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吉斌+張球來
摘 要:市政道路橋梁是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主要載體,也是我國的基礎性設施建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重心的擴展,道路橋梁的修建規模與范圍越來越大,由此需要加強對施工技術質量的控制,以保證工程的順利完工。文章對市政道橋基礎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市政道橋施工技術控制要點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市政工程;道橋施工;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1 市政道橋基礎施工技術
1.1 圍堰基坑開挖技術
市政道橋施工中,一旦井點降水失敗,則極易導致基坑內的泥漿翻出,這種情況下,則需要立即進行回填,從而壓制住泥漿,然后再向基底注漿止水,為了避免滲水的發生,則可以在發生滲漏的地方利用壓密注漿止水法來進行止水。在進行圍護樁施工時,對于由于地存在堅硬物體而導致圍護樁無法插入,致使圍護樁與其他樁體無法平齊時,這時圍護樁的穩定性會受到較大的影響,而且也不利于樁體統一進行施工,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來對土體進行加固,在保證圍護樁穩定的基礎上來對突出的地方進行處理。
1.2 地基技術處理
道橋施工中橋頭跳車是較為多,通過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性能,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從而減少路井下和橋臺之間的沉降差。在進行橋臺修建時,其基礎通常都會坐落在軟土地基上,而且在基礎修建時會采用打樁的方法來進行,如果軟土層較厚時,則會導致軟土向側向擠動而對基樁施加較大的應力,從而導致橋臺發生水平位移,導致支座和伸縮縫受到破壞。
1.3 砼的施工技術
市政道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而且混凝土施工的質量也直接關系到整體工程的質量,所以混凝土施工技術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加強混凝土施工中的有效控制,確保其質量。混凝土施工中,其材料的配比度確定需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來進行,水泥作為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材料,對水泥的選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于水泥的選擇需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和標準來進行,選擇時避免水泥的細度過小,便要確保其初凝時具有良好的硬度。在一些氣溫較低的地區進行施工時,還需要補充一些添加劑,在進行添加劑補充時,其以能夠有效的實現對混凝土物理結構和力學指標進行充分補充為原則。同時還要確保所補充的添加劑能夠與其他原料進行最大限度的融合,并對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綜合考慮,通過對水理的計算及結合當地的環境及施工要求來進行添加劑的滲入量。
1.4 預應力技術
在市政道橋工程的施工中,對各個方向的重力荷載,要以預應力混凝土為基礎,來減小以及消除。這一技術就被稱之為混凝土工程的預應力技術,通過這項技術的操作,就可以避免因各種方向的重力因素而使砼結構產生的開裂在日常的混凝土施工中,作為預應力混凝土而使用的砼與鋼筋等,都必須要選用剛度高,強度大的材料。以滿足在今后市政道橋的使用中,所應該達到的抗滲、抗剪、抗開裂等技術及質量要求。對于市政道橋工程施工中的砼預應力的質量控制,是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要考慮的,在進行市政道橋工程的設計中,有關于預應力的設計,要事先對作用區域中的承載力數值進行準確的測算和整理,對應力和強度進行計算。此外,對于預應力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選用也是控制其質量的關鍵。
1.5 道橋接合段的施工技術
在道橋的施工中,在分段工程的施工完成之后,要進行接合過渡的施工操作。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搭接板、平臺填筑等工藝技術。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要通過對道橋各段的接合施工來最大程度地避免平臺錯位以及沉降的現象。其中的主要技術包括,以荷載重力為基礎,進行反向坡的安置;還有對道橋基礎進行加固的操作,主要是借助各種合成的材料進行,實現對沉降以及變形的避免;還可以利用各種排水方案,對臺后的填料中的所存在的水分進行排空,以此來達到降雨、洪水等情況對于道橋結構的破壞作用的最小化。因此,道橋接合過渡段的施工會對整個市道橋工程的質量高低產生影響。
2 市政道橋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2.1 橋頭換填施工技術控制
以往在橋頭回填的施工當中。因為換填的石灰土多是處在素土的包圍當中,而且因為和素土的接頭之處施工不便,也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在道橋的施工當中。就要把臺背處路基全部都挖開,并統一的填筑石灰土,從而不再保留周圍的素土。這樣重型的壓路機就可以開進臺背處進行碾壓。用石灰土做原料確實提高了一些造價,但是這樣做可以不僅可以保證臺背的回填質量,也可以減少人工費用和小型機的實用費用,并能夠縮短工作時間來平衡全線的路基施工。
2.2 橋臺混凝土搭板及其頂層施工技術控制
要嚴格的按照我國所規范、規定的要求來對道橋施工當中混凝土的搭板立模。同時混凝土表面上的平整度和坡度也要得到保障。由于搭板所靠近的橋頭處混凝土的頂面距基層頂面的距離較小、其基層也較薄,所以當壓路機從其上面通過時,就很容易的被壓碎或是形成薄餅。
2.3 集料質量的控制
在混凝土的組成部分中,集料占據了較大的比重,作為混凝土最為重要的材料,直接關系到整體建筑的性能、安全性和久性。目前在施工中,部分技術人員會認為某些集料的滲透性低于水泥的漿體的滲透性,但在實際施工中,集料的滲透性和水泥漿體的滲透性并不會相差較大,但集料的滲透性普遍要強于水泥漿體的滲透性。因此在市政道橋施工中所需要的防水混凝土需要選擇具有低滲透性的集料來進行配比。集料的粒徑與其滲透性有直接的關系,通常情況下粒徑較大的集料其抗滲性也較差。集料本身不會在凝結過程中發生硬化或收縮反應,但其外表所包裹的水泥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收縮,所以當集料的粒徑越大時,其水泥收縮的值也就越大,這樣就會導致形成較多的裂縫,從而使混凝土的抗滲性能受到影響,達到一定程度時則會導致混凝土的結構受到破壞,影響整體工程的質量。
3 結束語
隨著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快速發展,對工程質量的控制顯得非重要。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種新工藝、新材料廣泛的應用于工程建設中,對施工技術有了更高的挑戰。為了保證工程施工質量,需要施工人員不斷學習先進的施工技術,提高綜合素質,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執行操作,保證工程優質高效的完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正宇.探析道橋施工技術控制措施[J].中國科技博覽,2010(9).
[2]蘇群.對道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的探討[J].經營與管理,2011(7).
[3]肖智慧.淺議施工技術在道橋施工中的應用及分析[J].四川建材,20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