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宋龍艷
說起這個季節的美食誰最紅,小龍蝦當仁不讓。盛夏炎炎,傍晚街邊的大排檔、燒烤店前人山人海,除了啤酒、花生和毛豆,餐桌上出現最多的是小龍蝦的身影。近幾年,借助網絡的傳播力量和其自身的互聯網特質,小龍蝦成了餐飲界名副其實的“網紅食品”,受到人們的熱捧。從池塘到餐桌、從田間地頭到舌尖上的美味,小龍蝦產業從最初的“捕撈+餐飲”起步,逐步形成了集苗種繁育、健康養殖、加工出口、精深加工、物流餐飲、文化節慶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作為昔日的一種普通水產品,如今小龍蝦不光帶給人們味覺上的享受,也為攀附在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的發展和促進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實,小龍蝦原本是一種很普通的淡水水產,原產于美洲,資料顯示小龍蝦是1929年經日本引入我國,經幾十年的繁殖擴散,小龍蝦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最常見的淡水經濟蝦類,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各省市。在國人大規模食用之前,小龍蝦早先以出口為主。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處于勞動力紅利時期,小龍蝦通常加工成蝦仁出口到美國和歐盟,主要用作西餐的輔料,而內貿主要以活蝦交易為主。很難想象起初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龍蝦如今竟成為餐桌上的寵兒。早些年,有關小龍蝦的各種流言不斷,如“小龍蝦實際上就是大蟲子,在骯臟的環境中生存”“小龍蝦被用來清理污水,且體內的重金屬嚴重超標、攜帶肺吸蟲”等,謠言的廣泛傳播,再加上人們在食品方面神經異常敏感,小龍蝦在吃貨圈中的發展曾一直受限。隨著人們認知水平逐漸提高,媒體和專家多方面辟謠,小龍蝦的神秘面紗才逐漸被揭開,“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種營養”的科普,讓美味爽口的小龍蝦逐漸點燃了人們的消費熱情。
當前小龍蝦到底有多火、產值有多龐大,通過一組數據可以確切了解。據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聯合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在江蘇盱眙發布《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8)》測算,2017年全國小龍蝦全社會經濟總產值約2685億元,比2016年增長83.15%。其中,養殖業產值約485億元,以加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產值約200億元,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約200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從事小龍蝦生產經營的合作經濟組織近5000個,小龍蝦全產業鏈從業人員約520萬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員近100萬人、從事小龍蝦加工等第二產業人員近20萬人、小龍蝦流通經紀人約10萬人。一只普通的小龍蝦居然撐起了500多萬人的就業,令人唏噓。
小龍蝦的火熱讓其產業鏈上的參與者為之興奮,產地一片風風火火搞生產的繁榮景象。湖北一直以來是小龍蝦養殖重鎮,養殖面積約544.00萬畝,產量目前居全國第一。5月18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湖北荊州市監利縣“中國小龍蝦第一縣”稱號,認定監利縣小龍蝦養殖規模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民間有“全國每9只小龍蝦,就有1只產自監利”的傳言,業界更是直言“中國龍蝦看湖北,湖北龍蝦看荊州”。鑒于這樣的底氣,荊州市立下了雄心壯志,計劃做大做強小龍蝦,到2020年,實現小龍蝦產業“4561”發展目標,即養殖面積達到400萬畝(其中蝦稻面積350萬畝,池塘養蝦面積50萬畝);年產小龍蝦50萬噸;小龍蝦綜合產值達到600億元;為農民增收100億元以上。而安徽省2017年小龍蝦養殖面積148萬畝,小龍蝦經濟總產值達19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此外,江蘇、湖南、江西等省也在奮力追趕,小龍蝦養殖逐步發展,養殖區域逐年擴大。
麻辣、鮮香、十三香、蒜香、原味,市面上常見的小龍蝦口味應有盡有。得益于城市夜市文化的興起,如今小龍蝦成為新青年夜宵文化的代表之一。易觀智庫《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消費升級趨勢與應對——2016年主流消費人群六大標簽與互聯網行業變化分析》顯示,當前80后、90后已經成為互聯網主流消費群體,他們的主要消費特征是重品牌、重品質、重享受、個性化、重精神體驗。而這一人群也是小龍蝦消費的主力軍。
