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年來在教授高校日語專業聽力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收獲了一些有關聽力教學的啟發和經驗教訓,主要是有關基于慕課等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的視聽說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將自己日常積累的視聽說課程課堂設計理論知識和多年來的日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的體會和經驗,總結概括成一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報告,將這些收獲升華為理論,以期對外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有所貢獻。
關鍵詞:高校日語;聽力教學;改革
1 研究的國內外現狀分析
在中國知網上以“日語聽力教學改革”為主題進行文獻檢索,結果如下:“特色期刊”92篇,“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4篇,“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4篇,“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2篇,“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2篇,“中國學術輯刊全文數據庫”2篇。由此可見,有關該課題的研究成果整體數量較少,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則更少。
2 研究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理論方面,該課題的研究對于外語教學尤其是外語聽力教學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理論貢獻。現實意義方面,對于高校的日語聽力的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3 視聽說課程教學法改革提案
通過對諸多該課題相關的前人研究研讀和分析以及教學實踐當中的切身體會,筆者認為創新型視聽說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方案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3.1 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方面
首先,授課內容應該更加豐富多彩靈活多樣。
授課內容應該力求同時兼顧到實用性、趣味性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課堂授課內容應該包括:1)該課程所用的聽力教材;2)日語專業四級考試及日語國際能力考試針對性訓練;3)精選日劇、日本動漫、日語新聞、日本綜藝節目。
靈活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利用教材中的豐富交際材料,拓展教學內容,在實際的課堂設計中根據教學要求和目的及教材內容,增加內容新穎、形式活潑的日語視聽材料。課內外結合教學,課上教學與課下學生自主相結合的方式,能有效地鞏固課內知識,提供充分的鍛煉學生日語聽說能力的機會。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把聽說結合起來,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視聽說立體化教學,確立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教學朝著多元化、主動式學習的方向發展。
其次,應該努力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在網絡媒體日益發達的當今社會課堂對學生們的吸引力已經呈現出越來越低的趨勢,這就對老師們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工作當中老師們應該避免死板沉悶的課堂,努力發揮創造力和聰明才智為學生們創造一種輕松愉快且高效能的課堂氣氛。
1)主體參與模式。在更加健康高效的新型日語課堂教學模式當中,老師們是起主導作用的導演,而學生們才是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中心地位和起主體作用的演員。要適應這種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學模式,老師們需要不斷發揮創新能力,不斷探索出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教學方法,學生們也需要積極主動地去配合和適應老師們的教學方法,互幫互助做好課前的準備和課后的復習鞏固,班級成員團結一致一起努力創造出一個健康良好的課堂氣氛。
2)分層教學模式。在日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因為受到日語基礎、對日語的接受能力、對日語的喜好程度、毅力和抗外界干擾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學生們的日語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老師們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去關愛和鼓勵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于后進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并采取他們容易接受的方法幫助他們迎頭趕上,總之要陪伴他們一起慢慢成長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氛圍。
筆者受到個性化教育和教育心理學的啟發,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了一套視聽說課程階梯式教學互動法。
應該盡量遵循認知規律并照顧到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穩步提高。并通過井然有序的、穩步進階式的技能訓練等,使學生獲得越來越多的成就感。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形成積極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應該從大多數學生的日語水平出發設計下一步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日語水平參差不齊也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互動的時候要盡量兼顧到每個學生的情況。
例如,聽完一段錄音或一個小題之后,在師生互動環節,根據不同學生的聽力水平高低,給予每個學生任意選擇回答方式的自由。例如:1)可以用日語復述大意并解釋自己選擇該選項的原由和依據。2)可以只用日語復述大意。3)可以只用日語解釋自己選擇該選項的原由和依據。4)可以用漢語復述大意并解釋自己選擇該選項的原由和依據。5)可以只用漢語復述大意。6)可以只用漢語解釋自己選擇該選項的原由和依據。7)可以只用日語復述自己記下來的筆記。8)可以只用漢語復述自己記下來的筆記。
此外,要將精聽與泛聽靈活有效地結合起來,整段大意復述結合一字一句的單句復述。
還要將隨手記聽力筆記習慣的養成、速記能力及概括總結文章大意等能力的培養,貫穿到每一節視聽說課堂當中去。
3.2 基于慕課等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的視聽說教學模式
基于慕課等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的視聽說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聽力課有著明顯的不同。傳統的聽力課主要是教師播放教材錄音或者聽力測試題,學生聽完后按照老師的要求復述錄音原文或者回答相應的問題,是一種死板沉悶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基本完全由老師推動整個教學環節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很難發揮其積極能動性和創造力。而基于慕課等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的新型視聽說教學模式,則是一種以學生為演員、老師為導演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新模式,它可以讓死板沉悶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合理有效,在賦予老師們更多創新空間的同時也給了學生們更多的發揮空間,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廣應用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近年來,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慕課等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筆者所在的大學也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這方面的培訓。通過培訓筆者了解到,慕課等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可以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工具引進到課堂教學當中來, 充分發揮老師的創新能力使課堂的學習資源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力。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以上幾種教學法各有其優勢和弊端, 若要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就應該揚長避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并根據學生學習效果及時并靈活地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何心.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元認知策略培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
[2]薄婷.計算機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9.
[3]洪秀程.基于學習策略訓練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項目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禹奇才,何建勛.以生為本,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J].外語界,2006(s1):15-18.
[6]張坤,陳國良.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124-126.
[7]張一平.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影響[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4):39-44.
[8]宮金玲.對我國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化教學的再思考[J].校園英語,2005(4):25-25.
作者簡介
張雪(1982-),女,漢族,河南,天津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日語教育,中日語言文化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