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穎+班立新
摘 要:在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經濟體制的變化,為了讓人才能夠在畢業之后盡快融入社會、融入崗位,就必須要尋找一條新的管理模式,要以提高人才質量內涵為核心,形成一條校企結合的道路,這樣才能夠在我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與發展的大環境下,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研究、實踐
引言:在現代化的教育體制之下,高職院校已經從傳統而守舊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已經認識到校企合作的價值和作用。因為高職院校本身就擔負著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重任,而只有積極開啟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才能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加大高職學生的實訓力度,使高職教育更具有實效性,從而達到校企共贏互利的目標,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一、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與企業本身就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它們有著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而要想讓這兩者之間達到一定的默契,就必須要找到一個能夠同時有利于雙方發展的機制和體制。高職院校培訓人才的目標應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而企業要想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也必須要吸收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實現投入產出比的最大化。所以說在當今科學技術與經濟建設并行的社會里,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可以說既是兩個不同的主體,又是一個校企合作的共同體。但從當前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現狀來看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熱情十足,而合作企業卻顯得不夠積極和主動。因為大多數企業管理者認為,校企合作使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還承擔著很大的風險和責任,如果沒有完善的有效制度做后盾,很難獲得“融合式”深度合作的持久性。也只有在教育與企業同時發展的基礎上,出臺一些有利于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的法規或者政策,才更能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教育。另外,地方政府也要加強對校企合作的重視度,充分發揮協調與指導的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幫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高職院校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基本內容就是讓學生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深入實踐,加大對社會的認知度。高職院校學生最終目標都是要實現就業,步入社會,走進企業做好有效轉型,促進企業健康發展,而只有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才能促使目標的達成。
1、建立雙方互利共贏的管理模式
高職院校要想與企業達成合作契機,就必須在以就業為宗旨的基礎上,滿足雙方合作互利的條件,建立一套有利于雙方發展的共贏管理機制,形成雙方互利的管理模式。首先,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專業教學的重視度,要及時的調整專業方向,始終以企業發展為導向,在辦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服務性能力,要做到了解企業、熟知企業,以企業的發展為目標和方向,把專業化教育融入到企業建設當中,充分體現出教育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發揮其巨大作用。其次,要做好校企深度融合過程中的資源整合,要把本校的優質資源與企業的發展相結合,并在更高層次上進行合作,這樣才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而企業也才更愿意與學校達成一致,簽訂長期合作機制。而這一切的實現都是以建立健全統一的管理機制及互利共贏的管理模式為前提的。
2、建立合作一體化育人的管理模式
合作一體化育人問題是進行校企深度融合中的一大問題,也是實現深度融合的關鍵性問題,因為學校與企業有著本質性的區別,不論從組織形式還是機構形式來看,都是不一樣的,而要想達到深度接軌,就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育人機制,形成合作一體化管理模式。首先,學校的組織機構需要進行調整和整頓,必須要成立一個校企聯合機構,這樣才能更利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才能為育人計劃制度更加完美的方案,也才能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基礎。其次,學校必須要在頂崗實習以及工學結合方面與企業達成統一意見,只有建立深度合作管理模式,才能促使雙方合作的和諧性。最后,高職院校的專業化教育必須要與企業的勞動技能相結合,組成專門的專業老師團隊,與企業的技術團隊進行溝通與協調,實現一體化教育管理模式。
3、建立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1)可以將企業引進學校,也可以說是在學校建立企業生產線,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內部完成各項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也理進一步的解決了頂崗實習的困難,為高職院校學生的產學研結合奠定基礎。
(2)實行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把高職學生分成二個部分來進行管理,讓一部分學生去企業實習,另一部分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定期的進行輪換,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這種管理模式不但能夠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還能夠讓他們勞逸結合,實現校企合作的深入化。
(3)校企互動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也是當前校企合作最為覺的一種模式,可以讓企業的管理者到學校為學生進行授課,也可以把學生放到企業里去進行實踐訓練,或者讓高職院校的老師走進企業,進行專業技能的講解,在雙方進行互聘的過程中,既為企業創造了價值,更讓學生學到了真正的本領,實現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管理的實效性。
(4)實施訂單式校企合作管理,企業與學校簽訂合同,讓學生畢業就有工作。這種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企業的人員管理,更進一步的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4、做好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在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運行當中,要學會充分利用基層組織的協調作用,使高職院校的校、院、系、班之間相互依賴,學校、家庭、社會、學生之間相互依托,但又各有側重,能凝聚合力,營造和諧氣氛,去吸收更多的積極分子,共同進步。作為高職院校老師及領導階層人員有責任參與到學生們的工作實踐中來,為他們做好正面的指導,提供正能量的服務,促進學生們的健康發展。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在學生們帶著理論的頭腦走入社會,體驗生活的時候,一定要把各種情況做好預測,防止突發事情的發生,也增強大學生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并且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讓高職學生做好工作與學習的之間的協調,達到理論服務實踐的目的。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為社會發展服務的,而企業的高速發展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只有加強高職院校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才能使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使高職學生變得更加優秀,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駱建建.試析科層管理視角下高職校企合作的深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103-105.
[2]王振洪,王亞南.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雙方沖突的有效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11,(07):75-79.
[3]李剛.高職校企合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05):152-153+156.
[4]黃冬福,羅鋒.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建構[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12-14.
[5]邢彥明.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管理平臺機能與模式探析[J].職教論壇,2009,(S1):188-1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