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政統(tǒng)與道統(tǒng)之間: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的政治基礎與道德基礎*

2018-01-29 21:14:17溫慶新
圖書館 2018年4期
關鍵詞:建構

溫慶新

(揚州大學文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2)

近期有部分學者認為,傳統(tǒng)目錄學著述不過是徒作甲乙丙丁的賬簿式記錄以致未有深刻內(nèi)涵,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的建構總是緩慢于彼時社會的圖書流通現(xiàn)狀而不能夠與時俱進。這種觀點看似有理,實系未能深入了解傳統(tǒng)目錄學思想及體系的結果。那么,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是如何建構的?其內(nèi)在政治基礎、學理依據(jù)與價值歸宿又是如何體現(xiàn)的?這些問題關系到對傳統(tǒng)目錄學的認識,故仍有必要予以厘清。試申說如下,識者正之。

1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傳統(tǒng)目錄學的職責規(guī)范

學界一般以為目錄之學肇始于《詩》《書》之序,劉向、劉歆《七略》《別錄》承其緒,而后班固《漢書·藝文志》奠定了目錄之學的品格、規(guī)范及體系,《隋書·經(jīng)籍志》等歷代史志緊承《漢志》,至《四庫全書總目》總其大乘而蔚為大觀。不過,梳理傳統(tǒng)目錄學史可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目錄學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受校讎學的影響甚深。

據(jù)《漢志》載,光祿大夫劉向等人奉漢成帝之命校理經(jīng)傳諸子詩賦,每校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劉向死后,“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yè)。歆于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1]。《隋志》亦言:“劉向等校書,每一書就,向輒別為一錄,論其指歸,辨其訛謬,敘而奏之”[2]。可見,《七略》《別錄》等是由校讎之學進而編目的。而劉向等人由校讎之學而撰寫的“撮其指意”的“篇目”,使得所校之書的源流、性質(zhì)乃至對所校之書的歸并,往往清晰可見。這種做法使得目錄之學產(chǎn)生之初就有了“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內(nèi)在要求。對此,清人章學誠《校讎通義》認為:劉向父子以校讎之學而“部次條別”,有助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3];《章氏遺書外編·信摭》又說:“校讎之學,自劉氏父子,淵源流別,最為推見古人大體”,“近人不得其說,而于古書有篇卷參差、敘例同異當考辨者,乃謂古人別有目錄之學,真屬詫聞”[4]。在章學誠看來,校讎之學不僅包含校對文字異同、篇卷參差、敘例同異,更應該體現(xiàn)“論其指歸”的突出特點。今人張舜徽《廣校讎略》進一步發(fā)揮到:“書目之體,不外三途:自向、歆《錄》《略》,下逮荀勖、王堯臣等,皆因校書而敘目錄,此朝廷官簿也。班氏刪《七略》以入《漢書》,為《藝文志》,歷代史志因之,此史家著錄也。若晁、陳之總錄家藏,各歸部類,則私家之書目耳”[5]。“因校書而敘目錄”的做法,實質(zhì)上規(guī)定了《七略》“論其指歸”、“淵源流別”的書寫范式及學術特征。也就是說,此舉要求目錄學家及目錄學著述應承擔起“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職責。

這種做法不單單體現(xiàn)在“朝廷官簿”中,歷代史志目錄亦有廣泛反映。《漢志》《隋志》就有著更為直接的體現(xiàn)。《漢志》編纂之因,系班固、傅毅等人奉命整理、校讎蘭臺藏書時,“校定冊籍,區(qū)分流略”[6],并以《七略》為“書部”而編定的[7]。而《漢志》的編纂除了參考《七略》等因素外,更是班固奉命校書而敘目錄之舉的直接反應。《隋志》就曾說:“班固、傅毅,典校祕書,并依《七略》而為書部”、“校書郎班固、傅毅等典掌”[2]。可見,《漢志》的編纂亦與校讎之學有很大關系。又,《隋志》作為唐代重要的史志目錄,繼續(xù)承繼《漢志》的書目分類思想,其編纂亦與校讎有關。據(jù)以《隋志》序言,隋開皇三年(583),秘書監(jiān)牛弘表請“搜訪異本”,從民間訪求異書后,“校寫既定”;后京兆韋霈等人繼續(xù)“補續(xù)殘缺”,“別撰目錄”。唐武德五年(622),“盡收其圖書及古跡”,并行刪補,“刪其浮雜鄙俚,離其疏遠,合其近密,約文緒義”而成《隋志》[2]。可見,魏征等人編《隋志》時,是以牛弘等人的校讎為據(jù)的,亦認可由校讎之學引生目錄之學所形成的學術規(guī)范。

