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雷茹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全面融入到社會各個領域中。學校體育改革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組成部分,任重而道遠。要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就要好好把握學校體育改革的新趨勢,必須緊緊隨時代的發展。“互聯網+”這個詞匯在如今大數據不斷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時代,逐步深入到了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中,意味著“互聯網+”的多功能特征散發生命活力,即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與連接一切。由此社會各行業緊跟步伐,踐行發展。
傳統的學校體育,具有四大本質特征,即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和綜合性。學校體育的目的本身就是旨在增強學生體質,傳遞體育文化,它是集計劃性、目的性、組織性于一體的體育教育活動,而且具還有教育、健身以及娛樂等功能,其既包括體育課,又包括課外活動。
在學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間的差異決定了學生的個體性,而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尊重學生的個體性,顯得尤為必要,要求教師去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學生的需求差異。更多因人而異,因地區而異的教學內容涌現出來。至此“互聯網+”傳播平臺的存在和普及,使得許多教學方式和方法能夠得到更好的在線交流和探討,教師可得到更多的教授方法;學生也可獲得更有效的學習途徑。針對學生的差異性的個性化設計成為現實,均為學校體育改革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有趣的選擇。
“互聯網+”平臺的出現,為數據的傳播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地傳播介質,學校所開設的常規體育課程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多的新型體育活動形式嶄露頭角,促使課程結構向著多元化的目標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對教師的個人品質和個體行為要求更高,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利用更多的時間或者更精準的教學技能來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程體系教學中教師要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清晰明確以及生動有趣,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體育教師更要求其一專多能,以此來保證高效的課上線下的授課內容,這樣才能對學習者,有充足的指導能力,能夠快捷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
學校體育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原因不唯一,傳統指導思想創新遇瓶頸,過于拘謹,發展思想換衣不換體,不能做到靈活變通,較難迎來學校體育文化環境的大發展大繁榮;其次固封管理體制模糊,學校體育職能部門界限不明,主管部門職責留有灰色地帶;第三,在學校體育大環境規章制度的管理方面,相關文件俗成已久,難有“本土化”或“特色化”突破;第四,執行落實方面存在滯后性,與文化課程比較,對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上令而下不效”或者是“下欲效而上不令”的局面;第五,應急機制不完善。學校體育發展環境制約已成為制約學校校園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伴隨著學生對學校校園體育文化高需求與學校體育經費投入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由于學校體育經費來源渠道本就單一,加之相關決策部門對學校體育方面投入匱乏,就造成了我國學校體育基礎設施落后,使得學生獲得體育教育以及參與校園體育文化的可能性下降,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世界大門的開啟,為大數據的傳播提供了可能,打開了師生學習以及分享知識的窗口,互聯網線上含有海量低成本優質體育課程資源,教師通過線上與線下課程的學習和積累,填充個人課程知識儲量,使其可運用的活動課程資源占有量劇增,為其完善課程模板提供靈感源泉,并為進一步的課程創新夯實基礎,且綜合課程資源的呈現搭配教師日益積淀的教學技能為體育教學課程增添藝術,更加符合現代學生的特質。
“健康中國”背景下,陽光體育運動的廣泛深入開展,號召學生以及廣大青少年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去運動起來,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旨在增強學生體質。“互聯網 +”使得學校可以通過信息數據監控實現管理和學校體育教學同步;信息化的體育教學具有可持續拓展的作用;同時信息化體育教學促使校園體育文化常態發展。
“健康中國”背景下,學校體育蓬勃發展,成效顯著,同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出現及盛行,通過針對“互聯網+”下學校體育發展的機遇和困境分析,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便可乘順行之風,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的學校體育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路徑。以積極應對“互聯網+”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打造“互聯網+學校體育”這一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