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 西安科技大學
得益于國家的終身教育政策,終身體育思想在體育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并逐漸應用于體育教育的各項實踐,得到了國內外體育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具體到高校的羽毛球教學改革中,終身體育思想的引入和應用,會涉及到體育知識、體育道德、體育技能、體育興趣和體育保健等多方面的內容,所以體育教師需要加強對于終身體育思想的學習和了解,并將其滲透到羽毛球課程教學的具體實踐當中,讓學生在學習羽毛球時可以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思想,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思想和健身習慣,進而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在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改革的實踐中,教學思想通常是教學行為的先導。而傳統的羽毛球教學,主要是傳授羽毛球運動技術,以提高學生的羽毛球運動技能為目標,這種傳統的教學思想雖然有助于學生羽毛球運動技能素質的培養,但是由于對學生羽毛球運動學習興趣、學習情感和學習習慣培養的相對忽視,對學生體育健身習慣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是相對不利的。因此,終身體育思想在高校羽毛球教學改革的引入,首先要從轉變思想和觀念入手,結合時代發展潮流和大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積極構建終身體育教育的陣地。具體而言,高校羽毛球教學改革,就是要強化終身體育觀的導向作用,注重羽毛球教學短期效益和中長期效益的結合,加強對于學生羽毛球運動興趣、運動情感、運動習慣等素質的協調化培養,讓學生可以全面感受和了解羽毛球項目的運動價值和魅力,提高在課堂內外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此外,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教研、宣傳等措施,在羽毛球課堂上對終身體育思想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門的宣傳教育,促進學生對終身體育思想的理解。
終身體育思想在高校羽毛球教學改革中的引入,讓高校的羽毛球教學改革變得更有目的性,教學目標更加全面和系統,所以相當于讓羽毛球教學改革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首先,高校的羽毛球教學是以改善學生的身心素質為首要目標的,這與當前大學生對身體健康的訴求越來越相吻合。進一步講,高校的羽毛球教學要實現更加全面、更加長遠的目標,就必須著眼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工作和成長,把握好高校教育這一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黃金時期,積極培養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興趣及能力,夯實終身體育基礎。此外,高校的羽毛球教學要更具整體觀念,從單一功能的觀念中擺脫出來,讓學生可以全面感知羽毛球在健身、娛樂、交際、調控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功能,認識到羽毛球運動可以更好的保障自身完成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日后邁入社會也可以作為日常有效的體育鍛煉手段,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進而更好的參與到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實踐當中,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思想和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的高校羽毛球教學改革,需要對傳統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不能僅僅局限于羽毛球運動技能的教學,還應當增加羽毛球運動發展歷史、羽毛球文化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對羽毛球運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高校應該以健康為核心,充分考慮學生在羽毛球運動上體現出的個性差異因素,開發多樣性與可接受性的課程內容,對羽毛球運動的健身目標、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目標等進行更好的展現。再者,在羽毛球教學中培育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不斷的羽毛球運動習慣、能力及認知積累過程中形成,所以教師在構建羽毛球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時,還可以滲透心理學、環境學、行為學以及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關注學生個性養成與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動機,從而提高羽毛球教學實效。
在傳統的羽毛球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體現在技能素質的考核上,且多是采取期末考核的單一形式,這對學生羽毛球運動興趣和良好健身習慣的養成都是相對不利的。因此,基于終身體育思想的引入,高校的羽毛球教學需要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一方面,要豐富教學評價的主體,即賦予學生更多的評價自主權,鼓勵學生的自主評價和相互評價,完善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模式,教師做好組織與協調工作即可;另一方面,教師要提高過程性評價的比重,使教學評價更具合理性、全面性,如學生的日常表現、素質水平以及思想意識等,都應當納入考核體系,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總之,基于羽毛球運動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健身娛樂等價值,高校在開展羽毛球教學改革時,要強化終身體育觀的引導,豐富羽毛球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更好的展現羽毛球運動的魅力和價值,這樣大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羽毛球運動中,養成良好的羽毛球運動習慣,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為日后的體育鍛煉和學習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