這種做法至清代乾隆年間所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演為極致。據(jù)載,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皇帝曾下諭命各省督撫學政收羅訪求民間書籍以“稽古右文,以資治理”[8],并云:“著該督撫等先將各書敘列目錄,注錄某朝某人所著,書中要旨何在,簡明開載,具摺奏聞”[9]。同年11月25日,安徽學政朱筠上摺言:“著錄校讎,當并重也。前代校書之官,如漢之白虎觀、天祿閣,集諸儒校論異同及殺青。唐宋集賢校理,官選其人。以是劉向、劉知幾、曾鞏等,并著專門之業(yè)。列代若《七略》《集賢書目》《崇文總目》,其書具有師法。臣請皇上詔下儒臣,分任校書之選,或依《七略》,或準四部,每一書上,必校其得失,撮舉大旨,敘于本書首卷,并以進呈”[9]。此摺后經(jīng)大學士于敏中等人討論,認為“古人校定書籍,必綴以篇題,詮釋大意”當有所體現(xiàn),并上褶奏言:“俟各省所采書籍全行進呈時,請敕令廷臣詳細校定,依經(jīng)史子集四部名目,分類匯目”[9]。此舉終被乾隆認可,并詔言:“每書必校其得失,撮舉大旨”,“未免過于繁冗”,但可將“書中要旨隱括,總敘崖略,粘貼開卷副頁右方,用便觀覽”[9]。由此形成了《四庫全書總目》編纂時,每進一書必纂校記提要附于書前的編纂方式。這種方式其實就是對劉向等開創(chuàng)的由校讎之學進而目錄之學的承繼。這就使得《四庫全書總目》書前所附校記提要能較為精確反應所奏之書的特征、性質(zhì)及思想內(nèi)容。同時,這也使得四庫館臣對這些書籍進行“分類匯目”時,能夠深刻體現(xiàn)“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相關要求。《四庫全書總目·凡例》所謂“四部之首各冠以總序,撮述其源流正變,以挈綱領。四十三類之首亦各冠以小敘,詳述其分并改隸,以析條目”[8],就是明證。

應該說,彼時學者校讎時的嚴謹、嚴肅態(tài)度[10],使其對所校之書的版本、卷數(shù)、內(nèi)容、性質(zhì)及思想等方面有較為清晰的認識。這種態(tài)度及認識在接奉統(tǒng)治階級的編目敕令時,就能夠較為準確地對所校之書的性質(zhì)及類別進行定位,從而達到“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目的。從這個角度講,“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不僅規(guī)定了編目者及目錄學著述的職責,更是決定了目錄學著述的學術品格。

需要指出的是,傳統(tǒng)目錄學在衍變過程中,除了存在“因校書而敘目錄”的做法外,又存在從目錄到目錄的翻鈔及敘錄方式。后一種編纂方式既存在諸如《宋史·藝文志》等史志目錄中,更是廣泛存在歷代的私家藏書目中。雖說后一種編纂方式對部類設置的標準與要求不如“因校書而敘目錄”來得嚴謹,對具體作品如何進行歸類,亦頗多隨處可見的隨意性;但我們應該看到,采用后一種編纂方式的書目,總體上仍舊采用《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等所提出的部類類名與設置方式。即如那些不守“四分法”與“七分法”的書目在進行具體部類的命名設置時,亦廣泛使用諸如詩類、春秋類、雜史類、野史類、霸史類、故事類、兵家類、小說家類、類書類、辭賦類、別集類等類名。依照杜威所提出的“觀念是具有經(jīng)驗根源和經(jīng)驗身份的”及“觀念就是所實行的行動”等觀點[11],那么,此類書目在使用“因校書而敘目錄”所羅列的類名名稱,此舉本身就蘊含對所使用類名內(nèi)在涵義的承繼。從這個角度講,采用后一種編纂方式的書目,進行部類設置與作品歸并時,仍會或多或少蘊含“辨章學術”的品格。這方面的例子極多,不再一一列舉。

