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疑
【摘 要】我們都知道若想要增強黨的建設內涵則必須要增強和革新黨的領導,要全方位的提升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更全面從嚴治黨。正如在習近平同志所提到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樣,他同樣提到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重要理論。這一黨建的理念思路的提出是基于新時期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征程所獲得的成就感和在黨的建設方面發現的薄弱環節上,以及在現階段中國發展已邁入新的時代條件下的思考,在推進現階段黨的建設新的巨大工程的總體框架和理論出發點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黨的建設思想;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新時代黨的建設新任務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思想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標志。這一劃時代理論的出現,是我黨歷史發展到今天所引發的時代召喚,充分體現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在新的現階段的實踐背景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出新的思想創新活力,所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用習近平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建設全黨,就成為了新的時代背景下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和偉大任務。
一、新思想的提出是時代的呼喚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一文中曾言:“一切劃時代思想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思想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 i同樣,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新的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正是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和實踐中不斷發展、形成起來的。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艱難奮斗歷程,所有經歷的苦難與取得的成就都將匯集成為一句話:現在我黨的這一理論更新,必將會帶領中國人民迎帶來黨的事業的又一偉大飛躍。
人民都說此時的中國已經邁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時代,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了:什么是新時代?怎樣定義新時代?我想這需要我們先來把概念搞清楚。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已從五個方面對這個概念做了明確定義,這些理論的歸納總結,已充分表明我黨自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以產生新的偉大變化。所以這個“新時代”概念的提出的也帶來了新的時代對于我黨建設的新課題探索,這對我們每一位黨員處于這個時代應該堅持和建設什么樣的怎樣的黨、怎樣堅持和發展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思想是對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的理性回應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有一段十分經典的論斷:“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而這段著名的文字也成為了馬克思墓碑上的墓志銘,一直伴隨著他的光輝思想留存到今天。這一經典的理論論斷充分表明了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哲學態度,那就是解決問題。所以我們不僅要認識好這個世界,更要利用我們的所思所學來改造這個世界。
時代在發展,我國的主要矛盾也在隨之變化。然而就在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重大轉換的今天,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一個新的思想、新的理論來科學回答我們是如何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要問題的。因而,此時的我們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在新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下,在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結論的基礎之上,并在維持并堅定堅持了這一結論整整36年后,將其改寫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一改變雖然看似只是文字的改變,內涵意義卻很深刻,所以在現階段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轉化的背景之下,我們要如何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進一步建設和武裝我黨?對這些重要理論問題的科學深刻解答,就會顯得尤為重要。我想解答好這些深刻的問題,不僅要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靈活運用為基本理論依托,還要以我黨一直堅定貫徹的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為主線,要是以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的政治性先進性、強化黨的政治紀律等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為龍頭,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根本目標、立足于現階段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建設的偉大實踐源泉,并且還要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上升到新的科學高度。
三、新思想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行動指針
我們一直都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現階段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但是如何實現這個偉大夢想,卻需要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發力,中國夢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夢想。黨的建設問題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加強黨的建設,十九大報告寫道:“從現在起分兩步走,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ii這便是是我黨在十九大報告中,以深遠的歷史眼光前瞻性地規劃升級的我黨第二個百年目標。但我認為,歸根結底這一目標的實現就是都是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
首先,新思想的提出是對偉大中國夢的具體內涵、奮斗目標、總體布局的闡釋。實現偉大中國夢無疑是任重而道遠的,這就要求全黨、全國人民必須艱苦不懈的奮斗,所以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其次,新思想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精髓的突出體現。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時就公開宣稱:“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iii所以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建設和改革偉大征程的過程中,黨就一直在堅持著與時俱進的重要理論品質,但也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與科學發展的理論態度,才使我黨能夠充分適應時代的變化要求以及各國紛繁復雜的國情。
最后,新思想的提出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科學的態度。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必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對一個新的理論的理解和探索,我們決不能隔斷其理論本源,更不能背離其背后具體的實踐探究,否則這個理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唯有不停地根據變化的世情、國情、黨情,實時小結我黨具體經驗,不斷進行理論更新,時刻秉持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求索態度,才能領導人民今后的建設改革中取得以前勝利。
習近同志提出的這一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新思想不僅是現階段時代背景下我們黨的理論更新的成效,更是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生命力延續的表現。這種生命力是偉大的,它是起源于理論本源之中的真理性、實踐性和人民性。就讓我們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周圍,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在新的思想踐行之下,就讓我們運用好之一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內涵來建設好我黨。正是有了這一偉大的理論作支撐,我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注釋:
i 《共產黨宣言》
ii《黨的十九大報告》
iii《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理論文章選 四》,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 學習出版社,2001年。
【參考文獻】
[1]論“黨的建設聯系黨的政治路線”原理[J]. 宋鏡明. 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2)
[2]高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引論[M]. 中國文史出版社 , 李斌雄, 2014
[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 習近平. 人民日報. 2017 (001)
[4]深入領會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豐富內涵[N]. 李斌雄. 湖北日報. 2017 (009)
[5]《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11)
[6]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695頁。