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高校汽車專業教學應該與時俱進,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使教學水平與企業、社會相適應。本文闡述了當前我國高校汽車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就高校汽車專業教學的改革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汽車專業教學;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總體上處于持續增長狀態,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與調整,為汽車行業的大力發展增添助力。目前,我國上千萬的汽車年產量說明汽車產業創造的價值已經不容忽視。隨著環保、節能等新概念的問世,社會、企業對汽車專業人才需求日益劇增,從這一點來看,有必要逐一解決當前高校汽車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利因素,將人才培養作為汽車教學的第一戰略目標。
一、 高校汽車專業教學現存問題
(一) 教育問題
各大高校的辦學目的,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確保學生從業后可以發揮個人價值。基于這一點來看,高校汽車專業應該完善實踐教學環節,但是目前有些高校不注重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教學改革失去了目標和方向。現在的課堂模式中還是傳統教育方式居多,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一味地循規蹈矩,將來會使學生養成墨守成規的習慣,學生的創造力差、自學意識不強。長此以往,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極大程度的削弱,特別是對汽車這門專業性、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學科來說是很難融入的。
(二) 設施問題
教學設施也是制約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與汽車專業相關的設備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大類。不難發現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都有一個共性,即知識與技能同時掌握、理論與實踐共同執行,實踐教學是學生深入了解汽車構造的關鍵所在,相應的配套設備應該是齊全的,但是實際來看,有些院校因經費等方面的問題始終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其教學成效可見一斑。
(三) 師資問題
從古至今,教師一直是教學的主要角色,一個院校的師資水平直接反映其辦學能力是否合格。有人認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當下各所高校應該給予關注的,結合汽車專業來看,所謂的“雙師”指的是教師一方面要具備理論授課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掌握實踐技能。然而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的綜合能力距標準仍然相去甚遠,從而影響到教學質量。
二、 高校汽車專業教學的改革探討
(一) 完善課堂結構
課堂是汽車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地點,專業教學應該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負責課堂指引、導向,告別以往那種死氣沉沉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比如某高校專門設置了汽車構造研討環節,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發言、提問、交流、設想、分析的場所,為汽車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二) 加強校企合作
針對當前高校汽車專業教學存在的實踐性不足這一問題,通過校園與企業的強強聯合,讓學生提前感受企業工作環境,并加強管理力度。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保證學生掌握實踐技能,另一方面確保課程模式結構合理,使學生既能學習到文化課知識,也能在校企合作活動中獲取必要經驗。
同時,學校方面應該是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針對學生的個性需求給予不同的計劃任務,先做好理論工作,保證學生了解汽車行業相關的術語及理論知識,然后在實踐操作中從易到難、從簡到雜實現這樣一個過程,最后對企業的運行情況做出深入了解。
此外,對初到企業進行實習的學生來說,需要迅速融入工作環境,有些學生適應能力強,能夠按照領導指示完成相關任務,但有些學生表現得不盡如人意。從這方面來看,學校需要給出一套相對完整的管理措施,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制度內容,規范個人在企業活動中的言行舉止。
(三) 建設實訓場所
汽車學科專業性強,基于該特點,相應的實訓場所也應該分為三個部分,即基礎場所、核心訓練場所、綜合場所。書本上的教學知識應該在實訓場所中一一兌現,各項環節得到細化,使知識點得以集中整合,有利于學生掌握技能知識。
此外,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學設備,結合高校教學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篩選設備,保證設置的合理性、經濟性、有效性,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高漲,教師的積極性也會隨著各項措施的完善而體現出來,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四) 提高教師素質
師資建設是核心內容,是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一支高水平、高素質、敬崗愛業、積極進取的教師團隊是汽車專業教學的前進動力。教師的培養方向便是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標準,高校及有關部門應該從各個方面給予支持、幫助。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在地區教育局的指示下接受學習與培訓,努力增收專業知識;第二,與企業聯手構建應用型教師人才培養體系,讓教師學習實用型技能;第三,通過評級、考試等考核形式獲取資格認證;第四,調動教師積極性,鼓勵他們制作專業設備器材,達到鍛煉技能的目的;第五,有條件的高校可以為教師提供海外留學的機會,借鑒發達國家的教學模式。
(五) 完善評價標準
素質教育提倡人性化教學改革,汽車教學的評價工作應該遵從這一理念,突破舊有的評價形式,達到創新合理的教學標準。良好的評價機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主動學習潛能和創新意識,這與高校的教學目標是吻合的。具體工作中,在評價考核過程中加入實訓成績、活動成績以及成績提高水平等等,力求將實踐評價與理論評價有效融合,讓學生意識到日常學習是多么重要,不斷以評價標準來約束自己的學習與工作,逐漸實現向應用型人才的轉變。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高校汽車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給出相關建議。新時期為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動力,高校汽車專業教學應對此做出應有調整,通過校企聯合、完善實訓設施、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等手段,確保教學質量達標。
參考文獻:
[1]王石莉,李永梅,錢茹.應用型高校汽車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文教資料,2015,(26):158-159.
[2]吳海燕.高校汽車專科專業機械制圖教學探索[J].青春歲月,2015,(13).
[3]劉國兵.高校涉汽車類專業汽車檢測課程同質化問題研究[J].大學教育,2015,(11):150-151.
[4]段敏,石晶,張麗萍,等.新能源汽車工程專業方向實驗(實踐)教學體系[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2):106-111.
作者簡介:
趙欣迪,湖北省黃岡市,黃岡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