2 政教意圖: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的政治基礎及價值歸宿

那么,傳統(tǒng)目錄學所提出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職責規(guī)范與學術品格,如何得以有效延續(xù)?其又以何為依托?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的政治基礎與政治哲學。在傳統(tǒng)目錄學分類體系中,不論是據(jù)以《七略》而采用的“七分法”,還是因《隋志》而采用的“四分法”,這兩種分類方式最初產(chǎn)生的緣由皆是編目者受彼時朝廷旨意而“典校祕書”,且“因校書而敘目錄”,故而往往帶有顯著的政教意圖。從這層意義講,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的建構是以不同時期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權力權威及由此形成的約束力(如政治制度、法律政令等)為基礎,從而保證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能夠及時反映不同時期的政教意圖,為彼時的政權統(tǒng)治服務。而政治權力中的責任規(guī)范與道德要求,就決定了該時期的學術要予以表現(xiàn)與詮說。也就是說,以傳統(tǒng)目錄學為代表的學術思想,必然是某一特定時期政教思想的典型反映與有利補充。

比如,班固“典校祕書”的做法,其實就是《隋志》所言“古者史官既司典籍,蓋有目錄以為綱紀”的體現(xiàn)。換句話講,《漢志》作為當時國史,其編纂指導應是為漢代的政治服務。據(jù)《漢志》開篇所言:“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shù)家之傳。戰(zhàn)國從衡,真?zhèn)畏譅帲T子之言紛然肴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樂崩壞,圣上喟然而嘆曰:‘朕甚閔焉!’于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1]。知班固希冀能承繼孔子微言大義的余緒,以辨章學術,從中甄別出利于彼時政教需求的學術與思想,規(guī)避“禮樂崩壞”的局面以維護政權統(tǒng)治。也就是說,《漢志》的書目分類及目的是服務于“時君世主”的需求。故而,《漢志·諸子略》大序言:“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1]。“時君世主”就成了《漢志》編纂的最終意圖。也就是說,《漢志》在政教意圖的指導下承繼了《七略》“論其指歸”“淵源流別”的學術要求,以之為目錄學編纂的必要過程及編纂者的職責規(guī)范。這種做法實已對傳統(tǒng)書目學的體系建構及理論指導,作了形而上的本體論設定。對此,清人章學誠《校讎通義·原道》有切入本質(zhì)的論述,云:“由劉氏之旨,以博求古今之載籍,則著錄部次,辨章流別,將以折衷六藝,宣明大道,不徒為甲乙紀數(shù)之需,亦已明矣”[3]。所言“折衷六藝,宣明大道”,深刻道出《七略》《漢志》編纂時以政教秩序為主導的做法。

而自《隋志》始,因校書而行編目之舉,完全上升至彼時統(tǒng)治階層主導的層面,使之顯現(xiàn)化。這使得目錄學著述承擔“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職責時的指導思想受彼時政治教化意圖的影響尤甚。如《隋志》將“經(jīng)籍”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至“經(jīng)天地,緯陰陽,正綱紀,弘道德,顯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獨善,學之者將殖焉,不學者將落焉”[2]的地位。《隋志》編纂者認為可以通過梳理經(jīng)籍并進行分門別類,以實現(xiàn)君王“樹風聲,流顯號,美教化,移風俗”的意圖,從而達到“弘道設教”的目的。故而,《隋志》序言又說:“夫仁義禮智,所以治國也;方技數(shù)術,所以治身也。諸子為經(jīng)籍之鼓吹,文章乃教化之黼黻,皆為治之具也”[2]。知《隋志》編纂者認為歷代經(jīng)籍已然是實現(xiàn)政治教化的重要工具。梳理仁義禮智、方技數(shù)術、諸子、文章的源流并以分門別類的最終目的,皆是為更好地實現(xiàn)“治之具”的作用。可見,《隋志》編目的意圖及其“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職責規(guī)范,已深深打上政教意圖的烙印。

