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洋洋 徐娟
【摘 要】 金融市場日益發達的今天,期貨市場的功能更是早已脫離了價格發現這一功能,期貨價格市場處于深度貼水或是升水,并沒有真是的反應現貨價格,本文主要從理論方面探討全新的融資方式即期貨合約融資,分析其實行的理論基礎與所遇到的困難。
【關鍵詞】 期貨合約 再融資
一、期貨合約質押再融資
(一)可行的理論基礎與條件
期貨合約質押再融資是一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投資者用自有合約去質押,并且向質押公司交付一定的保證金,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贖回,質押公司收取利息或是手續費的融資模式,與傳統的質押融資不同,期貨合約的質押屬于風險較高的融資方式。 期貨本身就是高風險,如果在作質押,但是理論上可行的,首先期貨合約作為一種價值憑證,是具有價值的,它代表著一種利益憑證,具有法律上的合法性。
期貨合約質押再融資,是質押現有合約的價值,然后進行別的合約買賣,對于已經配資的合約是不允許質押的,與傳統的配資相比降低了杠桿,可以讓投資者在自有的杠桿下去實現多品種的操作,依托合約交割以及質押的時間差,用同樣的資金去進行多品種合約的操作。
(二)優點
1.不增加市場杠桿,減少風險。期貨本就有杠桿,現在市場上到處都是配資公司,他們的作用就是給投機者提供資金配比,提供十倍或者更高的杠桿,但是投資者卻需要獨自承擔風險,雖然收益也是投資者獨享,但是這樣的融資確實會讓市場整體的杠桿增大,這種風險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如果采用期貨合約質押再融資當投資者到期贖回合約時,質押公司收取手續費或者是利潤共享等方式獲取利潤。如果投資者不贖回,那么如果是這部分合約盈利了,投資者則失去利潤,如果合約發生虧損,則投資公司扣除投資者之前繳納的保證金作為損失補償。
這樣一來,不會有較大風險,因為這只是合約從投資者手中轉移到質押公司手中,投資者可能實在買完一只合約后發現了可能有趨勢更好的或是收益更高的另外合約,但手里很多的沒有閑置資金,這樣就可以去質押公司去質押自己的合約,然后用另一只合約的盈利來支付手續費,這樣解決了投資者的資金問題,也可以給質押公司帶來利潤,也沒有在現階段給市場帶來高杠桿和高風險。
2.避免傳統的配資公司或投資者破產跑路。市場現有的配資公司雖說會在配資前了解投資者的個人信息以及經濟能力,但是造假情況層出不窮,金融公司一味地追求利潤,對投資者的審核也變得松懈,甚至不審核,有的投資者甚至以收益共享,風險自擔來懇求配資公司來借錢,更有甚者是直接與投資者簽訂合同后世界把錢借出去,賬戶都不在公司的監控下,不知道投資者盈虧情況。
如果是用期貨合約作為擔保,首先配資公司不會自己拿出大部分資金,就會降低很多風險,不會出現投資者虧損而自己破產的情況。第二,投資者始終使用自己的自有資金去買賣合約,只有期貨市場場內的杠桿,沒有場外配資與杠桿,風險與損失又會降低很多,對投資者也是一種保護,并且可以讓投資者在另一品種合約有較大利潤空間時候可避免沒有更多資金而錯過行情的窘境。所以江期貨合約作為一種質押物進行融資,在某種程度上說要優于配資公司的直接配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者與配資公司的風險,降低整個市場風險,避免杠桿帶來的倍數損失。
3.促進金融市場創新。當今金融市場的融資融券方式都是帶有高杠桿的屬性,股票融資融券相對風險較小,因為股票交易本身不存在杠桿,但期貨自帶杠桿,如果再加上配資杠桿,會無形中又增加風險,采用期貨合約質押再融資這種新的方式,會讓投資者融資方便的基礎不會產生較大的風險,不會給市場整體帶來更大風險。
期貨合約的質押再融資的創新會給金融市場帶去更多的發展動力,當今金融市場泡沫嚴重的背景下,去除杠桿勢在必行,減少虛擬經濟的泡沫,從而讓金融市場回歸它原本的作用,健康的發展,從而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同時也會給金融市場至少是融資市場提供創新思路,配資公司如果采用這種方式,同樣的會有收益,同時也會給投資者的融資提供便利,會降低投資者融資門檻,會激發更多的金融創新。
(二)缺點
1.質押手續辦理時間問題。期貨交易采用的而是T+0的交易方式,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產生很大的盈虧,當投資者決定質押的時候會向質押公司提出申請,然后質押公司開始審核資格并辦理相關手續,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萬一在這段時間內投資者突然覺得盈利不錯想直接平倉,這樣的話就等于是反悔,給質押公司帶來了操作成本,并且還會給投資者帶來信用損失。如果頻繁的發生這樣的事件,會給質押公司帶來較高的成本。
2.投資者多次質押行為。投資者可以在只有一份合約的前提下進行多次質押融資,一個投資者最終會給質押公司帶來很多合約,最終會使質押公司的風險放大,而投資者的成本也在放大。會有一個質押乘數的出現,成倍的放大整個市場的質押合約。
3.投資者違約失信行為。投資者在利益面前是會做出很多失信的事情的,如果到期投資者覺得合約本身損失較多,他可能會選擇不贖回,或者跑路,這樣質押公司會根據之前的策略進行平倉扣除保證金,雖說會減少損失,但是對整個市場的誠信建設是一大挑戰。
如果采取像銀行那樣的將失信行為記入個人誠信檔案中,那么對于大部分只是投機的人來說,這樣的質押市場可能就會失去很多投資者;另外我國信用體系不是很完善,如果質押公司小范圍的建立一套專門的質押誠信系統,則會產生較大的成本,并且如果不與整個社會的誠信系統相連接,就不會對投資者個人其他方面的誠信產生影響。
結 論
所以,在高頻交易的今天,期貨合約的質押在現實操作中變得無法實現,合約價值的時刻變化,讓質押的合約價值時刻在改變,這樣操作的成本很大,而且不容易確定,所以期貨合約再融資在現實中無法實現。
作者簡介:吳洋洋(1992-),男,漢族,江蘇宿遷人,經濟學碩士,北京物資學院證券期貨專業,研究方向:期貨期權交易。
徐娟(1993-),女,漢族,北京人,物流工程專業碩士,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工程專業,研究方向:物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