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較以前明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改變經濟制度和提高技術水平,產業結構朝著不斷升級和優化的方向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勢必會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活力,而一個國家能稱之為經濟高速其標志就是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本文從河北省入手,通過收集河北省1978年至2016年這一區間的時間序列數據,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以及Eviews軟件創立對數回歸方程,并對模型結果進行一系列計量經濟學意義檢驗,以此對河北省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關鍵詞】 產業結構 經濟增長 實證分析
1 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的現狀及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產業結構先是發展第二產業,其次是第一產業,最后才是第三產業,按照這樣的發展方向,使得河北省的經濟也取得階段性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后,優先發展重工業,待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取得良好發展后,第三產業迅速崛起,而由于結構調整所帶來的經濟增長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研究產業結構調整即重點是第三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河北省而言,我們現在面臨的現狀及問題有以下幾點。
1.1 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快,但是所占比重不高
河北省通過加大對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投入力度,使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對河北省2016年三大產業的各個生產總值進行比較可以明顯看出,第三產業地區生產總值為13276.6,第二產業地區生產總值為15058.5,這說明即使產業結構調整以后,第三產業發展多迅猛,仍然沒有第二產業發展的快,對于上述情況,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
1.2 產業之間發展不均衡
河北省產業結構現狀存在嚴重不平衡,主要體現在東西部、臨海與平原之間的發展,同時在同一地區也存在行業發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的扶持,具有依附性,沒有形成獨立的氣候。
1.3 技術含量低,勞動力缺乏知識儲備,創新能力不強
21世紀是暢談大數據的新時代,各個省份都致力于搞大數據以期能從中找到發展的突破口。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機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勞動力,使得勞動力嚴重剩余,從而導致大量勞動力失業。大量的失業勞動力缺乏知識儲備,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其次,創新問題是制約河北省發展的又一大問題。許多發展模式還依照以前的老路,特別陳舊,且不敢放手干,思想落后,跟不上當今時代。
2 河北省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
2.1 模型設定
根據計量經濟學的相關知識以及收集的有關數據,本文接下來通過利用河北省1978 年至2016 年的相關數據,運用Eviews軟件創建回歸模型。首先建立變量X和Y,其中X表示第三產業GDP比上第二產業GDP的數值。Y表示河北省地區生產總值即GDP。其次運用Eviews7.2軟件作X與Y的折線圖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經操作發現兩者之間不存在線性關系,所以嘗試對X與Y分別取對數即LnX與LnY,經處理LnX與LnY存在線性關系,設其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模型表達式為:LnY=β0+β1LnX+μ
2.2 變量選取與數據預處理
反映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指標選用的是第三產業比上第二產業的數值,用變量X表示,對X取對數為LnX;反映河北省經濟增長情況的指標用河北省地區生產總值表示,用變量Y表示,對Y取對數為LnY。時間序列數據選擇1978年至2016年。計量模型設定為:LnY=β0+β1LnX+μ,β0為固定參數,不隨LnX的變化而變化,β1為待估參數,μ表示隨機誤差項,且滿足OLS的幾條假定。
2.3 變量相關系數檢驗
建模第一步首先計算變量間的相關系數,經計算LnX和LnY有著高達0.996437的相關關系。
2.4 變量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為防止模型出現虛假回歸,所以第二步是利用統計軟件對兩變量分別做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并觀察結果來進一步判斷兩變量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選擇滯后期為2,做LnX與LnY的格蘭杰因果檢驗。在5%顯著性水平下,P值小于0.05,LnX是LnY的格蘭杰成因,LnY也是LnX的格蘭杰成因。不難看出河北省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的增長,而經濟增長勢必會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
2.5 變量平穩性檢驗(ADF檢驗)
建模第三步是檢驗變量是否平穩,經操作在顯著性水平分別為1%、5%、10%情況下,LnX與LnY的ADF統計值均為顯著,因此應接受原假設,即兩變量是非平穩的。在這種情況下,再對LnY與LnX的一階差分序列進行ADF檢驗。經操作,原時間序列中LnX與LnY均是非平穩序列,但是經過一階差分處理后的原時間序列所有差分變量都是平穩序列,所以變量 LnY、LnX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即LnY~I(1)、LnX~I(1)。因此可進一步檢驗協整關系。
2.6 變量協整模型分析
由于兩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接下來第四步是檢驗殘差的平穩性,在5%顯著性水平下,ADF統計量數值小于其臨界值,因此變量是平穩的,LnX與LnY之間存在協整關系。為進一步進行協整分析,我們建立協整模型如下:
LnY=-52.45768+13.43044LnX
t=(-62.39242) (71.86760)
R^2=0.992887 DW=0.234687 F=5164.952
從模型中可以看出R^2的值為0.992887,模型擬合的很好,根據EG兩步法,當LnX與LnY存在協整關系時,要求模型的殘差項應當是平穩的,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5%臨界值為-2.943427,大于ADF統計值-3.042778,所以為平穩序列。
3 對策建議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下,對于發展相對較慢的河北省而言,該政策毫無疑問是個“大餡餅”,給河北省帶來巨大效益。但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所以針對阻礙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的現象一一闡明對策建議。
3.1 傳統服務業與新型服務業聯合發展
實證分析表明,在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的庇護下,第三產業的發展稍有起色,但升級過程中也暴露了河北省第三產業發展遲緩、產業結構分配不合理的缺點。因此給出的解決方案首先要充分利用河北省自身所處的圍繞北京以及天津等發展較快都市的優越地理位置,積極引進北京、天津兩地過剩的科學技術資源、教育資源,充分利用我省的區域位置和自然資源,發揮旅游行業等第三產業,從而帶動景區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乃至一省的經濟發展。其次是要找準河北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所處位置,為河北省企業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跳出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怪圈。
3.2 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各產業間協同發展
針對上述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即產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呈畸形狀況,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要加大對河北省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積極響應政府的產業結構政策,大力發揮經濟產業市場化作用。結合政府當局的強制性作用和市場的自由調節作用,對市場可能出現的不良現象嚴加防范。加大對經營不善的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發掘企業能夠為經濟增長帶來效益的方面,并為擁有核心技術產業的企業提供資金幫助。
3.3 實施繼續再教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結構調整后,出現的第三個問題是技術含量低,勞動力缺乏知識儲備且創新能力不強。針對此種現象,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河北省有關部門應定期組織學員進行繼續再教育,同時結合網上考核制度,節省人力資源,提高人員繼續再教育效率。針對目前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缺乏創新能力現象,河北省應建立相關戰略部署,充分利用我省對新興產業提供的經濟政策。密切關注并扶持新興產業,如4D技術、生物科學等高科技技術,不斷引進高新技術和人才,使之能夠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4 結束語
通過上文對數據的解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河北省產業結構經過調整以后,主營農林牧漁的第一產業在河北省GDP中所占比重呈現不斷下降的態勢,而核心產業是工業和建筑業的第二產業占我省GDP的比例一直以來都是穩步上升,同時娛樂、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GDP在河北省中的占比也持續上升。不難看出,河北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基礎,而經濟增長必然也會對產業結構進行適當調整。
【參考文獻】
[1] 范亞琦.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J]. 中國商貿,2015(2):135-137.
[2] 賈曉棟.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2(7):286.
[3] 李兵.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河南省為例[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1):11-14.
[4] 肖婷婷.成都市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J]. 商,2015(36):267-268.
作者簡介:姓名:張瑤,性別:女,學歷信息: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