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結構也變化復雜起來,因此財務報表分析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可以有效的幫助管理者了解企業的過去、客觀的評價現在和為將來做決策奠定基礎。所以,對企業開展財務分析活動就不可以僅僅停留在財務數據表面,而是要全方面、具體的通過財務報表數據,能夠看到公司現階段的資產負債情況、經營狀況等信息,從而準確的預測公司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 企業經營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數據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我國汽車行業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由于近幾年受國內外經濟低迷的影響,使得一些汽車行業生產經營出現了問題,導致生產經營的擴張策略受到了限制,為了能使汽車行業能走到的更長遠,并且減小對汽車行業造成的損失,通過對財務報表進行仔細地分析。
1.1.2研究意義。通過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找出公司近幾年生產經營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可以為有關管理者做決策提供重要的財務信息。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內研究現狀。大約在20世紀初我國才開始出現財務報表分析。到現在為止,未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各自對財務報表分析有不同的觀點。
朱學義等(2009)認為我國財務分析體系是有問題的,必須要加以創新。要把傳統的財務分析內容過渡到現代財務分析內容,建立財務預測分析體系,現金流適配運營體系和資本市場實證分析體系。任愛蓮(2010)的具體觀點是,她認為在我國現行的新會計準則要求下,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應該適當的增加能夠反映企業資產結構和質量的一些財務指標,財務報表分析應該重視對資產的質量分析,并且可以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他們想要的財務信息。謝獲寶等(2011)的觀點是,在適應當今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會計是一個能夠反映財務狀況的職業,要對會計信息的報告進行一些新的嘗試,應該把已經確認實現的利得與損失進行單獨列報,綜合的反映出各種交易事項和經濟活動對會計主體的影響,使財務報表表達的信息可以滿足評價受托責任的相關需要,進一步減少管理人員的機會主義。
1.2.2國外研究現狀。史蒂文布拉格(2009)認為在采用財務比率法和趨勢分析法進行財務分析時還需對其進行橫截面分析和時間序列分析分類,并將二者很好的結合起來,要對財務信息進行核實和利用,最后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務。勞倫斯雷夫辛(2010)觀點是使用電子數據表進行企業的財務分析,有助于發現年度一些費用的變化趨勢,適用于項目分析、投資分析、風險分析。沃爾特格斯(2011)他們認為應該分步驟進行財務分析,強調每個階段的因果關系和邏輯性,并且注重挖掘財務報表中隱含的一些信息。
1.3財務報表分析概論及作用
1.3.1財務報表分析的概念。目前,財務報表分析的概念主要有兩個方面,即廣義和狹義。廣義的財務報表分析不僅包括報表分析,還有公司概況分析、優勢分析、發展前景分析等。后者是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為依據,具體地對報表中重要的項目和質量進行分析,同時對企業整體的財務報表做出評價,以此來反映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為管理者做重大的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一種分析活動。
1.3.2財務報表分析的作用。財務報表分析是為了滿足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國家行政機關和監督部門等不同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進行分析的活動。因此,科學合理的進行財務報表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和監督部門等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好的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也可以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對外部投資決策、賒銷決策等有關決策。
通常來說,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作用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財務報表分析可以評價企業過去。根據對企業財務報表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能夠知道企業在過去的經營情況。指出企業在經營中存在哪些問題及原因是什么,是外部大環境引起的還是企業內部因素導致的,是客觀原因還是主觀原因等等,這對正確的評價企業過去是非常重要的。
(2)財務報表分析可以反映企業現狀。根據不同的財務報表分析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能夠得出反映企業某些方面的指標。如反映資產結構的指標、產權比重、企業發展能力的指標等
(3)財務報表分析可以估價企業未來。首先,可以進行企業未來財務預測,并為財務決策指明正確的方向;其次,可以準確評估企業的價值,這對企業進行經營者績效評價和產權交易都是十分有益的;最后,還可以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風險,這對估價企業未來是十分重要的。
1.3.3財務報表分析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一切要以事實為依據,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相關性原則。一切事情應該把事件有關影響因素和企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聯系到一起,綜合來考慮該事件。
(3)全面性原則。多層次、多方面、多層次的去看和分析問題。
(4)靈活性原則。要始終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合理掌握好靈活性之間的關聯。
(5)可比性原則。主要同一報表中分析對象的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會計期間的可比性和同一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可比性、不同行業之間的可比性。
【參考文獻】
[1] 朱學義,王建華,吳江龍,任艷杰,曹榮興.財務分析創新內容與實踐研究[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9(04):36-37.
[2] 任愛蓮.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新模式之構建[J].財會月刊,2010(09):85-86.
[3] 謝獲寶,陳玲,尹欣.財務報表收益確認模式的歷史演進和現實選擇[J].財會月刊,2011(05):9-10.
作者簡介:趙芙曉(1995-),男,漢族,黑龍江雙鴨山市人,會計學碩士在讀;單位: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專業: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