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群
“ 陳廣民,兩萬元?!眻蠹埳系哪切凶?,像兩只 頑皮的手,緊抓著陳廣明的眼球不放。
陳廣民不明白,自己明明捐的是五百,怎么就變成了兩萬,有這么做好事的嗎?以別人的名義捐款,自己當無名英雄?
想不通,陳廣民就盯著數字看,這一看,還真看出了名堂。
半年前,陳廣民還在部隊工作,得知要轉業的消息,沒有像其他戰友那樣心事重重。陳廣明的舅舅擔任檢察長,對陳廣明一直關愛有加,聽說檢察院要招聘一批干部,就想到舅舅手下謀個職。陳廣明有個戰友,原是自己的部下,同事期間,陳廣明給予了不少關顧。如今戰友已是組織部副部長,正好負責干部管理這一塊。陳廣明還有個同學,剛剛榮任人社局局長。高中三年,陳廣明與他同坐一張課桌,睡上下鋪,好得跟親兄弟一般。三重關系猶如三道保險,足以讓陳廣明安心地睡大覺。不過,陳廣明沒有睡大覺,理想不是現實,中間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為穩妥起見,陳廣明專程回了一趟家。
首先拜訪的自然是舅舅。“禮多人不怪”,雖說是自家親戚,陳廣明還是帶了豐厚的禮品。誰知當他說明來意并奉上心意時,舅舅嘆了口氣:“我原先是想讓你干檢察的,現在情況變了,你不合適。”
“舅舅……”陳廣明想問個明白,舅舅卻下起了逐客令:“你先回部隊去吧,組織上會考慮的。”
心懷忐忑地回到家,陳廣明花了兩天時間,才把情緒調整過來。親情走不通只好找戰友了,有道是,“深不深戰友情,親不親一家人”。可是得知他的來意,戰友大吃一驚:“廣民,咱倆的關系就剩金錢了?”
滿臉羞愧地回到家,又是幾天才調整過來。
只剩下同學關系了,陳廣明的心陡然懸起來。
還好,同學僅僅說他變了,沒有像前兩位那樣“六親不認”。
難道是同學幫我捐的款?怪不得同學曾說:“你實在要留下也行,咱就把它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想到這里,陳廣民坐不住了,決定傾全部才智,幫同學宣傳宣傳。
為了使故事更具感染力,陳廣民還采用文學手段,對素材進行大刀闊斧的提煉和加工。當然,陳廣明沒有忘記舅舅和戰友,他們的鐵面無私還是挺感人的。沒幾天,一篇題為《感動》的廉政小說,就登上了當地報紙副刊的頭條,并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一天,一位老漢跨進了報社。老漢從包里掏出戶口本、身份證和捐款憑證,把它們一一鋪排在接待人員面前。老漢說:“我叫陳廣民,兩萬塊錢是我捐的,這是捐款收據。”停了一會老漢又說:“我不是來爭功的,聽說還有個陳廣民也捐了兩萬塊,我怕產生誤會,特地來說一下。”
接到報社工作人員的電話,寫文章的陳廣民,得知張冠李戴,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與此同時,陳廣民的同學也在接受調查。同學溫文雅爾,一如從前:“請你們看樣東西?!彪S即拿出張憑證來,“那筆錢,當天我就替他捐給了敬老院,過后出了一趟差,就把這事忘了。”
得知真相,陳廣民的感動,猶如夏日里的一場雷暴雨,鋪天蓋地,洶涌澎湃。尤其是那位老漢,更像是一片巨大的磁場,深深地吸引著他。
前去拜訪的路上,陳廣民推測,那個與自己有著相同名字的老漢,很有可能是農場主,或者企業家,或者生意人,總之,一定過得春風得意。因此,當他置身于老漢破敗的小屋,面對著老漢的家徒四壁和滿臉滄桑時,怎么也無法把他和兩萬元捐款聯系起來。
老人很平靜,淡淡的笑,猶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陽。老人說:“這些錢是鄉親們的,是很多不認識的好心人的。因為這些錢,兒子多活了三年。臨走前,兒子交代了兩件事,一是捐獻自己的遺體,二是捐出看病剩下的錢?,F在這兩件事我都替他辦好了,兒子如果地下有知,一定很開心的?!?/p>
有淚珠滾落下來。先是一顆一顆,繼而一串一串。老人慌了,忙著打水拿毛巾。陳廣民拉住老人的手說:“老哥,我是感動哩,謝謝您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p>
返程路上,陳廣民的腦子一直在高速運轉著,不過不是謀篇布局,而是深刻反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