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媒體技術被運用到生產生活當中,改變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院校圖書館在院校學習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也是院校教學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時代下,院校圖書館要實現現代化、網絡化和數字化,必須牢牢抓住微媒體這一有利抓手,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轉換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來提服務效能。微媒體在院校圖書館中的應用是一種全新的實踐和全新的理念,是圖書館管理學界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發展目標。因此,有必要探討微媒體視域下院校圖書館的服務策略。
關鍵詞:微媒體;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微博;信息技術
21世紀是以知識、創新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時代,信息技術深刻地改變著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許多具有創新意識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開始探索將微媒體技術運用到圖書館服務領域,尋求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的路徑。院校圖書館是宣傳黨的思想、黨的理論和黨的政策方針的重要陣地,在社會圖書館事業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院校圖書館如何服務科研、服務教學和服務院校師生,是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各種微媒體的產生,使用微媒體來提升院校圖書館的服務是一種機遇和挑戰。筆者緊盯微媒體這一信息技術,以院校圖書館為研究藍本,提出自己對于微媒體技術運用的幾點看法,以期能夠提升院校圖書館服務效能,加快院校圖書館的現代化、網絡化和數字化建設。
1 微媒體應用概述
移動終端的不斷更新與進步,使得互聯網在智能手機中的應用愈發的普及,以微信和微博為代表的網絡新媒體進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習慣。關于微媒體的定義,學界尚未形成通說觀點,筆者認為微媒體的核心在于“微”這一詞語,是相對于傳統社交媒體而言的,主要是指公眾能夠利用移動終端在網絡領域進行信息資源交流的一種社交方式,典型如微信、微博、人人網以及QQ等社交媒體。
相較于傳統社交媒體而言,微媒體既具有社交媒體的共性,也有其特性所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第一,使用主體的普及化。微媒體主要是依賴智能手機這一移動終端所產生,而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社會公眾基本上都能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智能手機。根據有關數據表明,手機的普及率遠遠高于平板電腦以及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普及率[1]。社會公眾只要擁有一臺智能手機,就能夠接觸到微媒體,借助微媒體這一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教練,推動信息資源的開放化、多元化和多向化。每一個使用微媒體的主體既是信息資源的傳播者,又是信息資源的接收者。第二,傳播內容的碎片化和簡約化。微媒體上傳播的內容可以是視頻、音頻,也可以是文字和圖片。無論微媒體傳播內容形式為多少,它都有一個碎片化和簡約化的特征。例如,微博上對于發布文字的字數、視頻和音頻的長度都會有所限制。這也是微媒體能夠迅速在人類社會普及的原因,社會公眾在休閑之余,更傾向于選擇這種碎片化和簡約化的內容進行閱讀。
2 微媒體在院校圖書館中的應用
2.1 微博服務
微博傳播面積廣、準入門檻較低,信息資源的內容具有自主性、即時性、共享性和聚合性的特征。同時,微博這一微媒體定位精準、互動性強以及操作簡便,決定其能夠成為院校圖書館進行宣傳推廣和開展其他信息服務的重要渠道。現階段,微博應用到院校圖書館中,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
第一,開展線上活動。院校圖書館需要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等閱讀服務,鼓勵校內的師生進行廣泛閱讀和科研。評價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主要是看改閱讀推廣活動是否讓師生滿意,是否吸引了較大多數的師生參與其中。一方面,微博能夠幫助院校圖書館進行活動宣傳,將活動內容發布在微博之上,能夠盡可能讓更多的師生了解到院校圖書館需要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甚至社會公眾也能參與到這些閱讀推廣活動當中,擴大院校圖書館的輻射影響力和傳播力。微博已經成為院校圖書館進行宣傳工作、吸引讀者閱讀以及提升社會美譽度和知名度的重要抓手。例如,某地院校圖書館在微博上開展“牢記歷史,講述長征背后的感人故事”的征文活動,利用微博這一微媒體,實現了廣泛的宣傳,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個地區公眾的投稿[2]。通過開展這種活動,既能夠發揮院校圖書館宣傳先進文化的職能,又將公眾納入到活動參與主體當中,無疑擴大了先進文化的宣傳范圍,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例如,某地院校圖書館則是將微博作為閱讀推廣的工具,利用微博宣傳具有先進文化的書籍,吸引讀者借閱。該圖書館將有關書籍的基本介紹和書評編輯成文字后發布在微博上,起到一個閱讀推廣的作用。
第二,開展閱讀服務項目。例如,湖南某地院校圖書館在網絡上為讀者量身定做了一個個性化的閱讀清單,只要是在院校圖書館借閱了書目的人,在網絡上輸入自己的姓名和借書證號就能看到自己該年度的閱讀清單,閱讀清單會詳細記錄讀書的起止時間以及已讀書籍的信息[3]。該圖書館將該項信息發布到微博上,迅速引起了讀者的興趣,讀者通過這些數據信息不僅能夠回顧自己過去一年之中的借閱情況,而且能夠將這一閱讀賬單積極轉發出去,收到了良好的反響。又如,黑龍江某地院校圖書館則進一步優化了“閱讀賬單”這一活動,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講述我和院校圖書館”的欄目,讀者在微博上發布相應的話題,講述相應的讀書故事,就能夠參與抽獎。上述閱讀服務項目的創新,都提升了院校圖書館的影響力,增加了院校圖書館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和滿意感。
總而言之,微博能夠幫助院校圖書館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和個性化較強的閱讀項目和閱讀活動,借助微博這一微媒體,院校圖書館在活動開展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與微博粉絲的互動性提升,也增強了圖書館的親和力,有助于先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提升院校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2.2 微信服務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所有社交媒體當中,微信這一微媒體的使用量最高,占據整個社交媒體的87.4%。這一高額比例說明了現階段使用微信這一微媒體的社會公眾數量大。如果院校圖書館能夠利用好這一有利抓手,無疑能夠使院校圖書館的宣傳工作和閱讀服務工作有一個嶄新的面貌。現階段,微信這一微媒體運用到院校圖書館當中,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
