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摘 要】 “資產證券化”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的發展歷史,逐漸成為了主流的直接融資工具,為金融市場帶來了活力和生機。2005年,資產證券化于我國正式開始試點,至今已有10幾年,期間經歷過快速發展階段,也經歷過停滯不前的階段,但總的來說,為金融市場帶來了一定創收。本文主要分析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尋找現存的問題,并結合我國國情及金融市場環境,提出改善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資產證券化 現存問題 發展對策
一、引言
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為了主流的直接融資工具,為金融市場帶來了活力和生機。資產證券化指的是將符合一定要求及條件的資產進行風險及收益的分離和重組,運用相關的金融理論和技術,使得該證券化資產能夠在金融市場上自由流通,同時可以滿足多類不同風險偏者的投資需求。從本質上說,資產證券化就是通過發行證券的方式,在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流通從而實現直接融資的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證券化將一些流動性差的資產轉換成有價證券,從而解決流動性問題,有利于價值的實現。我國資產證券化雖然起步較晚,開始至今僅十余年,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二、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
(一)參與主體范圍擴大
在資產證券化試點初期,發行者主要是城市商業銀行,主體類型單一,參與者數量較少。但近些年來,主體范圍逐步擴大,越來越多主體參與進來。尤其是新規發布之后,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將近30家銀行也獲得了相關從業資格,從原始單一的商業銀行主體逐步發展為包括國家政策性發展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農商行、外資銀行等多種類型主體。總的來說,不僅主體數量明顯增長,主體的種類結構也更加豐富。例如,在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的結構方面,商業銀行足足占了七成比例,集中程度相對較高。隨著經濟的逐年發展與進步,投資者也在不斷發展進步,創新意識也在逐漸提高。投資基金公司、農信社、財務公司等也在逐漸步入投資者的范圍之內,逐步豐富了參與主體的類型,有利于進一步擴大證券化的市場。
(二)基礎資產范圍擴大
資產證券化離不開相應金融產品的支持。隨著證券化的逐步發展,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已初步形成了特有的基礎資產池。池中主要由幾個部分組成,包括不良貸款、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一般中長期貸款等。由此可見,初期階段基礎資產池中的種類相對較少。隨著相關政策出臺,尤其是《關于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主要目的在于鼓勵基礎資產多元化,支持選擇多元信貸資產并納入基礎資產池,擴大資產池的范圍,其中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新興產業貸款、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貸款等,在種類上予以擴大,有利于推動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三)產品種類豐富創新
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至今,已形成幾類重要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其中包括:第一,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這是最常見的一類,也是最重要的種類之一。該證券主要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發行,由中國銀行監管會審核機構資質。第二,企業資產支持證券。其主要由中國證券業監管會指導、管理、監督,通常針對特定資產管理服務,并以此為依托。第三,資產支持票據,管理機構有所不同,為市場交易商協會。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變化,資產證券化的產品種類也在不斷擴大,正走向多元化趨勢,范圍涉及越來越多的行業,包括房產、基金、保險、證券、電力、交通等,行業內容豐富,種類形式多樣化。實際上,踴躍創新、發散思維恰恰是資產證券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積極進行產品內容創新,是業務發展的新常態。例如,“阿里小貸”,就是創新意識的產物,該產品由阿里巴巴及東方證券公司共同合作的產物,兩者經過思維的碰撞、理性的合作,推出新型的資產證券業務,其將信貸資產作為基礎資產,這是首次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資產證券化業務備案制確定猴,我國首個房地產投資基金于深交所成功掛牌。外資銀行——渣打銀行,也在國內發行了首個資產證券化商品,開創了先河,具有重要的意義。可見,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過程中,在主體范圍擴大的同時,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業務不斷創新,為資產證券化注入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
