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寶 金山職業技術學院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局的理念。它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理念指導下提出來的。它追求的不僅是個體身體健康,還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僅有科學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確的健康消費等。它的范疇涉及各類與健康相關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也涉及到各類組織為了滿足社會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動。[1]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生活是美麗的,對人類來說,美麗不可能與人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分開。”健康的身體是人類最基本的保證和后端,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有所建樹和成功的話,那么功勞的一半首先歸于身體。培根有句名言:“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客廳,疾病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良好的體魄,是大健康—健、壽、智、樂、美、德的基礎,它是人類美好事物的載體和承受者。陶行知一針見血地指出:“忽略健康的人,就等于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柏拉圖早就指出:“沒有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人們在生病前并不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因此,健康,是極為重要的,忽略了健康,也就疏忽了未來。[2]
同時,職業教育在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與健康教育又是其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3]
毛主席曾說過:“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他告誡我們,從教育的發展進程上看,體育,一方面是加強大學生的身體訓練,培養了其一定的勞動技能,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抗壓能力的提升。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例如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大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要不斷摸索科學的教學方式,讓健康知識走進課堂,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增長其心智,讓大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健康全面發展,提高大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1]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要積極的轉變觀念,從傳統的、落后的教育觀念,轉變到倡導大健康理念,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養,養成正確的健康消費觀以及能夠接受科學的健康指導等,同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也應將健康作為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提供一定的健康服務,進一步的將健康的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的全過程中,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一定要建立健康的價值觀念,要懂得健康不僅是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同時維護良好的健康更是一種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培養終身體育意識。而大健康大保健服務體系,最終目的就是:要人們生的優、活的長、病得晚、走得安。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到大健康的大環境里,將先進的健康理念進行傳播。
體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但同時也為政治和經濟服務。在大健康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需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主動的尋求創新,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更要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把自己鍛煉成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一代新青年,將大健康理念積極融入到體育教學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