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莎莎 南昌市桃花學校 王英嬌 南昌市團結路學校
創新是國家發展中的新鮮血液。創新是一步一步的臺階,攀到高一樓的媒介。同樣對于初中體育教學的創新,是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尋找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點,從而開始探究。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老師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不斷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由于學生是整個探究過程的主體,他們會極具學習興趣,從而更順利地進行探究。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是教師擔任主導者的角色,整堂課都是圍繞教師進行。教師在講臺上不斷根據課本內容,來不斷板書講解。學生在講臺下被動地去接受教師講述的這些知識,很多時候還要機械性地去抄黑板上的板書。其實,在這個傳統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沒有獨立去思考,更沒有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而我們現階段提倡的創新教育就是解決這一問題,將學生的主體意識放大,鼓勵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雙方更為融洽地進行學習。在創新教育中,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獨立探索體育教學中的樂趣。
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難以培養長期體育鍛煉的習慣,也沒有體育學習的意識。因此,讓他們一下子就接受體育教學,并積極投入到教學過程中,是難以實現的。此外,初中生平時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習課程較多,他們無暇體育的學習,很多學生甚至將體育作為一門緊張學習中的調劑品。在體育課上也只是被動去運動,并沒有主動參與的習慣。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較單一,教學方式也缺乏多樣性。學生每次上體育課就是跑步,做體操。長期以往,學生對于這種無聊單調的體育教學內容感到厭煩,自然而然地就會喪失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更不用說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再者,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基本都是集體跑步,集體體操訓練。這樣一來,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競爭性。學生認為反正都是一個整體,做得好與壞無傷大雅。因此,學生對于體育這門課程沒有什么期待,從而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任何教學中,學生都應該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扮演一個學習引導者的角色。但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似乎被調換了。在體育課上,都是體育老師一味要求學生該怎樣做,該做些什么。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是什么也是由教師決定的,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需求。這樣一來,體育課堂并未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地位,反而是學生在整個課堂中都是被動接受,沒有主動參與的機會。時間一長,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這不利于學生的體育學習。
在現階段的體育學習中,應當摒棄傳統師生關系,明確好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我們需要將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上,讓教師扮演學習引導者的角色。初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階段。這段時期學生有自己清晰的,想要學習的內容。他們對于學習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站在體育教師的立場來說,他們需要擴展體育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多聽取學生的意見,盡量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同時,在體育課堂中,還可以通過分組競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競爭性,給他們一定的壓力,從而收獲無限的動力。讓他們真正意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并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目前,我國初中體育教學內容單調,且長期得不到創新。學生在這種長時間枯燥地學習中,能夠準確預測到接下來體育課中要學習的內容。這樣一來,會讓學生對于體育這門課程沒有好奇性。換言之,體育課程沒有神秘性,這會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因此,體育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課堂內容,并且可以制作一個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體育愛好,從而對癥下藥,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來進行學習。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提升學習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體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體育水平。
時代在不斷更迭,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初中體育教學作為教育事業的一部分,應當準確掌握時代步伐,不斷創新發掘新的,適應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體系。只有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更好地放松和鍛煉,才能使他們更為高效地學習其他課程,從而達到綜合教育的目標,實現青少年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