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強 沈陽農業大學
情緒調節是人們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心理學知識中情緒和認知是相互依賴而且二者具有因果關系。人的行為難免會受到情緒和認知的調節,情緒可以影響對某一事物或活動的認知,同時情緒也可以結合情景和特定環境加深對事物的認知,而認知對事物的評價可以改變情緒和影響情緒。因此,將情緒和認知相結合調整游戲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指導游泳過程中,合理調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情緒,在學生熟練游泳技能時可以增強情緒調節效果,建立學生自信心。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學理性和操作性,同時情緒調整法未能深入掌握體育本質和學習技能的規律,難以在實踐中合理運用情緒調整法進行教學。游泳作為基礎性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而且也是每個人生存必會技能。體育的本質特征就是表現人的情緒調節的過程。因此對該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游泳教學特點,從情緒調節和學習技能兩個方面積極影響教學,試圖構建科學合理的情緒調整教學模式運用到游泳教學中。
隨機選取40名學習游泳的學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人。要求每組的學員游泳基礎和身體素質基本相同,各項指標不能有太大差異。
兩組進行三個月的游泳教學,對照組按照普通教學模式,對游泳技能動作等方面進行講解示范,多加練習。實驗組采用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從學員身體和心理進行規劃教學,將情緒調節和游泳教學特點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實驗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位于主體地位,師生之間加強互動。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不同學員特點選擇和把握教學內容,對教學環境進行精心布置,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活躍課堂氛圍刺激調動學生情緒,從而發揮情緒調節的積極作用,不僅提高學生成績、掌握運動技能和提升學生自信心,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為了最大程度發揮情緒調節教學模式的作用,需要將促進游泳教學的各種條件因素有效整合。其中針對學生的好奇、興趣、焦慮以及愉快情緒制定情緒調節計劃,同時結合游泳技能規律形成具體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教學。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測試評定。使用《青少年心理健康診斷測試》題目對學生的學習焦慮、孤獨傾向、身體情況和沖動傾向等方面進行測試。進行認知加工過程評定,使用《體育課認知加工過程文件》對學生的自我調整、自信心樹立、注意力和學習策略等方面測試,從而把握學生的認知加工過程和采用教學模式的聯系。還有對學生的游泳技能進行考核,測試學生對各種游泳技能的掌握程度,此外還應調查學生對哪個教學模式更感興趣。最后對問卷調查和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明顯得出,對照組在學習焦慮、自責孤獨傾向和身體情況和實驗組有較大差距,說明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在游泳教學中能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為學生在陌生可怕的水環境中活動,身體和心理難免產生變化,合理對學生進行情緒調節,穩定學生情緒。而普通的教學模式不但沒有促進作用,還容易滋長負面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實驗組在參與性和注意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在普通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位于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自由發揮和參與積極性。雖然教師進行規范的示范,但是學生的不同基礎和掌握程度快慢影響了學生游泳技能的掌握。在情緒調節模式中,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有針對性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集中主體,增強學生學習和參與積極性。在實驗組的學生對游泳興趣高昂,但是對照組不少學生已經喪失學習興趣。在情緒調節教學中教師融入學生之中,學生之間建立深厚友誼,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認真聽講練習,進步很快,樹立了學習游泳的自信心。因此在兩組各項測試的比較中,實驗組成績整體比對照組成績優秀。通過情緒調節干預,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激發學習熱情。教學過程中以調整學生心理健康為核心,教師及時對學生情緒進行引導調整,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在游泳教學中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和認知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學習游泳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