至清代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時,“因校書而敘目錄”的做法受彼時統(tǒng)治階級政教意圖的支配更是顯著,以此作為清廷統(tǒng)治者試圖鉗制異端思想的工具之用亦越發(fā)突出。比如,乾隆就曾指出《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指導是為“稽古右文,聿資治理”[8],根本目的是乾隆期以通過貫徹“寓禁于征”政策消除彼時反清思想,整頓人心,并宣揚文治盛世局面,以維護清廷統(tǒng)治。又如,《四庫全書總目·凡例》所謂“俾共知我皇上稽古右文,功媲刪述。懸諸日月,昭示方來”[8];又說,剔除存目之書,并“著其見斥之由,附存其目,用見圣朝彰善瘴惡,悉準千秋之公論”[8];又說,“圣朝編錄遺文,以闡圣學、明王道者為主,不以百氏雜學為重也”[8]。所謂“懸諸日月,昭示方來”,“闡圣學、明王道”云云,皆是政教意圖的典型。而統(tǒng)治階級政教意圖在目錄學著述中的貫徹保障,主要是通過政治制度的強制力予以執(zhí)行的。

據(jù)此看來,“因校書而敘目錄”的做法在政教意圖的支配下,對傳統(tǒng)目錄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進行了主體功用的內(nèi)涵設定(即符合政教意圖)。基于政治哲學的有關經(jīng)驗可知:政治哲學中的權力力量往往通過法律的約束、習俗的自律或暴力機構的強制推行,規(guī)定該政治哲學所覆蓋范圍之內(nèi)的權力實施者、權力被施者及勾連二者的其他方面(如學術、道德、法律、倫理、習俗等),所應遵行的責任規(guī)范與倫理要求(包括對人與及己)。故而,不同時期的學術往往要對該時期統(tǒng)治階層的政治思想予以表現(xiàn)與詮說。眾所周知的是,漢代及漢代以前的學術與政治是相為一體的。從《七略》《漢志》的編纂過程及指導思想可知,漢代的目錄學體系建構指導及過程,就是政治哲學影響學術思想的典型。這使得自《漢志》始,歷代史志與政府藏書目成為溝通不同時期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意圖與學術思想之間的重要一環(huán)。后世學術衍變過程中,學術與政治暨道統(tǒng)與政統(tǒng)之間雖有所分離,但歷代統(tǒng)治階級大都試圖通過規(guī)范學術以樹立符合政統(tǒng)需要的道統(tǒng)來維護政權統(tǒng)治。此類意圖主要是通過強制推行的措施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統(tǒng)治階級政教意圖在目錄學著述中的貫徹保障,主要是通過政治制度的強制力予以執(zhí)行的。

