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璐
【摘 要】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傳統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沖擊,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更是給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與此同時傳統銀行受到的影響也就更加明顯。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手機紅包、網貸平臺等等,這些層出不窮且被人們廣泛認知和普遍使用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產品數量很多,以絕對優勢影響了傳統銀行的市場份額。本文則重點關注互聯網金融對于傳統金融的優勢,以及傳統金融的現狀分析,并嘗試預測和規劃傳統銀行在這樣的形式下該如何應對與自保,大致預測其發展前景。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前景
引 言
互聯網金融影響了傳統商業銀行的發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是對傳統銀行轉型的一種促進。傳統銀行尤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現階段收到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是必然的,傳統商業銀行要做的就是在這樣的沖擊中,尋找自身生存發展之路,形成在全新形勢下的經營模式,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金融市場。
一、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優勢
傳統的商業銀行一直沿用著原有的經營模式、渠道等,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則具有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聯網金融提高了理財行為的主體參與普遍度。在傳統的商業銀行壟斷時期,能夠接觸到科學理財觀念并且通過適當理財行為進行理財的個人數量較少,而且由于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所帶來的服務較為繁瑣,程序復雜,因此很少人真正參與到理財活動中去。而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工具所提供的便捷性、信息傳遞的快速準確性,使得更多人能夠輕松且科學地了解并獲得金融服務,這樣一來,廣大民眾的消費、理財行為易于實現,并且易于接受到新興服務的相關信息,也就有了更高的參與度。
2.互聯網金融誕生于信息時代。現如今與互聯網共生的大數據,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一個可靠的信息來源。這些信息為能夠掌握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服務、了解市場的波動趨勢、企業的發展規劃、風險的預測規避等等都提供了技術支持。如此一來,金融行為的效率提高,自然會獲得很好的發展。
3.互聯網作為媒介,催生了龐大的網絡社交系統。網絡中的社交行為,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社交網絡,互聯網金融的諸多內容得以更好地傳播,相比較于傳統的商業銀行宣傳水端而言,互聯網上人人都作為主體參與的一個平臺,其信息傳播效率是很高的,這就為金融服務的宣傳大大提速且保質。
4.互聯網金融對潛在用戶的挖掘是十分有效的。不同于傳統商業銀行的相對穩定固化的經營模式,互聯網金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更多的潛在投資人,潛在投資人可以通過各種平臺了解到相關信息,并隨時做出嘗試,時間、經濟成本較低。而傳統商業銀行則難以面向和發現這些潛在用戶。而且互聯網金融還可以借此更加深度全面地挖掘客戶的需求,推出更加受歡迎的金融服務。
5.支付方式的簡化。通過與傳統商業銀行提前簽訂一系列協議,在這些協議的框架下,互聯網支付平臺通過自己的監管,來使得交易行為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發生。這樣一來,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避免了了客戶直接面向銀行時繁瑣的程序,而同時還能夠保證行為的合法性、規范性。順利地完成了支付行為的便捷化,這是與傳統商業銀行最大的不同。
二、傳統銀行業務受到新興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影響
(一)對傳統銀行資產業務的沖擊
傳統銀行的資產業務受到沖擊,這一點是在長遠角度來看的。首先我們對互聯網平臺所提供的貸款模式進行一個大致的分析。互聯網平臺所提供的貸款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類型,其中兩個是根據第三方擔保方是否存在或說是否擔保來劃分,分為有第三方擔保貸款與無第三方擔保貸款。另外兩種則是根據行為實施的手段形式不同分為線上的私人債權的交易轉讓,和線上線下結合的債權交易轉讓。這四種模式其實不僅僅出現在互聯網金融中,實際上在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里也有所涵蓋,但傳統銀行仍然受到了沖擊。原因就在于,傳統商業銀行雖然也具備這些模式,但它所面向的客戶多是中小型企業,另外一個真正龐大的客戶群體—私人客戶卻沒有得到相應服務的提供,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做到了。互聯網電子服務通過一些平臺的運營,實現了個人客戶之間的債權交易,借助其大數據優勢,對個人的征信情況進行明確,從而有效地降低風險。這樣一來,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也就受到了影響。這還不夠,最嚴重的是,由于傳統商業銀行的穩定性優勢,互聯網平臺還傾向于與傳統商業銀行合作以轉嫁、降低風險,獲得了更好的發展,而傳統商業銀行則更加受到沖擊。
