并設計出除去雜質并驗證乙烯存在的實驗方案,然后小組間互相交流評價,便在課堂中開展起了研究性的學習。
[途徑2]對課本中的個別內容或習題答案大膽置疑。例如,上海某版本教材中關于氨的催化氧化實驗裝置圖明顯存在問題,可以讓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和改進,他們往往思路開闊,見解獨到。
[途徑3]對社會中的化學熱點問題展開研究和討論。例如,近幾年來我國連續發生的幾起有毒化學原料泄漏事件、安徽有毒奶粉事件、廣州假酒案等。
目前,有關合作性學習的研究已在很多國家展開,合作性學習被證明可以成功地在社會科學和文教領域取得成效并會促進社會的發展。但合作性學習并不是萬能藥。通過筆者的觀察研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提高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成績,以及使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都是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大衛·W·約翰遜等.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在教與學中組建有效的團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Ⅴ-Ⅵ.
[2]楊洪波.化學教育[M].2005,26(2):33-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