比如,清代統(tǒng)治階級頒布了許多“禁令”查禁通俗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并對朝廷官員及普通黎民百姓私自刊刻、收藏、閱讀“禁書”等事宜作了相應處罰措施;若官員有查辦不利者,亦須接受降薪、乃至降職的處罰[12]。這就以行政權力對政權統(tǒng)治所需的各種思想作出相關規(guī)范。又如,《四庫全書總目》編纂時,清廷頒詔訪求民間書籍之后,強制銷毀了民間訪求而來的很多書籍,又或是收貯于文淵閣等地而禁止流通且僅著錄于“存目之書”中,以此消除歷代典籍之中所含不利于政權統(tǒng)治的思想成分。此舉正是“見圣朝彰善瘴惡”意圖的典型。也就是說,清代統(tǒng)治階級試圖通過撰寫某類作品與某類存目作品提要的方式,以政治權力的干預解構傳統(tǒng)經(jīng)典作品,維護自身統(tǒng)治利益;或從彼時的文治需要出發(fā)置換傳統(tǒng)經(jīng)典作品的思想成分,如挖改、刪節(jié)、抽毀歷代典籍等。以之為彼時的思想標桿,達到文化層面一統(tǒng)的目的。從這個角度講,傳統(tǒng)目錄學通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書寫方式,對歷代學術思想與資源進行總結歸納,并從中挖掘出能為政治意圖與政權統(tǒng)治服務的資源,剔除不利的部分。這就是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過程中對不同學術流派及其演變進行總結的目的所在。它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都在政教意圖上。筆者曾指出,政教不僅是歷朝歷代政治活動中的核心話語,而且是彼時學者們著書立說時知識結構的主體部分,從而成為彼時價值評判體系的主要標準。當政教被用于政治目的時則屬政教之術,當它用于學界指導時又屬學術思想[13]。從這層意義講,圍繞政教意圖,歷代目錄學著述就成了不同時期的統(tǒng)治階級希冀以道統(tǒng)體現(xiàn)政統(tǒng)及為政權統(tǒng)治服務之意圖得以有效實踐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礎上,目錄學著述才能進行諸如部類設置、作品歸并、提要撰寫、序言歸納等其他方面的論述。

要之,政教意圖作為目錄學著述進行部類設置的指導思想,亦是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的核心話語及價值歸宿。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就成為傳統(tǒng)目錄學著述體現(xiàn)政教意圖的主要書寫范式,從而規(guī)定目錄學者的職責。不同時期的目錄學編纂者通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方式不斷進行篩選與組合,以使其所編目錄學著述得以有效溝通不同時期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意圖與學術思想之間的關系,即成為勾連不同時期的政統(tǒng)與道統(tǒng)之間的重要媒介。當然,由于歷代史志、公私書目編纂時的背景、目的意圖及編纂者的學識素養(yǎng)、時限等諸多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目錄學著述都能明確、詳細地反映政教意圖。粗略地講,歷代史志、“朝廷官簿”大都將政教秩序作為編纂目錄學著述的指導思想與價值歸宿,私家藏目中有予以體現(xiàn)者亦有未明者。

3 人倫道德、“風俗人心”: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的道德基礎

依照加拿大政治學者威爾·金里卡的觀點,政治哲學背后的支撐及其存在基礎,一定是道德哲學[14]。從政治責任的推動力看,道德又是政治哲學推行與學術思想衍變的中間力量之一。在政治與學術之間建立橋梁關系的則是以政治權力為依托而得以有序推行的道德哲學及道德觀念。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的建構既然以政教意圖為政治基礎,就不能不注意到道德哲學的約束與規(guī)范準則。而人倫道德、“風俗人心”作為傳統(tǒng)目錄學建構道德哲學的最重要內(nèi)涵,意即儒家學說進行教育啟迪的重點[15],必然成為傳統(tǒng)目錄學進行道德哲學體系建構的最主要內(nèi)容。這使得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之后相應的踐行機制,有了可資操作及調(diào)整的余地。因此,歷代目錄學著述往往從人倫道德、“風俗人心”等方面強調(diào)目錄學著述應承擔起滿足“時君世主”的需求、引導“風俗人心”的政治責任,并以此作為目錄學者的學術職責與目錄學著述的價值歸宿之重要指導。

