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家楠
摘 要:人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一切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良性的溝通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的發展,同時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溝通方式和溝通能力的教育離不開各方面的指導,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細節入手、從一點一滴培養。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階段,是交際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尤其在適應未來復雜的社會發展情況當中,交往能力的高低由于直接關系到個人的未來發展。本文將就如何從細節著手對小班幼兒交往能力進行培養予以探討,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細節;小班幼兒;交往能力
一、小班幼兒存在的交往能力問題
(一)過度保護
就中國的教育觀念來說,家長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這孩子來展開,特別是在中國這一家庭結構較為復雜的成長環境中,孩子從小被過分溺愛,全部個人事務由家長一手操辦,久而久之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尤其在對外相處的過程中,由于家長的過渡保護,使得孩子不懂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不懂得的禮讓、不懂得和平相處,養成了蠻橫、霸道的個性。因此當問題出現時,很難和他人進行有效溝通。這現象產生的原因都是基于家長過度保護造成的,由于沒有給孩子做出正確客觀的表率,在對孩子的交往能力培養有著很大的誤區,使得孩子在與他人進行交際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二)缺乏引導
與過度保護相對的教育方式是家長冷漠的態度。一些家長由于個人原因或是家庭原因使得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面過于忽視,任其自由發展,缺乏和孩子積極的溝通和疏導,使得孩子從內心上缺少關愛,并在日常的學校教育中同樣表現出孤僻、冷漠的個性特點,或是極度任性、不合群、不愿與他人合作等特點。這些消極的表現都極大的阻礙了孩子交往能力的發揮和培養,甚至如果不能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隨著年齡的增長,甚至是出現人格障礙等嚴重問題。
(三)教育過度
一些家長在對孩子的培養過程中,有著過于強烈的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識,所以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忽視了孩子自由自在的天性,使得孩子在與他人交流溝通時處于被動地位,并非出自內心的真實意愿。隨著時間的推移,便逐漸形成了抵觸心理,喪失了對人際交往的積極性,因此反而起到了消極的負面的作用。
二、從細節培養小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一)從日常用語入手
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在于一點一滴,特別是對小班幼兒的叫交往能力培養,更要從細節入手。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處在觀察與模仿的重要的時期,加上剛剛入學,對新環境和集體生活都不熟悉,難免出現或是興奮、或是膽怯的情緒,同時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通過設定情景,從最簡單的打招呼這一細節入手。
例如,根據孩子愛玩的和愛模仿的天性,在幼兒園中,設置“超市”“理發店”等一系列生活情景,讓小朋友進行情景表演。老師首先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啟發,通過對小朋友進行角色劃分,或者飾演理發店里面的理發師,或者飾演需要理發的顧客,或者飾演超市的店員,或者飾演購買商品的顧客,根據不同的身份進行固定情景的對話,訓練孩子文明用語和打招呼的方式,由事前、事中、事后等三個語言部分的練習來加強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
(二)從文明禮儀入手
小班幼兒的孩子具有活潑、好動、無所顧慮的天性,在日常的幼兒園活動中十分活躍,但是由于幼兒園設備數量有限,所以經常會出現因為爭搶玩具而出現推推搡搡等情況的發生。針對這一情況,老師要第一時間出現進行調節,對于先動手的小朋友予以教育。例如,當一個小朋友踩了另一個小朋友腳時,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告訴他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要向被踩的小朋友道歉。但是,通常情況下,由于小朋友從小生活在嬌慣的環境中,因此或是因為個性倔強或是因為膽怯等原因,不愿進行道歉,但是就其內心而言,仍然是希望和小朋友一起的玩耍的,所以老師就可以從這一層面對其進行引導,告訴他錯在了哪,如果不道歉的話可能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歡迎等等,從而從內心上對其啟發,久而久之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的行為形成了規范,并懂得分享的意義,同時交往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
(三)從樹立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入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都會受到家長的極大影響,包括家長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孩子會根據家長的語言以及行為進行效仿。所以在進行孩子交往能力培養方面,有必要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呼吁家長對孩子行為規范的影響作用以及其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影響。轉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從一點一滴規范自身的行為和用語,給孩子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在孩子出現交際問題時,家長應第一時間予以重視,了解其出現的問題原因并進行正確的教育,而不能采取批評、斥責等態度,更不能采取漠視不管的態度。同時,當發現孩子不文明用語時要第一時間予以糾正,告訴其文明用語的重要性等等。
三、結束語
總之,對孩子進行交際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特別是對于小班幼兒這一特殊階段的孩子來說,正處在萌芽和效仿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對這一階段的孩子進行交往能力培養時要注重言傳身教的作用,以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場景進行指導,從細節入手、從點點滴滴進行影響,為其個人成長奠定健康的發展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小珍.從細節著手培養小班幼兒交往能力[J].當代教研論叢,2015(8):122-123.
[2]陳燕青.著眼細節——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策略[J].教師,2017(10):84-85.
[3]洪非凡.關于培養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思考[J].好家長,2015(11):9-9.
[4]劉星.淺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交往能力[J].學周刊,2017(6):209-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