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淑云
摘 要:新形勢下,國家及政府對社會文化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機構,擔負著社會大眾的文化服務工作。在此過程中,針對殘疾人士的服務也是其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展開了調查與研究。
關鍵詞:地方圖書館;殘疾人;服務;思考
新形勢下,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但在面對廣大的殘疾人士上,圖書館服務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更好的保證地方圖書館為殘疾人服務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是目前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圖書館對殘疾人服務的現狀,并提出了加強部門單位的合作意識和為殘疾人享受圖書館服務工作創造和諧環境等策略,希望對今后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開展有所啟發。
1 圖書館對殘疾人服務的現狀問題
1.1 缺乏科學的設施設備,難以滿足為殘疾人服務的需求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國殘疾人圖書館的整體數量已經有所上升,但從數量與殘疾人口的數量上來說,殘疾人圖書館數量還不足以滿足殘疾人群的需要。經過調查和研究,目前只有少數大城市具備專門殘疾人圖書館,這對廣大的殘疾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在一些中小型城市,并不具備專門的殘疾人圖書館,殘疾人的圖書館服務工作,往往是由當地的圖書館來進行輔助承擔。地方性的圖書館是當地的文化機構,作為公共文化單位,全民都具備享受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廣大的殘疾人群也享受著和正常人群同等的文化接受權利,但是由于其本身的身體特殊性,在眾多方面,地方圖書館不具備專門的為殘疾人所設立的設施設備。正是由于缺乏專業科學的設施設備,圖書館對殘疾人的服務工作才有諸多阻礙。首先是館舍建筑設計的缺失。經過筆者調查和研究,我國目前多數圖書場館都是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建成的。當時的社會發展環境和所處的社會氛圍,導致其在建設之初并未考慮到殘疾人的無障礙通道及專門的導向設置,而且多數圖書館所采用的是拾級臺階,這種設計方式導致一些下肢障礙或眼力殘疾人士無法正常通行。同時在特殊或通用設備上,準備的不足。殘疾人作為特殊群體,需要配備有專業的設備,才能夠滿足其需要。近幾年,政府增添了相關的數字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等新興設備,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眾多殘疾人士的需要。但是仍然有更多的殘疾人士,比如盲人、聾啞人、下肢殘疾者等,由于缺乏專門的鍵盤及相關的視頻軟件等系統設備,最終導致其難以享受正常的服務。
1.2 殘疾人士對自身缺乏必要的認知
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機構,面對的是社會全體人民,社會群體都能夠享受到圖書館帶來的知識分享權利。作為社會知識的傳播者,本就是面對社會大眾,但是由于殘疾人自身的思想文化、心理及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殘疾人的社會融入度較低,而且對于殘疾人士來說,生存的重要性更多時候大于其知識接受的影響。地區的發展差異性,導致殘疾人自身會形成自卑意識,更多殘疾人自身對圖書館這種社會公共單位存在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甚至會對這種地方產生一種陌生感,導致圖書館對殘疾人的服務難以有效開展。
1.3 缺乏設備資金經費和專門服務人員
地方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服務機構,不僅在職能上要能夠承擔傳播知識的效能,同時其本身還擔負著相應的職責。現有的社會發展形勢下,很多地方圖書館擔負著社會大眾和社會殘疾人士的圖書館服務功能,這種特殊的職責擔當需要圖書館具備專門的設備和專業的服務人員。但是地方圖書館往往由于經費有限以及受到地方經濟發展的限制,更多地方財政給予地方圖書館的經費有限,現有的經費難以去添置新型的專業設備及專門的服務人員,地方圖書館中的服務人員往往都是按照普通圖書館的規格進行配置及培訓,在與殘疾人士的交流溝通中存在著諸多阻礙,最終不利于為殘疾人提供高效的服務。因專門的設備和專業的服務人員缺乏,圖書館對殘疾人士的服務也就難以有序開展。
2 針對圖書館對殘疾人服務提出的建議
通過筆者調查研究,現有的圖書館對殘疾人士服務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而整個對殘疾人士的圖書館服務工作涉及到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從多方面加強,以解決相應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
2.1 加強部門單位的合作意識
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機構有義務也有責任對殘疾人士提供服務,但是面對現有的情況,僅僅依靠圖書館這一服務機構是難以做好高效服務工作,所以需要聯合其他機構,在堅持“以圖書館為主,相關部門協作”理念的基礎上,共同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協同合作過程中,要樹立共同服務的態度,整個合作服務可以將宣傳工作交付給地方廣播電視和報紙媒體等,這種情況下,新聞媒體應當對圖書館進行宣傳,向社會大眾及殘疾人士宣傳圖書館的活動,從而確保更多的殘疾人群能夠增加對圖書館服務的認知。另外在經費上,應當由政府牽頭,發揮引領作用,積極聯合當地的民政部門和社會企業及相關福利機構。首先,從經費上予以支持,確保新型的設備設施及時添置;其次,要加強對專業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可以引進相關的服務機構,確保在殘疾人士的服務工作中有序進行;第三,應當鼓勵更多的社會志愿者參與到為殘疾人士的服務工作中去,鼓勵特殊教育學校及專業學生到圖書館進行志愿工作,加強同殘疾人士的溝通交流,從某種程度上也緩解圖書館專業服務人員不足的情況,也為后續的圖書館對殘疾人服務工作開展提供經驗。
2.2 為殘疾人享受圖書館服務工作創造和諧環境
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機構,不僅具備自身的圖書管理和知識傳播的職能,同時還有管理圖書館環境等職責。殘疾人士作為社會特殊群體,本身就應享受比正常人群更多的服務,在此基礎上針對殘疾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圖書館當為其群體設立更加和諧無障礙的閱讀條件,這種條件中就包括有人文環境和信息環境以及無障礙的閱讀環境。
首先應當為殘疾人士配備專業的特殊設施,其中就包括有輪椅通道和聲控通道以及專用衛生間等。在設施設備上,應當配備專業的顯示器及放大閱讀器和音響設備等。在桌椅使用方面,也需配備無棱角的桌椅板凳及可伸縮的書架等,努力為其營造無障礙的人文環境。在服務人員上,需配備專業的手語人員以及相應的讀書服務人員,從而滿足聾啞人士及視力障礙人士的需要。這些措施能夠解決殘疾人士在圖書館的障礙,為殘疾人士享受更多圖書館服務打好基礎,也有利于圖書館對殘疾人服務工作的科學高效開展。
3 結語
當前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工作已卓有成效,但在面對廣大的殘疾人士上,其服務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為了更好開展對殘疾人的服務工作,應當科學把握圖書館對殘疾人服務缺乏科學的設施設備、殘疾人士對自身缺乏必要的認識以及經費和專門服務人員等問題,積極加強部門單位的合作意識和為殘疾人享受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意識,創造和諧的讀書環境,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圖書館服務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曾紅輝.公共圖書館殘疾人服務實踐與思考[J].晉圖學刊,2012(05):48-51.
[2]李霞.公共圖書館為殘疾人開展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1):27-30.
[3]謝強,毛雅君,李健.圖書館殘疾人服務標準規范體系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02):53-58.
[4]孫衛紅.公共圖書館對殘疾人服務實踐探析——以寧夏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