在傳統(tǒng)目錄學著述中,目錄學者除了突出編目分類的政教意圖之外,同時看重人倫道德、“風俗人心”對目錄學的體系建構及部類設置、作品歸并的重要性。比如,《漢志》“詩”小序認為先秦時期即有“詩言志,歌詠言”的傳統(tǒng),故而古有“采詩之官”,王者可借此“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1]。班固在“詩”小序中的意見就是突出“詩”類在“風俗人心”上之于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要性。又,《漢志》“樂”小序引孔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觀點,感慨漢代“樂”學“道窮以益微”[1]而不利于統(tǒng)治階級體察民風習俗。在《漢志》中,“詩”“書”“禮”“樂”等“六藝”的存在意義就是為統(tǒng)治階級提供統(tǒng)治所必須的人倫道德以保證政權的有效運行,是統(tǒng)治階級體察民間“風俗人心”的重要窗口。故而,《六藝略》大序,言:“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諸子略》大序亦言:“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1]。據(jù)此,“六藝”分別作為和神、正言、明體、廣聽、斷事的集中體現(xiàn),蘊含其間的人倫道德要求已然彰顯。而所謂“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云云,落腳點不外乎是保證統(tǒng)治的有效推行。這種重視人倫道德、“風俗人心”的思想更是彼時的統(tǒng)治政策在目錄學著述中的集中展現(xiàn)。誠如《詩賦略》大序所言:“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也”[1]。既然漢代統(tǒng)治階級設立樂府機構采集民歌以觀風俗,那么《漢志》在《詩賦略》中對這些民歌的記錄、歸類及評判就要符合彼時的政治需求。這就是《漢志》基于彼時“時君世主”的需求而強化目錄學體系中的道德內(nèi)涵之舉的重要表現(xiàn)。

上引《隋志》認為經(jīng)籍可以“弘道德”“移風俗”,亦可證。又,《隋志》“禮”小序認為:“自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先王制其夫婦、父子、君臣、上下、親疏之節(jié)”[2],故應發(fā)揮蘊含“禮”類書籍中間的人倫道德的思想內(nèi)涵以便為君王服務,等等。之所以如此突出人倫道德的重要性,是因為不同時期的統(tǒng)治階層及其所形成的統(tǒng)治基礎與政策,并非一成不變;而人倫道德的基礎內(nèi)涵與基本要求,往往具有形而上的特征,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與延續(xù)性,并不隨統(tǒng)治階層與政策的改變而改變。故而,《隋志》又言:政治的變遷雖“遭時制宜,質(zhì)文迭用,應之以通變,通變之以中庸。中庸則可久,通變則可大,其教有適,其用無窮,實仁義之陶鈞,誠道德之橐侖”[2]。也就是說,在目錄學著述中通過突出強化人倫道德的基本內(nèi)涵與基本要求,來引導甚至強化道德哲學的存在意義,以此建構一套可以跨越時空束縛、突破階層桎梏、且具有形而上指導意義的政治哲學(至于不同時期的統(tǒng)治階層如何予以實現(xiàn),則是另一層次的問題)。《隋志》“孝經(jīng)”小序所言:“夫孝者,天之經(jīng),地之義,人之行。自天子達于庶人,雖尊卑有差,及乎行孝,其義一也。先王因之以治國家,化天下,故能不嚴而順,不肅而成。斯實生靈之至德,王者之要道”[2],即證。在《隋志》編纂者看來,通過一定人倫道德的約束,統(tǒng)治階層就可以達到“不嚴而順,不肅而成”的效果。

當然,人倫道德的約束除了依靠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層的自律外,還須統(tǒng)治階層有意識地引導與建構。這種引導與建構就是強化利于統(tǒng)治的人倫道德秩序,剔除或弱化不利于或阻礙統(tǒng)治的部分。因而,傳統(tǒng)目錄學著述中的道德哲學顯然隱含統(tǒng)治階級對被統(tǒng)治階級強制推行的成分,而非平等的道德觀念。上引清代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時查禁與剔除了諸多不利政權統(tǒng)治、有礙“風俗人心”的作品,就是明證。乾隆三年(1738),曾頒布查禁書籍的政諭,云:“查淫詞穢說,最為風俗人心之害,故例禁綦嚴”[12]。這種做法在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時得以有效延續(xù)。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一月初六日內(nèi)閣奉上諭所言“朕輯《四庫全書》,當采詩文之有關世道人心者”[8],可證。統(tǒng)觀《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過程及編纂實踐,四庫館臣一直踐守清廷的統(tǒng)治政策,也意識到了通過政治權力的干預建立一套利于政權統(tǒng)治的人倫道德體系的重要性。如子部小說家類小序?qū)⑿≌f家類分為“敘述雜事”“記錄異聞”“綴輯瑣語”三派,并云:“唐宋而后,作者彌繁,中間誣謾失真、妖妄熒聽者固為不少,然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者,亦錯出其中。……今甄錄其近雅馴者,以廣見聞。惟猥鄙荒誕、徒亂耳目者,則黜不載”[8]。所謂“誣謾失真、妖妄熒聽”云云,就是認為此類作品不利于風俗人心向善。等等。這方面的例子頗多,不再一一列舉。