事實上,近年來小龍蝦在我們的夏日生活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烈,大街小巷彌漫著小龍蝦的煙火味,電商及外賣平臺熱推口味多樣的熟制小龍蝦,網絡上有很多博主或者視頻教程教人們“怎樣做出好吃的小龍蝦”,就連必勝客也入鄉隨俗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小龍蝦披薩。
小龍蝦為何如此受歡迎?首先,小龍蝦鮮紅的外表無時無刻不刺激著人們的食欲,口味多樣化且濃烈的夜市做法,從味蕾開始滿足了人們在承受一天辛苦工作之后的減壓需求。其次,吃小龍蝦的過程是一種享受,也進一步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伴隨“如何做小龍蝦更好吃?”的話題一起火起來的還有“如何快速剝好小龍蝦?”很多愛吃小龍蝦的人們認為,吃小龍蝦的樂趣在于破殼而入之際所產生的那種囊中探物的快感,由手掰、齒咬等較復雜的動作帶來的一點點探索過程,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樂趣。而在這探索過程中,手機終于被丟到一邊,一起操作的默契感拉近了人們的距離,而量少的蝦肉也在不知不覺中拉長了社交時間,成為人們夜宵社交的首選之一。
剛剛過去不久的“618”電商大促銷活動恰逢俄羅斯世界杯與端午節,多重節日加持下,小龍蝦成了最大的贏家。數據顯示,球迷們最愛的世界杯看球宵夜主要為“小龍蝦+啤酒”“水果+酸奶”“羊肉串+生蠔”等組合。作為夏日網紅爆品,小龍蝦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世界杯期間夜宵的“主力軍”。6月15日,美團外賣發布世界杯揭幕賽夜宵數據,當晚全國球迷戰斗力爆棚,開賽前15分鐘內美團外賣訂單量較前日暴增40%,當晚共送出超過28萬瓶啤酒和153萬只小龍蝦;京東大數據顯示,6月18日零點過后1小時內,60萬只小龍蝦便被銷售一空;而整個“618”期間,京東生鮮小龍蝦總計銷售超過3373萬只。天貓方面,天貓、盒馬、口碑、餓了么等平臺賣出的小龍蝦超過1億只。另外有媒體曝出,6月16日,江西師范大學食堂免費提供50斤麻辣小龍蝦和飲料,供學生們看世界杯。該校食堂工作人員稱,唯有世界杯和小龍蝦不可辜負。
小龍蝦的火熱行情吸引了資本聞風而動,加速入局。小龍蝦外賣、網紅龍蝦店、口味多樣開發……無論是在消費終端還是加工環節,小龍蝦都在不斷吸引著資本的進入,形成了一個千億級的消費市場。從2015年開始,天圖資本、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爭相加入小龍蝦這桌盛宴,到今年夏天徹底引爆,幾乎每隔幾天,就有小龍蝦品牌拿到投資的消息傳出。今年1月,麻辣誘惑旗下品牌“熱辣生活”拿到1.6億元B+輪融資,由經緯中國、五岳資本、高榕資本和嘉德資本共同完成投資。如果算上去年年中由高榕資本領投的1.4億元B輪融資,主打小龍蝦的“熱辣生活”一年內融資達3億元,僅從融資規模來說,是小龍蝦品牌中融資額最大的一家。據財經新媒體斑馬消費初步統計發現,大大小小有20多家小龍蝦品牌獲得投資,包括蝦先生很大、墮落蝦、小妞龍蝦等小龍蝦餐飲品牌。京東、天貓這些電商巨頭也在小龍蝦原產地爭搶地盤,同每年秋天去陽澄湖搶大閘蟹毫無區別。資本在熱捧小龍蝦的同時,也使得小龍蝦越“炒”越貴,短短6年時間價格上翻五六倍,這也使得夜宵界的“網紅”越來越不平民化了。公開數據顯示,近3年小龍蝦的銷售價格升幅達到了290%,今年以來又凈漲20%以上。
位于東直門內的北京簋街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代表性場所,其中的麻辣小龍蝦與饞嘴蛙等更是其中的特色。來到簋街,隨便進入一家小龍蝦餐飲店,發現以前按盤銷售的小龍蝦已經變成按只銷售,價格從4元、6元、8元、10元、15元不等,“前幾年一盤小龍蝦也就六七十塊錢,而現在隨便一份小龍蝦至少都要百元起,知名一點的店,20只小龍蝦至少要160元起,相當于8元一只,真的比吃大蝦還貴。”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天跟朋友在簋街吃了一家網紅小龍蝦店,結賬時發現竟然高達238元一份,“真的快要吃不起了”,張先生感嘆。不僅是消費端,小龍蝦養殖基地的收購價同樣也水漲船高。小龍蝦原材料的采購價,從一年前的12-13元一斤,漲到現在的近22元一斤。很多養殖戶都在感慨,往年4-5月份的收購旺季,到今年竟然提前到3月份,都還沒有準備好。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各路巨頭進駐,不僅小龍蝦的銷售渠道迅速擴容,小龍蝦原本供不應求的格局變得更為嚴重,整體市場價格亦不斷攀高。讓小龍蝦回歸合理的市場價位,需要擴大養殖面積從而增加供應量。
在資本的加持下,小龍蝦市場正在被一只無形的手迅速撐大。業內人士稱今年的消費市場規模會超過2000億元。小龍蝦的熱度不減,其成熟的產業鏈也會不斷更新、發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小龍蝦會出現像“老干媽”這樣的世界級餐飲品牌,創造全新的“中國制造”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