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康 杭州市高銀巷小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生的體育課堂活動越來越豐富,學生已經不滿足于足球、籃球、跳繩等傳統項目,教師在此時引入“舞龍”這一民俗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活動積極性,使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強身健體。
舞龍這一體育項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活動形式特殊、使用道具特殊兩個方面。在舞龍過程中,學生必須不斷跑動,更換位置,并且為使龍呈現出不同的姿態,學生還需要上下跳動使龍看起來活靈活現。學生在舉龍時要兼顧力量感與靈活度,舉龍頭的同學更是要考慮與后面同學的配合,由此可見,舞龍能夠充分鍛煉小學生的各個方面的體育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舞龍不僅講究個體的靈活度,還很重視團體的配合,只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緊密配合,舞龍的過程才會更加順暢。教師在教授學生舞龍技巧的過程中必定會提及負責不同部分的同學對“龍”的身體活動的影響,為使龍的活動看起來更加自然,負責不同部分的同學必須及時溝通協調,調整自己的活動節奏,從而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會得到充分鍛煉,團結精神也會得到培養。
舞龍的標準場地一般是20m×20m,在教育條件已經得到充分改善的當下,20m×20m的場地已經很常見,這說明許多小學已經具備開展舞龍教學的場地條件。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會發現,學校雖然具備標準化的場地,但校內同時開展體育課的班級眾多,同一場地內可能有進行不同體育活動的學生,如果本班學生在人數眾多的場地中開展舞龍活動,很容易誘發踩踏事件。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體能狀況,將教學重點從增強體能轉移到提升身體靈活度上來,或者適當調整開展課程的時間,將舞龍課程與其他班級的課程錯開安排。
舞龍與其它體育活動有相似之處,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必須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為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借助一定的活動道具。開展舞龍活動首先需要“龍頭”與“龍身”,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加大了在教育經費方面的投入,對許多小學來說,購買這些體育器材已經不成問題。其次,舞龍活動還需要鑼、鼓等樂器烘托氣氛,當前許多小學都有開展音樂課程,鑼、鼓等是音樂課的必備器材,體育教師可以與音樂教師溝通,借用這些器材并合理使用樂器營造舞龍的活躍氛圍。
近年來,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直接提出要將民族精神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舞龍作為我國傳統的民俗活動,本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將舞龍引入小學體育課堂中可以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受“龍”的蓬勃生機,深化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根據小學生性別的不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負責不同的部分。例如男生體力、耐力強,但靈活性相對不足,教師可以讓男生負責助跑,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男生使用三跳技術;女生的靈活性強但體力、耐力不足,教師可以讓女生學習平跳技術,這有利于降低舞龍活動對女生腿部關節的負面影響。
舞龍活動本身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調整開展活動所需的各種因素。如小學生平衡性不足,站樁可能會產生危險,教師可以用活動階梯代替木樁,使學生在更平穩的道具上活動,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小學生彈跳力度不足可能會影響舞龍活動的觀感,教師可以適當利用木棍等道具提升道具身體部分的高度,使學生只需稍稍彈跳,龍的身體便可以有較大幅度的活動;小學生身體抗壓能力較弱,教師可以在選用道具時盡量使用質量較輕、韌性強的道具。
總之,將舞龍活動引入小學體育課堂是小學體育教師的創新性嘗試,值得肯定。但在引入舞龍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開展舞龍活動的場地、道具、資金支持等因素,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活動強度,從而保證舞龍活動能夠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