第一,整合圖書館的服務,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能。部分地區院校圖書館開始利用并改進自己在線上的服務,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整合了線下的書目檢索功能、讀者證功能、延期歸還圖書功能,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第二,線上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許多圖書館開始利用微信公眾號的自動推送功能,將講座預告、讀書交流、讀書沙龍以及詩歌比賽內容發布到微信公眾號上,讀者在了解活動后可以在公眾號上填寫報名信息和參加活動的信息,極大方便了讀者,調動讀者積極性和參與度的同時,提升了讀者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另一方面,拓寬了閱讀服務的外延,與有關黨刊黨報出版機構展開合作,讀者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進入到出版社的微店當中,購買最新的黨刊黨報以及相關書籍,實現了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3 微媒體提升院校圖書館服務效能的路徑
3.1 雙“微“聯動
將微信與微博有機聯系起來,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是院校圖書館今后工作的重點。首先,院校圖書館應當安排專門的人員分別負責微博運營以及微信運營,提升微媒體的運營能力。院校圖書館不應當單單利用一種單一的微媒體,這會使很多工作開展不起來。例如,微博字數限制使得圖書館工作人員不能發布較長字數的文章,微信公眾號則恰好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同時,微博和微信的雙向利用,能夠進一步拓寬宣傳面積,然更多的讀者了解到院校圖書館舉辦的閱讀推廣活動以及推出的閱讀服務項目。其次,針對微博和微信這兩個不同平臺的特點,進行有計劃、有重點的信息發布和推送。最后,利用微信這一微媒體整合線下服務,利用微博這一微媒體進行閱讀推廣。微博主要的功能和特性就是進行宣傳,和微信公眾號則可以很好地整合線下服務。例如,書目檢索功能、延期還書功能以及讀者證功能只能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設置,微博上則不能。
3.2 加強內容建設,增強服務效能
首先,院校圖書館在推出閱讀服務項目和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都要做到有針對性、合理性和科學性,避免活動和項目的盲目性。這就需要院校圖書館充分做好讀者調研工作,從讀者需求出發來展開活動。例如,院校圖書館在微信和微博上的服務功能和服務項目要符合讀者需求,在進行功能調試和項目推廣之前發放調查問卷,了解讀者使用微博和微信的情況,了解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和項目。其次,在內容建設上要注重新穎性和創新性,豐富活動內容。例如,可以在建軍節、建黨節以及其他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在線上開展相關主題活動,主題活動既可以是征文活動,也可以是相關比賽和論壇交流等。最后,建立長效反饋機制。院校圖書館利用微媒體技術到圖書館服務領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在初期運用時,勢必會遇到一些苦難和阻礙。這就要求院校圖書館要重視讀者意見反饋,通過讀者意見反饋來了解自身工作的缺陷,改進自身服務工作。只有建立長效反饋機制,才能使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愈發嫻熟地運用微媒體這一信息技術,增強服務效能。
3.3 加強隊伍建設
微媒體技術歸根到底都是一種工具,這一工具究竟是否能夠被完美利用,是否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關鍵取決于使用微媒體技術的工作人員。因此,院校圖書館有必要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增強工作人員應用微媒體的能力。第一,加強技能培訓,聘請該領域運營專家到圖書館開展講座和論壇,提升工作人員的實操水平。第二,積極借鑒并運用。院校圖書館要積極學習和借鑒相關企業運營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經驗,打造優質的微媒體服務平臺。第三,注重團隊設計和崗位安排。大致將該領域的工作崗位分為技術崗位、活動策劃崗位和宣傳崗位,實現工作人員之間的分工協作,整合人力資源,提升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推動整個工作的正常運轉。總而言之,院校圖書館只有加強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技術能力強,圖書館管理經驗足的人才隊伍,才能真正保障微媒體技術運用到圖書館服務工作當中。
4 結語
微媒體影響圖書館領域和文化領域是必然的,這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規律。微媒體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運用仍然處于一個發展階段,許多方法都需要在實踐工作中加以檢驗和嘗試。未來圖書館與信息技術的利用必將成為主流的趨勢,在這種社會背景和時代發展趨勢之下,院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必須用創新意識武裝頭腦,從服務科研、服務師生和服務教學的角度出發來推動院校圖書館的建設。除此之外,運用微媒體技術建設院校圖書館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其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堅定信念、勇于挑戰,積極發現這一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筆者相信,隨著社會各界的努力以及理論研究的深入,運用微媒體技術建設圖書館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效,院校圖書館建設一定會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潘梅.微媒體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及發展研究[J].才智,2018(20):234.
[2]曹爽.淺析全媒體圖書館閱讀推廣平臺建設[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37(11):131-132.
[3]成愛萍.基于新媒體的圖書館特色資源微媒體服務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7,5(04):60-63.
作者簡介
張濤(1978-),女,吉林省,研究生,館員,研究方向:圖書
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