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相應調整,這不僅是保護夫妻財產的重要舉措,而且還能減少債務糾紛。本文首先介紹審判實踐中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依據,然后總結當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常見問題,最后提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完善途徑。
關鍵詞:審判實踐;夫妻共同債務;認定
現如今,我國離婚率逐年升高,導致夫妻財產糾紛案件數量不斷積累,為高效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務必站在審判實踐的角度合理認定夫妻共同債務,大大提高法律適用性,平衡好各方利益。由此可見,該論題具有探究必要性,論題分析的現實意義和法律意義較顯著。
1 審判實踐中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依據
1.1 目的規則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針對夫妻共同債務內容詳細說明,此外,《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再次詳細闡述夫妻共同債務。結合兩種不同類型司法實踐(目的規則),由于債權人并不了解夫妻生活狀態以及財產支配情況,進而債權人片面之詞不足以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同時,還會不同程度的損害債權人利益[1]。
1.2 推定規則
為全面保護債權人權力,《婚姻法》中有關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依據再次調整,即婚姻關系存續階段發生的舉債行為,此時債權人有權將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如果舉債方能夠提供個人債務證明,或者夫妻執行分別財產制,那么夫妻共同債務會被否認。實際上,上述兩種情形證明難度較高,一方面,借貸雙方合同內容相對約束,無需對外公布,進而會為證據收集增加阻力;另一方面,非舉債方無法提供客觀現實債權人主觀狀態的證據。
2 當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常見問題
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三方面,分別是“用途”標準、時間推定標準,以及實踐探索,下文針對已有問題具體分析,以便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工作順利推進提供思路。
2.1 “用途”標準方面
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夫妻共同支出范圍逐漸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同吃同住的生活范圍,但仍在日常生活需要范圍之內。對此,《婚姻法》和《債務糾紛適用解釋》在“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和“日常生活需要”概念方面存在分歧,導致范圍界定缺乏明確性。審判實踐中,由于法官對認定標準理解存在偏差,進而極易降低標準適用性。
2.2 時間推定標準方面
時間推定標準應用的目的,即保障參與者權益。該標準適用期間存在舉證責任略輕、非舉債方責任過重這一現實問題,最終非舉債方承擔相對不利的訴訟后果[2]。
2.3 實踐探索方面
由于認定標準各異,如目的規則和推定規則,導致審判實踐阻力大大增加,進而不同地區、不同省份涉案當事人權益在短時間內無法維護。此外,審判官的審判思路不盡相同,最終出現審判依據多樣、審判結果得不到當事人認同的混亂現象。
3 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完善途徑
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合理完善,這不僅是審判實踐的基本要求,而且還是維護夫妻權益的有效途徑。對此,法律研究者利用所學理論知識以及工作經驗,探索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方法,細化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最終能為司法審判提供依據,這對我國婚姻法內容完善有促進作用。
3.1 遵循基本原則
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遵循意思自治、利益均衡原則,其中,意思自治原則即全面維護債權人利益,同時,以夫妻間達成的債務性質約定為依據,實現夫妻財產關系合意梳理目的。這一原則在約定財產制度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體現了夫妻雙方對財產處分權力的認可和尊重,同時,能夠促進市場交易活動順利推進,并且訴訟成本大大降低,法律價值以及法律效率相應提高。利益均衡原則指的是,合理分配訴訟參與者利益,這不僅能夠提高交易便捷性,而且還能避免債權人利益受到侵害,換言之,這是婚姻家庭利益平等保護的有效途徑。
3.2 完善財產登記制度
夫妻雙方針對婚前、婚姻期間財產分配情況以及債務清償情況以協議的方式確立,這一過程即約定財產制落實的過程。由于此項約定發生于夫妻之間,外人無法全面了解,意味著債權人在不被明確告知的前提下,無從得知夫妻約定財產制詳情。審判實踐中,憑借夫妻約定財產登記制度依法審判。需要注意的是,成立夫妻約定財產制度登記機構,以便為婚姻財產糾紛問題處理提供依據;合理限制夫妻約定財產制登記條件,以便真實確認夫妻身份,承認登記約定內容的法律效益;加強登記備案法律效力,借此約束夫妻雙方權利,能為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判定提供依據。
3.3 確定“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
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確定時,應盡可能滿足夫妻共同合意需要,這是債務認定首要考慮內容;同時,滿足家庭成員分享利益需要,債務交易期間,第三人能夠提供所借債務為婚后家庭使用,亦或是離異夫妻共同承擔債務,那么舉債人應主動承擔連帶償還責任;此外,滿足家庭內部共同生活需要,具體指的是日常消費、子女撫養、老人贍養法定義務。
3.4 其他措施
針對上述目的規定和推定規定矛盾處理時,實施內外有別論,即處理對外關系時,使用推定規則;處理對內關系時,應用目的規則,這對債務訴訟、離婚訴訟問題高效處理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建立健全追償機制,如果債務承擔權力判定工作出現失誤,那么利用追償機制能夠及時維護合法權力[3]。
4 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審判實踐,探究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總結當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在“用途”標準、時間推定標準、實踐探索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遵循基本原則、完善財產登記制度、確定“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以及其他措施提高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合理性,優化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這對利益平衡、法律公平推進有重要影響,同時,能夠真正引導夫妻樹立正確的財產分配觀念,大大減少離婚糾紛以及債務糾紛案件。
參考文獻
[1]李洪祥.我國夫妻共同債務構成依據的反思[J].江漢論壇,2018(07):97-103.
[2]冉克平.論夫妻共同債務的類型與清償——兼析法釋[2018]2號[J].法學,2018(06):67-79.
[3]楊曉蓉,吳艷.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和責任范圍——以夫妻一方經營性負債為研究重點[J].法律適用,2015(9):35-40.
作者簡介
朱世杰(1995-),男,安徽,碩士研究生,學生,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