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方毅 浙江電大永嘉學院
國家“陽光體育”旨在吸引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但面向“小眾”的競技比賽仍然長期占據學校體育活動的主流,少數學生苦練比賽技能,而大部分的學生只是“局外人”,遠離體育,沉迷手機,體質下降。永嘉學院首創“永不落地”系列運動,改變競技規則,激發學生運動潛能和運動素養,讓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參與鍛煉,培養運動習慣,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
“永不落地”系列運動始于永嘉學院,由王壽斌教授針對中職學生實際情況首創的一項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和運動不積極,自信心不足,規則意識不強,缺乏溝通和歷練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想學不會玩’。要讓這些學生愛上學習和運動,必須引導他們從不敢玩、不會玩到樂在其中?“永不落地”系列運動改變現有體育活動的規則,吸引無數“體育弱者”勇敢且自然地參與其中,讓學生放下手機,走出教室,拿起球拍,在運動中結交朋友,增強體質,提升自信。
(一)運動器材不落地,為運動提供方便
有效利用運動空間和在空置的地方建設可移動的乒乓球、羽毛球場地等,投入足量的乒乓、羽毛球拍和球,方便隨時取用,免去師生攜帶和保管的環節,提高體育器材的使用率,讓運動器材不落地。
(二)“永不落地”VS競技比賽,讓自信心快樂飛揚
傳統的乒乓球比賽以相互“比試球技”為規則,以“打敗對手”為目標,以致讓打球成為少數人的專屬,絕大多數同學望塵莫及。“永不落地”讓“技不如人”而不敢不愿參加活動的,變成志同道合、關系要好的同學自愿結成小組,在比賽中相互成就對方,設法讓球“永不落地”,贏利最多的接球數量,讓自信心快樂飛揚。
(三)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比賽,以每組同學的單位時間內有效接球的個數多少為規則。把嚴肅的體育競技比賽變成有趣的對抗合作,讓“強對手”變成“好隊友”,讓“啦啦隊”變成“裁判員”,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四)“段”來提升難度,培養后備人才
通過設“段”來提升難度,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段位”。低段旨在普及打球運動,高段選撥技能高手,為組建專業校隊培養后備。
第一段:全臺面自由推擋球
(一)在整個臺面范圍內進行自由推擋球比賽
(二)全臺面范圍內,不分左右半臺,不分直線、斜線
(三)推擋球隊員身體不能觸碰球臺
(四)以“球不落地”和不觸網成死球為原則進行推擋
第二段:半臺面自由推擋球
(一)在半臺面范圍內進行自由推擋球比賽,選擇左半臺或右半臺進行推擋球由球員自行決定,但要求始終用同一個半臺進行比賽
(二)推擋球隊員在球臺左側站立,右半臺推擋,要求兩側隊員在同一半臺推擋。如果球落在另一半臺,則無效,壓線球為好球
(三)其他規則同第一段3、4
第三段:斜線打點推擋球
(一)以球臺左側隊員站立為例,比賽前先在推擋球隊員左側臺面畫兩個形狀相同的圓圈,要求隊員推擋球的落點在圓圈范圍之內
(二)推擋球的落點必須在圓圈之內,否則無效,壓線球為好球
(三)其他規則同第一段3、4
第四段:左右半臺依次打點推擋球
(一)以球臺左側隊員站立為例,左側球隊第一次推擋使球在對面球臺的右側,左側隊員第二次推擋使球落在對面球臺的左側,如此依次交替進行
(二)推擋球的落點一個在左半臺,一個在右半臺,再打左半臺,如此依次交替打點。如果球的兩次落點在同一半臺,最后一個球無效,壓線球為好球
(三)其他規則同第一段3、4
(一)“永不落地”系列運動更是一種改革的精神
“永不落地”為特色的體育課程改革已經徹底改變了一所學校、一類學生、一群教師,改變了課堂,改變了理念,破譯了一所中職學校的管理難題。“永不落地”活動已經由最初的乒乓球,拓展到羽毛球和籃球,學生參與率越來越高。“‘永不落地’不僅僅是球,也不僅僅是學生的自信,更是一種改革的精神,只有改革創新“永不落地”,永不懈怠,體育教育才能有更大的希望。”
(二)“規則”一變天地寬,相互“成就”邁通途
師生在活動過程中參與制訂并實施規則,學生間只有默守規則,完善規則,豐富規則內容,才能玩得更好。規則制定和實施本身就起到培養規則意識,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違背規則將失去合作信任。
(三)一系列的“永不落地”規則被創新地改寫了出來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進行區別化的訓練,在“讓球永不落地”的前提下,新的規則在時間限制、落球點限制等方面增設不同的難度,模仿圍棋的段制對賽球進行了“分段”設計,讓學生在持續不斷的“打段升級”中找回自信,學會合作。
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期間,永嘉學院的廣場上人聲鼎沸,廣播里流淌著輕快的音樂,稚氣未脫的學生們圍著乒乓球和羽毛球網,開心地為打球的同學吶喊“38,39,40……”這是學生們在進行“永不落地”羽毛球趣味比賽,其實許多教師也會“混雜”在學生中間,忘我地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