(二)對傳統銀行負債業務的沖擊
對傳統銀行負債業務的沖擊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實例直觀看出,即余額寶服務。支付寶軟件更新了支付方式后,余額寶的出現又是對金融業的一次刷新,它將互聯網的大數據與金融活動很好地結合,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要想獲得較高利潤,則需要相當數量的投資成本。而對于私人客戶而言,往往拿出如此數量的資金是比較困難而且是不太實際的,因此對于客戶本身來說,這就是一重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互聯網的出現成功地化解了這一問題。不同于傳統銀行,全新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不僅能夠保證資金的充分流動,應該還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負債風險,使得絕大多數投資行為都是在客戶資金能力所允許的范圍內落實。這樣一來,個人儲蓄業務會在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下迅速發展商業銀行受到沖擊的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發展,但更多的還是利潤減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對傳統銀行中間業務的沖擊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盈利方式其實與銀行類似。都是主要通過中間業務進行盈利。對于傳統銀行來說、手續費、利潤差是其中間業務盈利的主要來源,第三方支付手段和平臺出現后,占據了原本屬于傳統銀行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交易更多地是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發生,這樣一來,資金更多的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流動,商業銀行也就很直接地少了盈利的機會和可能。而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其便捷性、信息公開透明性、普及性諸多優勢又注定在效率上絕對領先于傳統商業銀行,所以這一情勢對傳統商業銀行是不利的。
(四)銀行角色被弱化
互聯網金融中,交易的雙方更多地是進行自行交易,無論是信息的填寫核對,還是交易行為的落實完成,都是雙方通過互聯網平臺、在一定的協議下自行溝通完成的。依此趨勢發展,傳統金融機構的媒介作用將被用戶逐漸淡化,原來的媒介作用經過互聯網的分流作用已經不再具備其優勢,用戶更多地繞開銀行進行線上活動。這也是互聯網金融的活力源泉。
傳統銀行的優勢在于對于資源的直接配置,風險低、穩定性強,但在這其中所產生的交易成本高,代價較大,互聯網金融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從溝通到決策,絕大多數的交易活動都是在線上進行,極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對信息的管理也更高效,大數據的風險評估為管控工作提供了依據和有力支撐,可以讓金融機構更佳科學有序地進行信息整合。再者,信息的對稱性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信息共享工作由于難度降低,成本降低,因此增加了頻率,這樣一來也就減少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信息可以及時溝通和更新,正是解決信息不對稱性的關鍵所在。最后,互聯網金融簡化交易流程,加速金融脫媒,給第三方機構留下了主動挖掘消費者消費潛力的空間,第三方支付平臺向小微企業融資領域的擴張,反過來更加速了傳統銀行的份額減少。
三、應對策略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影響了傳統業務的發展,但正是這樣,為傳統業務提供了一個參照改善調整的契機,正確面對這樣的挑戰,對傳統業務進行優化改善,能夠使得傳統商業銀行充分融合互聯網要素,隨時代的發展進行革新。
(一)融入變革,迎接挑戰
改變觀念是最根本最首要的一部分。當今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是一種必然。傳統商業銀行要對互聯網金融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不是以一種附加的、摒棄的眼光,而是一種長遠來看的戰略部署。根據現今的金融形勢,調整自身經營結構,積極嘗試轉型,以互聯網為工具,對傳統商業銀行進行整改,無論是服務類型、服務內容還是管理模式、組織結構都使之互相搭配適應。在服務過程中,要放棄原有的被動提供服務的姿態,主動去挖掘用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二)整合并發現新的價值鏈
快捷、便利、個性化是互聯網金融致力于提供給客戶的服務特點。互聯網技術則是資金借貸雙方實現溝通和交易的工具。雙方的無縫銜接有賴于完整暢通的信息鏈的建立,這就對傳統銀行的信息整合工作系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傳統銀行則該致力于通過合適的組織結構降低成本,整合信息,保持自身的穩定發展,乃至重塑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良好的合作關系,甚至培養出一個平衡的、有發展性的新型產業系統。
【參考文獻】
[1] 王丹喬.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4(7Z):60-60.
[2] 南京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蔣寧文.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金融,2016(3):33-35.
[3] 杜蘊含.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7):51-53.
[4] 耿曙明,呂廷范,楊蓮城.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