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敏??
摘要:語文學習,需要學生有驅動力,才能有實效。文章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從要欲追奇趣——興趣激發內驅力、疑義相與析——設疑促進內驅力、奇聞共欣賞——合作煥發內驅力、拓此壺中天——拓展喚醒內驅力這四個方面,探索小學生語文學習內驅力的培養。
關鍵詞:內驅力;小學語文;培養;措施
學習內驅力,簡單地說就是學習的動力,小學生學習主要靠教師和家人的監督,學習的自覺性不高,怎樣才能促進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小學生學有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是每個教師應該思索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研究,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 要欲追奇趣——興趣激發內驅力
既然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需要我們的督促,那么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堂。現在崇尚終身學習的理念就是讓現在的教為了今后的不用教,讓小學生可以自己學習。筆者認為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要素,也是重要的學習內驅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強的特點,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學習《花瓣飄香》一課,筆者在剛進教室時拿出來一個荷包,學生眼尖,早就看見了,小聲地嘀咕,筆者就讓他們猜一猜是什么東西?很多學生紛紛說是寶物,也有說香料,因為有點像香囊包……趁著大家都好奇的勁兒,筆者讓幾個同學過來聞一聞,然后再把結果告訴大家,很多學生才知道原來里面裝的是香香的東西,不過不是香料,而是月季花瓣。最后筆者又讓幾個同學摸一摸,說一說摸的感受,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和這種感受相似的段落,學生學習的勁頭足,爭先恐后地完成了布置的任務。可以說,這一聞一摸,激發學生的新奇感,他們對學習非常感興趣,學習勁頭足,對學習文本的內驅力得到了很好地激發。
二、 疑義相與析——設疑促進內驅力
課堂設疑對小學生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它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學習內驅力。所以適當的設疑,可以把小學生帶入十分美妙的學習情境中,引發他們探究問題的內驅力,讓小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效果。
如學習《虎門銷煙》一課,筆者認為這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抵抗外侮的精神,所以筆者投影了幾幅林則徐銷煙的圖片,給學生設疑:這幾幅圖片展示了什么事件?學生由于預習了文本,他們知道是虎門銷煙事件。接著再設疑:這件事情用文本的話來做一個總結,這是一個什么事件(提示:在結尾找)?小學生可以在結尾找到“虎門銷煙這一壯舉”,然后再從“壯舉”進行設疑:1. 從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壯”字?2. 虎門銷煙的過程怎樣,你能畫下來嗎?3. 誰能用“先……再……然后……”把銷煙過程說一遍?這一組設疑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來,他們很快就從文章中找到了答案,紛紛舉手表示發言,組織語言非常流暢到位,讓筆者發現小學生的學習勁頭是需要我們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而準確的設疑就是這樣的切入點,運用好了,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
三、 奇聞共欣賞——合作煥發內驅力
小學生學習不主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喜歡很多人一起,他們喜歡游戲,喜歡很多人一起玩耍,而學習和玩耍他們也從沒有分開過,他們不喜歡獨自思考的孤獨和壓力,而喜歡熱熱鬧鬧的合作學習,古人不也說過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小學生本來不論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需要學習,而我們教師苦口婆心的教授,還不如同齡人的相互學習,因為他們之間好溝通,也容易交流,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就可以完成,而作為成年人的教師,他們容易讓學生把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在講授上,可見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效果。
如學習《菩薩兵》一課,這篇文章有許多語言表達含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些語言描寫的意義是什么,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用大家的智慧來解決這些問題,如“一定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等語句,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出乎意料,他們討論得相當熱烈,經過小組的討論,展示出來的理解還是比較到位的,筆者好好地表揚了他們,并及時地指導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鑒賞方法。教師不用擔心小學生學習沒有動力,關鍵是要找到激發他們內驅力的方法。
四、 拓此壺中天——拓展喚醒內驅力
拓展延伸是小學語文構建開放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陣地,它可以幫助小學生了解更多我們課本上所沒有的東西,它更是對文本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可以說,小學語文的拓展延伸不是可有可無的,它的正確運用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更寬廣的世界,可以把學習的視角伸展到更遠,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多元生長,喚醒小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如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對于詩人的浪漫主義風格,筆者認為應該讓小學生好好地認識一下,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李白的詩歌是很有幫助的,于是筆者就在課堂上拓展了李白的包涵浪漫主義風格的幾首詩歌,如“《早發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張;《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的奇特的想象。”小學生對李白的詩歌浪漫主義風格有所了解,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和積累,筆者布置學生自己在課外閱讀李白詩歌,摘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比賽誰摘抄得多,摘抄得好。小學生本來在幼兒園就積累了大量的古詩,以李白、杜甫這樣的唐代詩人為主,所以這個任務的完成并不難,小學生又喜歡自我表現,所以這次拓展訓練大大喚醒了小學生的學習內驅力,這次任務完成得很好。
小學生學習并非事事都需要我們督促,我們可以讓他們學習更自主,學習更主動,關鍵是要抓住他們的心智特點,能有意識地按照他們的興趣愛好的方向來,那么小學生學習一定可以更加主動,因為我們已經喚醒了他們沉睡的內驅力。
作者簡介:趙淑敏,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何橋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