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為中途轉行來的高校普通的圖書館員,工作幾年下來,深感已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淖,且調查發現,這種“倦怠癥”在不少同行身上存在著。我和同行們急切想擺脫這種癥狀,找回初心,為此,筆者根據自身工作體驗,在“職業倦怠”的成因和診治的方法上作淺顯的探討,以期找到共鳴。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員;職業倦怠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師資,圖書資料,實驗設備)之一,是高校文化建設的象征,是學生拓寬視野,完善知識結構,提高人文素養和信息素質的重要平臺。圖書館是一艘載滿知識的巨輪,助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奔向人生的輝煌。雖然隨著知識信息的獲取多渠道化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在學生心中散去了部分光華,但不可否認它仍是渴求成才的學子心中的圣殿,而高校管理者的迫切任務就是不斷加強圖書館的各項建設,重現其往日的輝煌。而在圖書館各項軟件建設中,圖書館員的服務工作應是重中之重。而實際工作中,不少館員缺乏工作激情,不思進取,這一現象就是“職業倦怠。”本文,筆者將就這一現象作淺顯探討。
1 高校圖書館員“職業倦怠”的成因
心理學認為:“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癥”,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里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是緣自心理的疲乏。而高校圖書館員的這種“心理的疲乏”主要緣于以下
兩點:
1.1 與身處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相比,高校圖書館員罕有盛名累加,光環疊輝的“高光時刻”,缺乏職業成就感及自我價值認同感
高校教師作為專業的頂端人才在各自專業上兀兀窮年,孜孜以求,科研的成就、教學的業績使他們在備受學生仰慕愛戴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的職業理想,提升了自我價值。而高校圖書館員雖通常被授予教師職級或享受相應待遇,屬專業技術人員,但在學生看來,圖書館員只是為自己提供服務的服務者,圖書館員的日常工作有時得不到學生的尊重,而單一的、重復性的、不會產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也讓圖書館員在工作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與教師相比,迷茫、自我感覺被邊緣化是站在教學一線后方的圖書館員的普遍心理。他們迫切需求得到職業的認同,找到提升自我價值的目標,一旦愿望不能實現,于是在工作中就會得過且過,“為稻粱謀”。
1.2 受工作環境、工作時間、工作對象、工作性質等外在因素影響,高校圖書館員難以體會到工作的樂趣和幸福感
圖書館是求知的圣殿,書籍叢林中散發出的是莊嚴肅穆,處于此環境中的圖書館員難以享受到同事間充滿煙火味的基本交流; 倒班制、無正常節假日、上夜班等服務行業性質的工作時間讓館員失去了許多了解同事、接觸社會的機會,久之,情感上難免產生一種孤獨感。高校圖書館讀者的主體是學生,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對圖書館的各項服務要求嚴格,這有利于促進圖書館工作的改進,但也無形中加重了圖書館員工作的壓力,而有些學生因行為上的不拘小節,導致閱覽室占座、書籍閱后不歸架、不講衛生等現象時有發生,圖書館員感受不到學生對自己工作的尊重,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圖書館員的工作就是或采購編目,或提供檢索咨詢,或借還,或上書整架……外人看來十分清閑,但日復一日缺乏創造性的工作難免會讓人感覺疲憊、倦怠。心中填滿負面情緒,在工作中就會出現缺乏激情、不思進取的“職業倦怠”現象。
2 診治圖書館員“職業倦怠”癥的良方
高校圖書館是學生成才不可或缺的載體,圖書館效益的發揮離不開圖書館員的各項工作。消極、倦怠的工作態度勢必會阻礙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員的“職業倦怠”癥亟需找到診治的良方。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兩方面來嘗試。
2.1 個體層面 學無止境,高校圖書館員需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職業素養,使自己擁有作為高素質專業人才的自豪感
“努力鉆研業務,提高專業素養”是“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之一,而對服務對象主要是學生,擔負著管理者與教育者雙重責任的高校圖書館員來說,這條準則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自身素質過硬,知識淵博,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擔當教育的重任。因此,努力鉆研專業知識,了解相關學科(尤其是計算機與外語)知識,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對高校圖書館員來說顯得尤為迫切。而現實中,部分自身專業知識貧乏、相關學科知識欠缺、跟不上知識更新步伐的高校圖書館員,往往因缺乏激勵機制、職稱晉級遙遙無期、工作難以得到認可等原因而不自覺地僅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務者”。就這樣,他們一面妄自菲薄著,一面在簡單重復的工作中消磨著激情,消耗著時光。因此,高校圖書館員需重塑自我,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圖書館員要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緊跟時代步伐,提高道德素養,培養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精神。隨著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高校圖書館正從傳統和現代邁向數字時期,而作為圖書館里最有活力最有發展力的圖書館員在數字化發展的今天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因此,高校圖書館員在新的時代更要努力鉆研,不斷鞏固更新專業知識,了解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只有用知識填滿大腦,成為“學者型”的服務者,才能擔當起“教育者”的重任,才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充實和“育人”的快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平凡的崗位上同樣能發光發彩,圖書館員還應多向同行業的先進典型學習,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愛崗敬業,愉悅工作。
2.2 管理層面 以人為本,高校圖書館的管理者應多深入基層,適時了解館員訴求,關心館員成長,關注館員的心理情緒,有效地幫助館員消除“職業倦怠”
“以人為本,讀者至上”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的宗旨,而為更好的提高服務效率,杜絕館員的“職業倦怠”現象,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對館員的人性化管理也尤為重要。管理者要從多方面關心館員的成長,采取多種措施杜絕館員產生“職業倦怠”。首先,要為館員不斷提升專業知識水平保駕護航,采取請專家為館員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集體講座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定時考查學習成果,鼓勵館員舉辦專業知識講座,撰寫科研論文等措施,營造館內濃厚的學習氛圍,煥發館員昂揚向上的精神。其次,管理者在人事安排上,要做到人盡其才與有效激發工作積極性的兼顧,定期實行崗位輪換制度。高校圖書館有采編、咨詢、技術、流通、閱覽等具體部門,管理者往往根據館員能力水平、年齡、身體、家庭住址等來安排崗位并讓其長期固守,大家各居其位,一派和諧。但長期干著單一的、重復的工作易讓人產生惰性,易讓人因工作缺乏新鮮感而喪失激情。在與能力相匹配的情況下實施崗位輪換制,能使圖書館員在新的崗位,新的環境中提升精神狀態,激發掌握新知識的愿望和工作熱情。實施崗位輪換,館員被交換到新的部門,能結識新同事,彼此互相學習,互相了解,能有效地消除職業孤獨感,以更愉悅的身心投入工作。高校圖書館是館員工作的場所,也應是圖書館員溫暖的大家庭。圖書館管理者有責任讓館員感受到關懷與溫暖,如定期開展集體活動,增進交流與了解;定期舉辦心理講座,關注館員心理情緒;傾聽館員心聲,滿足館員合理訴求等措施都將激發館員對集體的熱愛而全身心、充滿激情地投入
工作。
印度著名的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曾經說過:“圖書館事業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者。”高校圖書館員的“職業倦怠”勢必會減緩圖書館這艘助學生成才的巨輪的行駛速度。高校圖書館的管理者及館員自身應正視癥狀并找到診治的良方,從而使圖書館在學生成才途中留下深深的足印。
作者簡介
陳美貴(1967-),女,大學本科,副高,黃岡師范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