要之,人倫道德、“風俗人心”作為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過程中最重要的道德基礎,促使傳統(tǒng)目錄學的體系建構在切合政教意圖的基礎上,以是否符合人倫道德、“風俗人心”的思想內(nèi)涵作為目錄學著述部類設置、作品歸并及提要撰寫的參考依據(jù)。這就是傳統(tǒng)目錄學的大部分著述所不厭其煩地強調(diào)人倫道德、“風俗人心”的本質(zhì)原因。

4 結語

綜上所述,由最初的校讎之學衍變而來的傳統(tǒng)目錄學著述,往往是受彼時朝廷旨意“典校祕書”且“因校書而敘目錄”的結果。這種方式使得目錄學編纂者不僅以嚴謹、嚴肅態(tài)度進行典校,且能夠較為準確得對所校之書的性質(zhì)及類別進行定位,從而達到“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目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就成為傳統(tǒng)目錄學著述體現(xiàn)政教意圖的主要書寫范式,從而規(guī)定目錄學者的職責。不同時期的目錄學編纂者通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方式不斷進行篩選與組合,以使其所編目錄學著述得以有效溝通不同時期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意圖與學術思想之間的關系,即成為勾連不同時期的政統(tǒng)與道統(tǒng)之間的重要媒介,為不同時期的政權統(tǒng)治服務。上述做法,最終奠定傳統(tǒng)目錄學體系建構的政治基礎及價值歸宿。在此基礎上,傳統(tǒng)目錄學以人倫道德、“風俗人心”為核心內(nèi)涵建構了以政教意圖為主導的體系所需要的踐行機制,成為目錄學著述的部類設置、作品歸并及提要撰寫的重要參考,從而使得目錄學著述能夠承擔起滿足“時君世主”的需求與引導“風俗人心”的政治責任。

(來稿時間:2017年5月)

參考文獻:

1.班固 .漢書 [M].北京:中華書局,1997:1701, 1701,1746, 1708, 1711-1721, 1723, 1756.

2.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2:905, 905-906,908, 903, 903-909, 924, 904, 934-935.

3.章學誠.文史通義校注[M].葉瑛,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952, 952.

4.章學誠.章氏遺書外編[M]//章氏遺書,浙江:吳興嘉業(yè)堂刊本,1922.

5.張舜徽.廣校讎略[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3.

6.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M].臺灣:廣文書局,1970:3.

7.余嘉錫.目錄學發(fā)微[M].成都:巴蜀書社,1991:77-82.

8.紀昀.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0:1, 18, 1,16, 18, 19, 10, 1834.

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 21, 54, 56-57.

10.張舜徽.中國文獻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4-93.

11.杜威.確定性的尋求:關于知行關系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2-129.

12.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增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2, 42.

13.溫慶新.試論政教視閾下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小說觀念[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10):71-83.

14.威爾·金里卡.當代政治哲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1-6.

15.王齊洲,李曉華.“興于詩”:儒家君子人格養(yǎng)成的邏輯起點——孔子文學教育思想探論之一[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60-71.

猜你喜歡
建構
《神圣敘事與日常生活的建構》
論相對獨立的刑事涉案財物處置程序之建構
建構幾何模型高效解題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如何建構序列化閱讀教學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36
談高中語文閱讀理解課程的建構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40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建構游戲玩不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国产素人在线|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成人|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亚洲成人播放|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亚洲三级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1精品小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伊人福利视频| 欧美v在线| 国产自在线播放|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AV老司机AV天堂| 亚洲va视频| 在线五月婷婷|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片在线无码观看| aⅴ免费在线观看|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欧美日韩高清|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看看一级毛片|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看片a|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欧美亚洲激情| 国产精品护士|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日本www在线视频| 午夜毛片福利|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在线国产资源|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男人视频|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日本色综合网|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色在线|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另类视频|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