(四)發行規模擴大
我國資產證券化始于2005年,在開始發行的初期階段,主要由建行和國開行負責發行,兩者作為重要的參與主體,發行了大量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還有信貸資產證券,總規模高達人民幣70億左右。隨后,發展至2008年,兩、三年間發行規模迅速增長,發展步伐較快。但好景不長,2008年由于次貸危機的影響,金融危機相繼爆發,我國不得不暫停資產證券化,重新調整步伐。一直到2012年,信貸資產證券化被重新啟動,由央行批準進行,隨后一年的時間內,發行總數迅速上升,甚至比2012年多出5倍。
三、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有專業人才缺失;二級市場交易受限;法律制度缺失三個方面。
(一)專業人才缺失
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發展已有十幾年,發展初期已有幾類產品出現,隨著產品不斷豐富,且數量越來越龐大,再加上產品本身的復雜結構,要充分掌控、維護資產證券化產品,必須要有相應的專業人才。但是就目前而言,證券化產品種類的日益豐富、產品數量的不斷增加,嚴重缺乏匹配的專業人才,工作人員的能力及素質都有待提高,同時,由于人才儲備量不足,具備專業法律知識的人才嚴重匱乏,不利于資產證券化的長遠發展。
(二)二級市場交易受限
二級市場主要目的是為投資者提供流動資金,可以對過去的金融商品進行交易,主要是有價證券的買賣、流通場所。但作為有價證券的交易場所,我國二級市場受制于其規模,投資主體基本上由銀行組成,占比較大,銀行作為主體持有的信貸資產證券數量較大,高達百分之八十。同時,銀行之間互持的現象十分常見,也較為嚴峻。
(三)法律制度缺失
到目前為止,我國資產證券化經歷的時間較短,經驗不足。總的來說,該業務的開展受到多個方面的影響,包括監管不力、政策缺失、相關部門公信力不足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同時,與資產證券化相關的法律法規較為缺失,許多市場行為未能接受法律監管,容易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對投資者權益造成一定的損害,缺乏保證。市場經濟雖然迅速發展,但是法律制度更新的腳步較為緩慢,難以與飛速發展的經濟市場相互匹配,導致“無法可依”的現象頻頻發生。就目前來說,與資產證券化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信托法》及《破產法》,但真正涉及的內容較少,且不夠細致,亟待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四、完善及發展對策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完善及發展對策:培養綜合性人才;健全法律體系;促進利率改革,鼓勵不良資產證券化。
(一)培養綜合性人才
經濟的發展得益于金融市場的繁榮進步,離不開金融市場的推進,金融市場的豐富多樣,更是資產證券化市場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為了推動資產證券化發展,教育必須充分、到位、落到實處,尤其是法律知識方面的教育,必須樹立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明確道德底線。在人才培養方面,還要注意綜合性人才培養,在豐富法律知識的同時,要注重金融知識教育,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培養一支能力強、素質高、專業的人才隊伍,促進多樣化發展。除此之外,還應從學校抓起,提前做好人才儲備。金融機構或其他部門可以促進與各大高校的合作,盡早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積極培育優秀的綜合性人才,為推進資產證券化做貢獻。
(二)健全法律體系
正如前文所述,我國的資產證券化自2005年初次試點至今,已有十余年發展歷史,但是法律法規制度仍然不夠完善。資產證券化作為金融市場中重要的內容,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關鍵。我國對資產證券化進行監管的部門雖然數量不少,但是職能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合作體系和規模。近些年來,雖然隔段時間會出臺一些法律法規,例如2018年年初的《資管新規》等。但是,對金融秩序的監管仍然不夠完善,需要不斷出臺政策及法規來進行行為規范和監督,為金融市場營造良好、健康的法律環境。
(三)促進利率改革,鼓勵不良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發展至今,銀行為了在證券化過程中獲取更多的利潤,通常將質量相對較好的資產作為基礎資產。但是不良資產作為基礎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銀行獲利,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銀行資金的流動性,對銀行的長久發展會有一定的打擊。因此,利率改革必然成為當前重要的工作任務。一直以來,我國實行嚴格的利率管制,存貸款的利率差是銀行獲得利潤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對利率管制過分依賴,導致銀行對開展證券化業務積極性不高。因此,銀行應當開快改革利率管制,減少對存貸款利息差的收入依賴,同時相關部門可以適當采取一些鼓勵政策及優惠措施,推動銀行進一步推動不良資產證券化,從而大幅提高收入。
【參考文獻】
[1] 李偉.我國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流動性分析和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8.
[2] 劉承堯.我國目前資產證券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