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松海
摘 要:本文主要淺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特別是認同的現狀與影響環境,以及認同的培育對策。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與公民個人的價值體系,屬于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是立足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價值認同系統,由我國的經濟基礎決定及服務于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面對不正價值觀及西方的和平演變,特別是普世價值、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大陸新儒學與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樹立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即是人民的要求,也是我國統治階級的意識要求,對于國家的道路、理論、制度與文化自信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體現國家的意識以及消亡的歷史使命。研究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價值觀同我國的主流價值觀的結合。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開放的態度、相互欣賞與信仰下,發揮文化多樣性,提供人類精神產品。同時,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特定的知識分子群體,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民族情感。畢業后進入少數民族地區的各個工作崗位,發揮民族團結具有區大的作用,成為推動民族發展、繁榮與穩定的一部分中堅力量。少數民族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是對國家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對維護民族團結與國家的穩定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存在的問題
(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不高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或應用知識和信息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①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踐行度不太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是踐行的前提,只有認知了才能更好的去的踐行。在其中,先是心理上的認識,后才是情感上的認同。由于個體同學自身差異、專業的差異,難免對意識形態認知的差異。就此,包括自我教育、意識形態的宣傳與滲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面的選擇大體不一,表現為不知道有層面的說法與分辨不清,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大眾化、生活化與日常化任務艱巨。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系,這由于專業差異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想法,很多同學都是不知道其中的關系以及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三個倡導”的三個層面,總共24個字,一般不去強烈的記憶,是很少有人準確的回答回來的。大體上,同學們都是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認識而不是理真正的內涵。一種意識形態,不能停留在學術界,要民間化、生活化、日常化與大眾化。對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向上的表現,也表明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宣傳中的效果。傳統媒體,在學校的教室、圖書館、食堂等地方到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具體的圖標,這是意識形態宣傳的必需。
(二)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存在差異性
少數民族大學生,整體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有差異,在一個民族的內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又存在民族間認同的差異,也存在個體的差異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作為價值觀的認同,具有真理性與價值性。少數民族大學生,各個民族有自己的民族價值觀與自身的價值觀,加上外部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各種價值觀與社會思潮的影響。另一方面,具有自己的民族風俗、語言、信仰與民族心理等,以及地區、專業等的差異顯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存在共性與個性的差異。
(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行不一
“意識形態話語權黨的爭奪實質上核心價值觀的爭奪”。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我國的主導意識形態,是我國的價值觀與軟實力。全民的認同與踐行,是凝聚社會共識與社會力量的價值觀認同。價值觀認同,落腳點是要使其知行合一,做到內外的結合。正如馬克思所說:“價值觀認同,是指認識主體以某種共同的理想、信念、原則為追求目標,通過相互交往而在觀念上對某種或某類價值客體的認識、選擇、接納和內化的過程”。③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踐行情況呈現向上的趨勢,但也有一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的認同與踐行存在偏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興國之魂。從提出至今,全國大地普遍的宣傳與滲透。少數民族大學生,大體上是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只是認知停留在表面的字面上。有一些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大于對國家的認同,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其中,也存在個人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看法,有存在空話與大漢主義的思想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認知認、情感認同、信任認同和行為認同的結合,只有正確與積極的認同,才能更好的去踐行,做到知行合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④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知行不一,這是各方面綜合的結果,不僅僅是認知的單一因素,也有自身素質等有關。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問題的原因與培育對策
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存在的影響環境,就國內而言,主要是我國社會轉型帶來的各種經濟成分、就業方式、利益關系與貧富差距的多樣性,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存在偏差,誠信受到挑戰。價值觀念的多元性,對信仰的動搖,追求物質中淡化精神。就國內外而言,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特別是普世價值、消費主義等的影響。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少數民族大學生自己的家風與母體文化價值觀的因素,很難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積極認同與踐行。就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自我教育的結合。不僅僅是教育者,而是形成主-次-主的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在引領下形成自我的教育者。正如列寧在《怎么辦》中,提出了灌輸理論:“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即確信必須結成工會,必須同工人主斗爭,必須向政府爭取頒布對工人來說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⑤另一面,注重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結合。特別是硬環境與軟環境,同時注重個體媒體的作用。
三、結語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個民族有自己的價值觀且共性與個性的共存。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下,尊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與價值選擇,認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統領多樣性與多元化的社會思潮與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與凝聚社會共識,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與非主流意識的融合。
[注釋]
①王雙群.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第62頁.
②侯惠勤.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批判與當代中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660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1995年36頁.
④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1頁.
⑤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7頁.
[參考文獻]
[1]曹水群、張大衛.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意義及路徑[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
[2]李華明.論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的教育意蘊[J].學術論壇,2013.5.
[3]鄭曉娜、李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路徑分析[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4]張潔.多元文化教育視域下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7.
[5]劉玲.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3.4.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